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兰
如果说中国目前存在着2000多万的生活贫困人群需要通过扶贫工程解决,人们觉得理所应当。但是人们很少想到中国目前最大的贫困问题不是生活的贫困而是创业的贫困。我们是否需要有一个解决创业贫困的扶贫工程。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一是创业机会的贫困。50%的毕业生要通过关系找工作,创业在起跑线上就不平等,可见,创业机会是贫困的。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能力本位的平等创业制度未真正建立,人们即便想创业,也会面临许多关系本位、权力本位、背景本位的困难,看到大量的逆淘汰现象后人们对创业表现出明显的麻木和无奈。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创业者首先要担心的障碍。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二是创业条件的贫困。总有一些胆大的想创业,那么,到哪里去借钱呢?大银行不肯,小银行不多,地下钱庄是高利贷。如果招人,没有一个全国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本信用体系,人的评价很困难。更是要用大量精力去搞定各个管理部门,时间精力是个未知数。从宏观上表现为国有大企业的垄断。即使虽在一些原本可以公平竞争的领域也有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长异常困难。这也难怪让大学生们都觉得自己创业绝对不是毕业后的首选。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三是创业能力的贫困。创业肯定是要遇到困难的。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创业都不容易。关键是有好奇心,有激情,有个性,有新点子,有耐力,有信心。但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模式以死记硬背为主,恰恰年复一年地消磨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激情、个性。而独生子女的独特成长经历又使孩子们的抗压能力较差。教育的行政本位管理逼得教师学生只能循规蹈矩。
创业贫困的第四个表现是创业的组织结构贫困。创新创业的组织不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常规型的科层组织和大公司。创新创业的组织应该是超常规的各种横向结合的社会自发组织,跨学科的学术联合体,年轻人的兴趣合作团队。如果不给予社会自组织以宽容激励,创新创业的想法、点子很难实行。目前社会自组织的建立不容易。
创业贫困的第五个表现是创业文化的贫困。创业是要鼓励人们对已经存在的规则、规矩、道理、常识不断地进行合理的怀疑批判。创业需要挑战权威的思想环境,突破前人的文化空间,如果下级看见上级只是一味地服从,民众看见官员不敢提意见,年轻人看见老年人一味点头,对已有的学说、规则不能怀疑批评,怎么可能有原始型的创新创业呢?
中国人个体的智商堪比犹太人,中国人的勤奋让世界惊叹。但是中国人的创新创业成果实在不高,说存在创业贫困现状并不为过。究其原因,则是中国个体人力资本结合为群体人力资本的制度结构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确实需要从中小企业制度、竞争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产权制度、专利制度、教育制度、科研制度、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去发起一个创业扶贫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