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鹏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美货物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致消费需求下降,2008年9月份以后,危机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中美贸易额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
一是进,出口额双双回落。2008年中美贸易明显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从出口情况看,2008年2月份起,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环比呈上升趋势,此情形一直维持至9月份,此后中国对美出口逐月下滑。10~1 2月出口环比降幅分别为4.2%、13.9%和5.8%,从同比看,10月出口增长12.4%,11、12月下降6.1%和4.1%,连续两个月份出现同比下降,这是多年以来罕见的情况。进入2009年,市场普遍预期外贸形势会面临更加严峻的不乐观局面。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的数据对比难免存在一定失真现象,1~2月份的整体数据对比更能反映真实情况。1~2月,中国对美国累计出口290.7亿美元,同比下降16.1%,相比2008年年末,降幅开始增大。
从月度进口数据看,中国自美国各月进口波动幅度较大,无基本规律可循。但从季度数据看,第二季度进口额达到全年最高的212.9亿美元,之后逐季回落,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进口208.6亿美元和191.1亿美元,环比下降2.0%和8.4%。各季度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6.3%、22.9%,15.7%和3.4%,增幅逐渐回落。2009年1~2月中国自美进口103.7亿美元,同比下降20.9%。
二是不同产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美贸易延续着一贯的贸易结构,机电产品是中美贸易的主导产品,2008年占中国对美出口的45.0%和自美进口的32.1%。2009年1~2月,机电产品出口13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4%。其中机械设备下降6.2%,降幅较小,而电子和电气产品出口下降24.4%。
另外,中国是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家具玩具、纺织品的主要供应国。即使同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势也不尽相同。纺织品出口基本稳定,1~2月,非针织或非钩编服装出口同比下降9.7%,针织或钩编服装、鞋靴出口同比增长14.5%和0.9%。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提高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得益于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已于2008年底到期。但家具玩具出口不容乐观,1~2月出口29.7亿美元,同比下降232%。
2009年.以来,中国对美出口资源性产品大幅减少。1~2月,钢铁仅出口0.7亿美元,同比下降79.0%,出口量价同减,但出口数量的骤减是主要原因,反映出经济下滑对于基础资源需求的减少。同时,铝及制品,铜及制品的出口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国是美国飞机、仪器设备等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之一。2009年以来,在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前五位商品中,除电子电气产品和机械设备下降21.7%和21.8%外,油籽子仁、航空航天器和光学照相医疗设备进口下降较小,同比降幅为5.7%、6.8%和6.9%。
三是中国商品在美进口中占比提升。虽然中美贸易额出现下降,但中国在美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略有上升。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逐季上升,四个季度分别为14.5%、14.7%、16.8%和18.5%。原因有三,第一,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消费萎缩,但其日常的吃穿用等消费属于刚性需求,并不会由于金融危机而发生大的改变;第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积累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消费档次下降,高端消费需求减少,转而向中低端消费转移,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一些出口空间。
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发展中美贸易关系对于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以来全球贸易受到冲击,中国对美出口形势严峻,阻碍贸易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美国经济数据不容乐观,2008年第四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滑6.2%,这也是1982年第一季度GDP下降6.4%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还在继续,个人消费支出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今却成为拖累经济的一大因素,这种趋势从2008年下半年起愈加明显。延续了上一季度的颓势,第四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下降4.3%,拖累经济下滑3.01个百分点,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下降22.1%,非耐用消费品下降9.2%。
中国对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是服装、鞋靴、家具玩具等日用品。因此,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受消费影响,受投资影响不大,这也是危机最初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时,中国出口未受较大程度影响的原因。中国对美的出口商品中,属于非耐用消费品的比重较大,但也不乏家电之类的耐用消费品。消费品需求下降,必将对中美贸易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第二,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将会继续成为中美经贸领域的核心争端议题。此前,美国抛出中国“汇率操纵论”,谋求通过各种外交途径,使中国在汇率方面做出改变。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依赖中国资本走出困境,自中国进口的占比也有所提高,因此美国仍会对中国继续施压,但应略有缓和。因此,2009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虽有困难,但也是可能的。若为扩大出口,中国被迫宣布人民币贬值,,必将引发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强烈冲突。因此,从国家战略考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较为明确的做法。
从微观层面看,汇率不稳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最为担忧的问题,已经成为部分企业利润流失、经营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去年3月份的7.04左右升至今年3月份的6.85附近,经历了去年12月份的动荡,此后相对稳定在6.80~6.85的区间。人民币大起大落或者大幅升值对于当今的外贸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使企业能够在稳定的市场预期下,开展经营活动,符合企业利益。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月17日美国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包含有一条购买国货条款。此条款在酝酿中和推出以后引起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单从这一条款看,并没有明显违反wTO的相关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即“公共设施建设若要获得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援,所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范围仅适用于政府采购,且《政府采购协议》成员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
家豁免采用。中国尚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因此无法享受豁免。不过之前美国已有类似的法案,中国输美的钢材多用于民用建筑,因此条款对于中国钢材的影响不大。
但关键是在日益萧条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这一条款的出台易助长贸易保护主义。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从来都不是单独的产物,常常在经济低迷或遇到危机时更加强烈。购买美国货条款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意味着贸易保护有可能朝着愈演愈烈的方向演变。不仅是美国,欧盟、印度等也存在着公开或变相的保护措施。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出口依存度也高,虽然扩大内需已成为各界共识,但由于国内各种基本的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内需不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外贸仍然肩负着“保增长”的重任。如果放任贸易保护风潮盛行,中国外贸受损将很严重。
第四,买家信用下降,经营风险加大。由于银行紧缩信贷,美国买家从银行的融资变得异常困难,运营状况或支付能力出现问题。一向被中国企业认为是优质客户的美国采购商,初步显现信用危机。
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贸易领域的纠纷较以前明显增加,其中的情况很多,也比较复杂。一种是买家不付款。据调查,多数进口方不付款的案件中均存在各类争议。争议主要存在于产品与合同要求不符、供货数量有误、交货时间延迟、不正当竞争和侵权纠纷等方面。这里面不能排除买家寻找各种理由,以期延迟付款或不付款。一种是买家破产。买家在提货以后宣布破产,由于中国企业无优先偿债权,造成的损失往往无法挽回。对于前一种情况,出口企业在订立合同、履行合同方面要比以前更加细致,并提高警惕,通过各种途径,对国际买家的经营状况、财产状况和信用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而一旦出现后一种情况,企业要积极应对,运用法律手段尽量争取自身利益,将损失降至最低。
中国国内企业以往不得不提供信用优惠,这为贸易纠纷埋下隐患。出口商品层次低,竞争激烈,出口企业不得不“先交货后收款”;进口商品多为关键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企业不得不“先交款后收货”。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应当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另外,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寻求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的帮助,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