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莉霞
今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在经历两个月震荡盘整之后,开始呈现逐步走高的态势,尽管全球经济基本面形势尚未出现实质性好转,但基本金属价格连续走强、原油价格底部上移、金价居高不下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撬动了这一波的反弹行情?全球商品价格今后又将向何处发展?这是当下每一个投资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市场基本面在动荡中逐步改善
从近期各类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需求疲弱、供应过剩仍是目前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全球工业活动大幅度放缓,需求急剧萎缩,工业订单下降,库存高筑,再加上过剩产能的压力,使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就在此时,一场全球范围的库存和产能清理行动也正在全面展开。
去年四季度钢铁生产企业阿赛乐米塔尔集团宣布减产45%,并延长至今年一季度末,直至库存清理完毕为止。中国铝行业龙头中国铝业也在去年底宣布减少铝产量18%,同时氧化铝产能闲置38%。石油输出国组织从去年9月至今,已累计宣布减产420万桶/日,全球大型炼油企业也纷纷停车减产,以消耗过多的库存。
企业减产不仅是企业化解危机,寻求自救的方式,也是整个产业乃至全球市场进行自我调整、寻求新的供需平衡的过程。从去年4季度至今,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全球企业通过减产、破产和兼并重组的方式,不仅在艰难中完成去库存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也在对过剩产能进行着大幅度的压缩和清理。如今,这种渐变的过程虽然还没有完全扭转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但从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到一线曙光。进入2009年3月,不断地有好消息传出。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美国成屋销售和工业生产订单增加,中国PMI连续4个月回升,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等等。尽管这些数据的转好并不十分稳定,但它已经显示出制造业收缩程度逐步减缓,经济企稳的正面因素正在不断增多,这些迹象极大地鼓舞了市场对经济和未来需求前景的信心。
另一方面,各国积极的经济救助计划也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涉及公路、铁路、桥梁、机场水坝、军、事建筑、住房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就业、重振消费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的4万亿经济振兴计划,特别是中国对于工业品及有色金属的战略收储计划,也给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支撑。此外,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各自的刺激经济措施,这些政策对于拉动需求和投资、促进市场基本面的转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流动性充裕导致投机交易活跃
金融危机初期,由于大量银行、企业倒闭,资金链断裂,流动性匮乏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经济形势恶化,信贷风险上升,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融资遇到严重障碍,消费也因此受到沉重打击。为此,各国政府纷纷启动对银行系统的资金援助行动,包括大量注资、降息和购买银行不良资产等,以解冻冰封的金融市场,避免经济向更深层次滑落。
时至今日,这些措施已经使流动性枯竭的现象有所缓解。3月份中国货币供应量连续3个月回升,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29.78%,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5.51%。数据显示,美国M2也开始出现持续回升态势,美国政府不仅将大规模购买国债,还将向特定领域如房贷和消费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日本自去年12月以来,货币投放增速也逐步加快,1月份货币供应量M2同比上升1.9%,2月份同比上升2.1%,3月份同比上升2.2%。
随着全球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流动性日渐充裕,国际金融及商品市场的投机交易也日趋活跃。今年2月以来,伦敦金属交易市场基金持仓量不断增多,投机商借助中国增加铜储备,中国经济可能提前复苏的概念,将期铜价格推至6个月新高。3月以后,国际游资又转向原油期货市场,利用美元贬值和欧佩克减产消息,将油价从每桶40美元迅速拉升至每桶50美元的水平。在近期的商品价格上涨中,投机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而全球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正在使商品的金融属性聚积起更大的力量。
通胀忧虑升温、美元面临长期下行压力
3月中下旬,美国公布购买长期国债和银行不良资产的计划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市场将这一政策解读为美国政府将由此开动印钞机,其后果必将是导致美元严重泛滥。美元汇价长期走熊,受此影响美元指数随即展开一波下跌行情,跌幅超过3%。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全球通胀忧虑迅速升温。所有人都意识到在进入零利率时代以后,随着利率工具的失效,增加货币供应量是将经济拉出泥潭的必然之举,而美国在金融业尚未稳定,财政面临巨大赤字压力的情况下,很可能采取极端的行为。
从历史上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后,总是伴随严重的通货膨胀。1932年,日本央行通过印刷钞票为大规模财政扩张融资,该政策实行后立即使日本从严重的通缩进入到近两位数的通胀。二战结束后,美国也曾通过印刷钞票来购买国债,结果在1949年的温和通缩后,迎来了连续两年约10%的通货膨胀。
通胀预期的出现使全球金融及商品市场发生了新的转变。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购买贵金属及资源性产品避险,推动国际原油、铜、铝、铅、锌、黄金,白银等产品价格上涨。这种对于美元的恐惧和对未来通货膨胀的担心,在今天正在成为影响市场价格运行的重要力量。
能源和资源成为价格领涨先锋
在近期国际商品价格反弹的过程中,能源,资源类产品一直是引领大盘走强的先锋。实际上,从去年12月底金属市场就已开始表现出反弹特征,伦铜价格在12月22日触及2770美元/吨的低点之后,逐步企稳回升,2月下旬开始呈现明显走强态势。伦敦期铅、期锌价格也是在去年12月滑入低谷,经过两个月的震荡盘整之后,于今年2月下旬展开反弹行情。
金属市场率先启动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去年年底,随着全球经济失速,消费急剧萎缩,价格持续下滑,多数金属品种已逼近生产成本,迫使企业不得不削减产能,停产,减产、或延迟新项目开工,使供需关系得以重建。另一方面,各国政府频频出台经济救援计划,令市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振兴计划和资源收储行动,对有色金属价格回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进入2月下旬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数据的转好、金属进口大规模增加,以及消费季节到来、美元贬值和通胀预期的出现,金属市场彻底确立反弹行情,并由此打开上升空间,成为本轮商
品价格反弹中最抢眼品种。
能源价格上涨在有色金属之后,从3月份开始,随着市场基本面逐步改善和全球流动性的复苏,原油的商品和金融属性再度得以体现。一方面,欧佩克减产政策的实施和美国原油、汽油库存的波动变化,反映出市场逐步向好的态势。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和通胀预期的出现,使原油期货再次成为避险资金和投机资金追逐的场所。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原油价格在短短20天内上升近10美元,并由此带动煤炭、天然气、玉米、大豆、豆油等一系列商品价格上涨。
事实上,无论能源、还是资源性产品,之所以成为本轮商品价格反弹的带动者,因为它们都是本轮经济周期变化首先要启动的市场,全球工业活动的复苏和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金属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它们也都天生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在未来面临较强的通胀预期的形势下,任何人都会想到购买能源、资源性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值功效。
未来发展趋势
由以上分析看出,国际商品价格近一段时期的震荡攀升,既反映出市场内在结构的渐进性变化,也蕴涵着人们对未来的发展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轮价格上涨也是政策因素推动的结果,由于各国政府推出大规模救市计划,导致了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胀预期出现,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商品市场。拉高最具投资价值的商品价格。并引发商品市场整体价格的上扬。
从今后的发展来看,世界商品价格的运行仍将主要受到经济基本面和资金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美国经济已经显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但真实的需求尚未发生明显改善,这便使价格继续上涨缺乏持久的动力。而在另一方面,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使全球流动性可能继续增加。通胀预期难以消除,投机交易会继续活跃。
因此,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国际期货市场仍会有一些商品因资金推动而走高,或出现价格轮涨的局面,但大规模强势反弹尚不具备条件。总体来看,全球商品市场震荡筑底的阶段可能已基本完成,但仍不能排除个别商品继续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因为世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一些商品价格的反弹也有一定的滞后期。在这种形势下,建议抱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