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顺
“创新”是对文章在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等几方面内容。见解新颖,就是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深刻感悟、真切体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材料新鲜,是文章所选用的材料应避免使用那些陈旧的、平淡的材料;写进文章的材料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感和新颖度。构思新巧,是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章的结构自然合理,衔接过渡巧妙。
一、见解新颖
见解新颖,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看法和对问题的认识既合情合理,又不落窠臼。文章立意要寻求突破,就要提出独到的见解,冲破思维定式。比如“韩寒现象”出现后,一时叫好声四起,韩寒成了许多中学生崇拜和效仿的“明星”。但有个学生写的《眼中韩寒》一文,“逆潮流而动”,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在对“韩寒现象”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了“韩寒其实在逃避高考”的观点,并预见“他飞不了多远”。虽为一家之言,但见解独到,勇气可嘉。这类文章立意别出心裁,不同凡响。
二、材料新鲜
材料新鲜是指写作时所选用的材料新鲜,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这里所说的材料出新,并非是要学生去挖空心思,奇思特想,怪异并不一定是“新”。在论证同一观点、表达同一种思想时,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现实意义。如写一篇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文章,从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出许多事例来证明这一哲学观点。但是如果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类似的材料,则更具有说服力。
三、构思新巧
构思新巧,是突破一般的构思,把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按照新的方式、新的视角进行表达。要想做到构思新巧,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注意构思的独创性。如鲁迅先生的《药》,采用了明线和暗线交织的结构方式(明线揭示了“群众的愚昧”,暗线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表达了“要使革命成功,必须首先唤醒大众”的主旨。这是一篇“构思新巧”的经典之作,无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形成,还是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都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2.注意构思的技巧。清代文学家章学诚说:“文成而法立,未尝有定格也。”尽管如此,但谋篇布局还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比如,在写记叙文时,学生要有意识地运用倒叙插叙,或铺垫抑扬、误会巧合、照应烘托、联想想象、设假成真、虚实相生等方法,变换叙述的人称,如“我是电话”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电话“我”倾听或倾吐人间亲情,从而使文章摇曳多姿,平生波澜;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可以用释义辨异、举例设喻、破立结合、假设反推、褒贬评说、推因论果、引申归谬等方法,或归纳或演绎,从而使文章开合自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创新意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人云亦云
写作时,只要能保持立意准确,不偏离题意,就可以获得基础分。于是,不少学生在作文时往往立意相近,结果导致“千人一面”。这给人的感觉是似乎千百万学生都拥有“同一种思想”。
二、忌取材不当
有的学生作文时的取材范围极为狭窄,他们只知道教材中的几个故事,运用的材料几乎都是关于屈原、李白、庄子等人的事例。除此之外,运用的材料就是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还有的文章在取材时,没有按照一个主旨进行选择,若主旨无法统率材料,反过来材料就不能为主旨服务。还有的学生所选材料空泛,没有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加工、提炼,不去捕捉生活中触动自己心灵的动情点、闪光点,不善于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是随便写一些没有价值的琐碎小事,结尾勉强扯到主题上。
三、忌盲目求新
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考虑内容,而是刻意“创新”,他们的文章要么无中生有,要么不伦不类。比如,有的学生把文章写成一份试卷,有的写成一道数学证明题,有的写成一份实验报告,有的写成一份寻人启事等。如果文章形式和内容相符合,这样写的确可以锦上添花,让人眼前一亮。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弄巧成拙,使文章形式和内容完全脱离。其实,文体是为相应的内容服务的,文体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容,绝不能不重内容只重文体,为创新而创新。
四、忌主观臆断
有一部分学生苦于一时的思路逼仄,苦于生活的单一、认识的肤浅,无法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好凭借主观进行臆断,或者干脆胡编一些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离奇事件,最终使文章陷入荒诞的境地。离谱、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推理是毫无价值的,歪曲事物本质的看法和错误的观点不能算是创新。只有那些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的推理与想象的文章,才是有创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