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才
当无线电发展到计算机时代,也许还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电报为何物。用通俗的话解释:电报是用电键敲成的一点一划传给对方,再译成文字。最早发明电报是在1844年,那时仅用于军政部门。1848年电报已为民众使用,开始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协议;1876年发明电话;1895年发明无线电。
电报的形式是以莫尔斯电码传送的。1844年5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厅的联邦法院议会厅里,人们相互低声地交谈着,兴奋而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奇迹的出现。物理学家莫尔斯万分激动,他用颤抖的手揿动着发报机的按键,把自己发明的用“点、划”符号组成的电文发往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世界上第一份载着人类文明信息的电报诞生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种电文符号称为“莫尔斯电码”。电码里的点“.”我们称为“滴”,划“-”我们称为“嗒”。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操纵他们自己制作的无线电收发机,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当时拍发的报文是“海因里希·赫兹”,以此表示他们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讯距离只有250米,但它毕竟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从此,无线通讯揭开了新的一章,人类的通讯也从此进入一个新世纪。
1896年的6月,年仅21岁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也发明了无线电收报机,并在英国取得了专利。当时通讯距离只有30米。马可尼13岁那年,便在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的论文的启发下,萌发了利用电磁波进行通讯的大胆设想。他时而在阁楼上,时而在庭院或农场里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试验。1894年,他成功地进行了相距2英里的无线电通信的收与发。
1897年,世界上第一家无线电器材公司——美国马可尼公司诞生。同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海峡的无线电通讯获得成功。1898年,英国举行游艇赛,终点是距海岸20英里的海上。《都柏林快报》特聘马可尼用无线电传递消息,游艇一到终点,他便通过无线电波,使岸上的人们立即知道胜负结果,观众为之欣喜若狂。可以说,这是无线电通讯的第一次实际应用。
二极管的发明对马可尼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01年,他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实验是在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进行的,两地相隔2700公里。人类从此迎来了利用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讯的新时代。
自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后,人们开始熟知SOS这个国际无线电遇险信号。这是1906年有29个国家参加的德国柏林第一次国际无线电会议上制定的,全拼为“SAVE OURSHIP”的缩写,解释为“搭救我船”,变成无线电信号就是…———…(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国际电联规定,在国际静默时间(每个小时的15分到18分,45分到48分),任何船岸电台都必须在国际遇险频率500Kc上坚守收听。所以说如有船舶遇险,只有在这个国际静默时间内这个频率上发送,对方的收听率才最高。
无线电报里细分为国际公众船舶电报、国内公众船舶电报、航务电报、港澳电报、公电、私人电报。通讯的种类又分为安全通讯、遇险通讯、紧急通讯。特别通讯业务还有时间信号、气象报告、航行警告、冰况报告、海上医疗援助、无线电测向和示标业务等。
一份电报由报头、业务标识、收报人名址(包括收报局、台名称)、电文和署名等五个部分组成。电文的准则是能简不繁,能缩写不全拼。中文电报是用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字的报文,英文电报是英文单词的全拼或是英文缩写。做电文很有学问,既要简单,又要让对方明白,因为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船舶电台与江、海岸电台之间或船舶电台之间的来往电报统称为船舶无线电报。不少年轻的船长做电文时,不得不经常请教老报务员。报务员懂得电报的规律,所以在不影响电文意思的情况下,对电文精益求精,对无用的字减了又减。比如船员发私人接家属来船的电报:“务于3月5日来上海,何海涛。”算字数应为12个字,但这种电文到报务员手中就变成“0305来沪涛”,整句话意思没变,而字数却缩短成4个字。
电报所使用的文字分为中文、英文、法文,不论是哪种文字都是由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及一些常用符号组成。点划和字母与字母之间的间隔是用手控制电键的时间来完成的,这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船上航海、轮机、电工、报务四大专业中别的专业都可以自学,惟独报务这一行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学会。而且在工作中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才能不出差错,因为每分钟最少要完整地抄下120个字码。
1932年在马德里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讨论以有效电信业务促进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合作,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国际机构对人类有限自然资源——无线电频谱,进行统一的管理、指配、分配、协调等,决定成立国际电信联盟,将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三个咨询委员会并入电联。这个组织就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简称ITU。
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制定了一整套的无线电规则,并不断加以修改完善,如行政规定,里边包括名词定义、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和命名、频率划分,按地理区域划分成三个区,一区为欧洲、非洲、前苏联;二区为美洲;三区为亚洲和大洋洲。
另外,还有限制频段,减少不必要的发射,减轻空中无线电波的拥堵。国际电联还限制发射机最大功率,避免引起功率竞赛,造成混乱,如4、6MHz频段为5千瓦,8MHz频段为10千瓦,12、16、22MHz频段为15千瓦。
随着船舶卫星通讯的应用日益广泛,收发机虽在,但电报却已一边“稍息”了。报务员只在电脑上打出电文,鼠标一点,通过海事卫星就发射出去了。而随着程控电话、呼机、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电报的存在。电子邮件的出现可以说彻底将电报打入了冷宫。上网轻点鼠标,用不了一会儿,就可以把一份文件发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传统的电报只能望尘莫及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大多数船舶都已经改成卫星通讯了,海事院校也已经取消无线电通讯专业。而一项伟大的科学成果从发明发现到为人类所利用,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若干年后,电报将作为特定时期的通讯手段在无线电通讯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