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叶
目前,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国家把鼓励、支持创业摆到了大学生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创业成功者更少。分析成功者,可以发现他们与其他创业者不同的地方:有创新的想法,能吃苦,在大学期间就利用各种机会锻炼本领,还善于与他人打交道,能有效利用优惠政策和身边的资源,能抓住更多的机会,具备高出一筹的综合实践能力。可见,缺乏创业素质才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屡屡遭遇挫折的最大不利因素。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的外部支持固然重要,但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才是创业成功的根本条件。
创业素质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创业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大学生要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要有“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的意识,要有开创事业的理想,努力通过创业实现人生理想。其次,要敢于冒险并承担风险。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必须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同时具备了冒险精神和承担风险的意识,对创业活动的把握才能更全面;既要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也要懂得适时的“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再次,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不同的行业,适合创业的大学生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身能力与性格特质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毕业后如果选择创业的话才不会茫然失措。
二是创业的技术能力。首先,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走向市场进行创业活动时,还需要一个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要掌握“一技之长”,这样的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直接决定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得失。其次,要具备市场开发能力。由于缺少实践,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市场经济的认知能力;想创业的大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必须了解市场经济、掌握市场规则,还要了解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基本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再次,还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表现为创业一段时间后企业难以维持,被市场无情淘汰或发展缓慢;因此,大学生不仅要能“做”,还要会“管”,这是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要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过程,掌握一定的商业管理能力。最后,要有社交沟通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研、市场开发,还是创业团队内部的合作交流,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当然,除了大学生自身努力,高校和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形成“双管齐下”的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尽量铺平道路。首先,高校要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鼓励教师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课堂内容,主要侧重专业技能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内容,如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课程的教学中侧重创业知识的传授;另外,高校还可以多开展创业大赛、职业规划竞赛等活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为大学生传授经验,使大学生获得创业所需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 挖掘大学生创业潜能。其次,政府要提供充足的创业实践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相关部门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一条龙的创业指导服务;同时,建设完善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安排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打铁先得自身硬。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质,不仅应该通过理论学习,更要多参与社会实践,确立“学以致用、学以创业”的意识,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让自己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创业的实践活动,苦练基本功,提高技能,努力将自己培养为适应性强、个性特长鲜明的创业型人才。同时,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会辩证地判断问题,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切忌盲目冒进,应该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从具体目标做起,逐渐积累经验,认认真真地走好每一步,从而积蓄从小到大的发展“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