李可欣
母语教育水平的下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深以为然,并且认为,作文教育水平的下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证明了这一点。主要表现为高中学生从文笔到心理的全面幼稚:题材单一(初中写送伞,到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送伞)、胡编乱造(爷爷奶奶病死、爸爸车祸、妈妈下岗)、耸人听闻(为学生在如此逆境中顽强学习的精神而打动并连连落泪的老师一经调查,事实是,该生家里尽管不那么富裕,却父母爷奶都健在)、情感苍白(小学同学间吵几句嘴就能造成至今不能愈合的伤害)。
作文教学水平下降的原因
现代社会在多种媒体的冲击下,学生阅读文字的时间少了。这造成了语言和素材积累上的先天缺陷。对声光电媒体或单纯对画面的依赖形成了一个群体,其成员下至小学生上至走人社会的成年人,他们对文字心生疲惫,远不如对画面、图像来得亲切(据调查:63.2%的中学生喜欢文字配图画)。
科技发达,学科数目增加,分配给作文教学的时间相对减少。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们对作文的误解日深。一是认为作文就是写话,想说什么照写出来就可以。而说话又是每天都在进行的一项日常交际活动,所以,不必费力去学,要多花点时间放在外语和计算机上,否则作文再好也难免将来在社会上立足不稳。二是认为作文能力可以分解为训练项目,通过强化训练、临时突击便可形成,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临时去一个补习班应付一下即可。
与此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网络正在影响学生。据调查,86.3%的中学生都有过上网的经历,其中32.69%的中学生形成了固定上网的习惯(见附录一)。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利用网络环境,全面、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应该说,我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语文教学了。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开发课程,引发兴趣,拓展阅读,突破课堂局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交互手段,发贴子、日记、互评、师生作品展等。但是这些做法远远没有达到在网络环境下进退有据、如鱼得水的境地,更不要说借助网络环境来实现作文教学上的全面出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改革推动着教师面对这样的现实:全面提高意味着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每个方面(听说读写感)。就是说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语文素养的合格的共和国公民。这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浩繁的工程。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是不可能完成的。新的要求应该有新的技术为支撑,那么,网络环境能为“全面提高,提供哪些技术上的支持呢?
研究发现:有关学生写作能力下降的表述由来已久,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为学生的作文能力低下而担忧。吕叔湘、张志公等专家都谈到了对学生写作能力低下这个问题的忧虑。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说:“不管是语言文字也好,语言文学也好,中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中学生的文字还不通顺,甚至大学毕业生写一篇科学论文,内容很好,文章却不通,别人看不懂。有人指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常常出现许多病句和不规范的句子,又有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的文章。中学毕业了,本该文字通顺了,然而并没有通顺。”到了21世纪,江明说:“高中作文教学还停留在一个相当低的层次上,学生的认识水平尚没有质的飞跃。之所以说低层次,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首先,虽然经过10年左右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仍旧处在较低的水平。其次是视野过窄,识见狭隘。有的学生到了高三,情感世界还停留在童年。”
然而,经过研究我发现,对于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的表述是一种相对的或者说是单一的表述,缺乏整体观照。我认为有关中学生作文水平是否下降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多方观照的问题。
首先,从作文教学内容等的发展变化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目标一直在呈水平上升趋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目标是:“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第一,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方面的教育。第四,树立良好的文风。”在今天,这样的目标显然有些粗轮廓。这点对于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的看法是一个否证。
另外,中学作文教学内容等的历史变迁也是一个明证(见附录:中学作文教学内容等历史变迁一览表)。从表可以看出:齬文学科教学一步步走向体系化,作文教学也走上科学化。2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日益精密和严格。这从客观上说明了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呈上升趋势。同样,评价的精密和复杂也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以高考为标志,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除基础等级50分外又增加了发展等级10分,意在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才华和创造性。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选材组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对比的角度不同,也造成了中学生作文水平下降的错觉。这是一个“薄种薄收”和“广种薄收”的问题。我们一直习惯于用精英教育的“精”来和现代大众教育的“众”相比。应该看到,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和家长用金钱和义务,把一些无意就学的学生固定在课桌前。以鹤岗市为例,2007年我市初中在校生为25348人,高中在校生为18085人,初高中生比例大约为1.4:1。1981年,我市初中在校生为6600人,高中在校生为1540人。
初高中生比例大约为4:1。建国初期的情况已无从得知,但可以想见,其比例更大,能上高中的学生肯定不多而且都是乐于学和有学习能力者。大批学生因各种原因流失了(包括厌学者、无经济能力就学者、甚至是能力不足基准线以下的人)。如此看来,我们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也把以前被认为是不堪造就的学生都纳入了正常教育序列中。这些能力不足基准线以下的学生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成为我们正常教学活动的暗点和心中不变的隐疼。
而且,我翻阅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学生作文发现,将优秀的学生作文放在一起相比,并无明显的阶段或年代上的优劣高下之分。相反,李文扬等编纂的《中国50年作文大观》倒是对近期的作文给予了“自然、理性、成熟”的评价。如在“评述1989至1999年改革开放新时期(二)中学生作文”时谈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政治环境的宽松,综合国力的增强,前进中新问题的出现,学生的写作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宽。社会结构的变革,人们精神心理的变化,新社会思潮的涌动,有力地推动着中学生作文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表现在学生作文写作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再次是文章的表现手法因人而异,各尽其
妙。讲究章法、文法和语法,已成当前作文的一大特色。”这样的评价也在说明中学生作文水平呈上升趋势。
再次,心理预期不同,是我们对中学生作文水平不满的直接原因。假设当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远远高于以往,我们还有可能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如人意。一则因为在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上,由生存需要转变为发展需要,由侧重关心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变为关心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所以,建国初期那种扫盲性质的文理通顺的请假条、信件之类已不被认可为中学生合格的作文能力。正像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关于改革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文中指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将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如历史上超常的才子们那种‘出口成章的能力,因为他们要用自然的口头语言处理工作,指挥机器干活;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因为他们需要读的东西太多了;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那时候社会上还需要有‘低吟长啸的诗人;‘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的作家,或‘婉约或‘豪放或‘典雅或‘诙谐的语言大师。人们还需要文学。不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1984年7月)”这正是我们心里对每个学生的期待,二则因为我们认为,时代赋予了我们现代的眼光,拥有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随着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借助日益精密、系统、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我们理应批量化最低限度地培养出大大超过以往的合格产品。我们现今的教学投入和产品质量不成正比,学生的表现离我们的心理期待相差太远。还有耐人寻味的一点是:教育专家和学者同样对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表示忧虑,却有所不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力等老一辈教育家主要对中学生作文言不通语不顾感到忧虑。1958年张志公说:“中学毕业的学生连一封普通的信都写不通,一张简单的便条都写不明白,经常听见有人对这种现象表示焦虑。”2000年,江明等现代教育家主要对中学生作文情感苍白、心智滞后感到忧虑。而后者多少还应该属于社会问题,恐怕不是单纯的作文教学能够解决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过研究我发现,有关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表述,是我国进入现代班级授课制才出现的。伴随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我们对作文教学和学生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事实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走的是一条成功之路。它由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正在逐步走向良构领域,遵循着一条重视知识、技能、注重单项训练、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迹发展,而且成功地培养出高比例的能说能写的合格公民(我们的时代不乏写作上的高手,像韩寒、蒋方舟等,都以视角的独特,笔触的老到别致、心智的成熟格外令我们欣喜)。问题的症结在于:进入班级授课制后。我们忽视了从个性化教学到集体教学这样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主要为家庭教师(导师)的指导、答疑的交流授导方式,而进入班组授课制以来则是以讲授为主的提问授课方式。
传统的一对一的语文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上个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西方一对众的工业社会的教学方式,仍然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教育模式,一种包括网络环境等多种媒体的一对N的教学方式。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却一直没有及时相应地做根本的调整和改变。
现代的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研究、改革的是提高效率,明确目的,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当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网络教育的开展,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为有效的教学范式应该被我们发展并自觉引入教学中。我认为这就需要适应时代特点,来探究网络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能否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