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版《政治生活》图文编排中的五处商榷

2009-05-31 03:24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政治生活图文编者

相 伟 张 浩 陈 燕

现行使用的高二政治新版教材《政治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在教学应用中有着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可操作性。较之于老教材,新版《政治生活》其内容设置更具条理,知识展开更为清晰,图像使用更加丰富,结构关系更显合理。

但作为新版教材,该册书在图文编写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和有待商榷之处,现就将其中的几处图文编写问题解析如下。

一、 图文冲突,新增观点的阐述有失严谨性

教材的更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其内容的创新性编排。在新版教材中,编者就通过对原有教材中一些存在问题、失去时效、缺乏内涵以及表述不当的图文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一努力使新教材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都表现得更为准确、简洁和精炼。

然而,作为新版教材,其在一些图文设置和具体问题的阐释中也难免会存在纰漏。教材的第37页主要介绍了政府的四项职能。对这部分内容,老教材从社保、医疗、环保、基建以及人口等五个方面概述了政府所履行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并随同配发了五幅参照性图片。而在新修订的教材中,编者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微调,将当前经济形势下尤为关注的民生之本“就业”也纳入到政府的这一职能中,这处添加使政府的服务职能更切实,更完备。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应忽视一处失误,编者在完善教材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对与内容匹配的图片进行同步修改,这就出现了在对同一处问题的阐释中出现了表述六个观点而只搭配五幅图片这一“图文冲突”的情况。

而众所周知,当教材中的图片信息不能很好地佐证原理时,那么这些图片的存在是低效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一问题也暴露出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对某些内容的处理有失严谨。

二、 选材失当,拓展知识的选取有违实效性

政治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这就要求政治教材的编制应具有反映生活、指导生活的现实意义。而在新版《政治生活》中,编者仍保留了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无谓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难以实现学生对其本身的充分体认,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正因为缺乏指导现实生活的“实效性”,这些内容大都已沦为无关考核且食之无味的“鸡肋”。

为了强调对政府权力的有效监督,编者在教材第48页补充了政府推行“阳光工程”这一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教材应考虑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为在对“阳光工程”这一概念的解释中,教材明确表述为:我国一些省市陆续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在这里“一些省市”和“陆续开放”都表明了这项制度的受益对象在目前只是少数城市的有限市民。正因为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所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普遍感到陌生,甚至有学生在获知这一制度推行现状的情况下进而对我国民主制度的健全程度及发展进程提出质疑。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建立在“望文生义”“脱离生活”基础上的知识拓展无益于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三、 因果颠倒,教材内容的编排缺乏逻辑性

对于教材来说,其内容编排中的逻辑关系混乱是弱化其使用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在老教材中曾多处出现。而在新修订的教材中,编者显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许多合理优化。即便如此,当我们深入把握教材时仍会发现编者在观点展开上存在的逻辑性失误。

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重点阐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中,对实施这一制度的必然性探讨是本框的重难点。对此,教材第61页从国体、国情和优越性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而其中的第二点在处理上因材料引证不足而表述得十分空洞。其实,只要联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下一框题中坚持党的执政地位有其共同的理论依据,那就是都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而对于同一个设问,教材在前一框中只是一带而过,只是到了后一框才通过“三种建国方案的选择”对其进行了深度解析。这样,教材在编排中就出现了“观点在前而原因在后”的布局。这种内容设置时的因果颠倒以及观点表述中的简单处理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双方对相关知识的全面把握和融汇理解。

四、 文题不符,单元体系的建构忽视整体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框题”既是划分课时任务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具有概括教材要点和促进单元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框题词句的展开使用往往成为授课教师导入新课的一种选择。

但是,在新修订的《政治生活》教材中,一些框题的标题叙述与其所涵盖的主体内容并不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知识在结构关系上的认知混乱。在教材67页的第六课第二框中,编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对老教材内容进行了全新替换,这其中,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全新阐释更是一处亮点。但令人费解的是,虽然本框题的主体内容是阐述党执政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导思想,然而本框的标题却成了指向不清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或许编者是想通过对党奉行思想的解析来印证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的本质,但这却掩盖了本框题存在的应有意义。

这一框题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科学思想对执政的指导意义,在逻辑关系上应与第一框题一并作为论述党执政必然性的重要理论依据。而这里,编者忽视了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把握,以致在设定本框标题时偏离了本课的立意主题。

五、 以点代面,重点问题的解析陷于孤立性

在新版《政治生活》中,编者在教材内容的设定以及文字的使用上都作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修改。这其中就包括对原有教材中许多条例不清、表述拖沓的观点进行了文字上的精简和观点上的整合。这其中,恰当的精简固然会使原观点在表述上更明晰、理解上更容易、记忆时更轻松;但是如果精减失当,那很可能就会误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完整性理解。

新教材第93页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问题历来是教材第四单元的重难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老教材是从国家利益决定和国家力量影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由于两方面因素彼此融合、相互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解析问题的思路是必要且合理的。然而,在新版教材中,编者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并没有秉承原有的思路,相反,为了更加凸显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彻底删除了教材中有关“国家力量”的相关表述。这就使“国家利益”以点代面,由作用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了教材表述下的唯一因素。

事实上,国家利益在导向国际关系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力量的保障,没有力量保障的利益显然是实现不了的。在这一点上,教材以牺牲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为代价盲目地强调重点,最终使重要问题在表述上片面而残缺,简单而孤立。

教材是教学双方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虽然目前其中还存有质疑和商榷之处,相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高中政治教材必然会变得更加充实、更为完善。

(责任编辑关燕云)

猜你喜欢
政治生活图文编者
画与理
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优化路径研究
《政治生活》中几个难点问题的破解
巧抓主语归类设问5招玩转《政治生活》主观题
图文配
图文配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