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馨
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其实就是对巴西近20年来的实用主义做事方式表示认同。
在国际奥委会正式投票前,卢拉坚信“这次该轮到巴西了”。这位巴西总统说,“这次该轮到一个热情的国度燃起奥运火炬了。”
结果,巴西真的从4座候选城市中胜出。这个好消息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点燃了一场疯狂的狂欢。
在最终结果公布的一瞬间,整个世界都暂时忘记了里约的高犯罪率,而是看着成千上万的桑巴舞者,在他们最著名的科巴卡巴纳海滩上尽情欢呼。年轻人都穿着坦加比基尼,喝着狮威(Skol)和博浪(Brahma)啤酒,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左右摇摆。
奥运会能给巴西尤其是里约带来什么?“它会给里约带来大笔投资。”一个19岁的大学生告诉笔者。另一位已退休的工程师则认为,“奥运会将带给我们更多安全和更多欢乐。”
巴西人的确有理由庆贺,不仅仅因为奥运首次落户南美,而且事实上,就整个拉丁美洲来说,这也是近40年来的第一次。1968年,墨西哥成功举办了拉美历史上的第一次奥运,但由于开幕前10天发生了反政府流血冲突,之后奥运会的门槛就一直对拉美国家高悬着。此次巴西能突破这一“潜规则”,意味着它已成功说服了国际奥委会。
不过,与其说巴西突破了所谓“政治上的藩篱”,倒不如说是它许诺的巨额投资和在经济模式上的成就,征服了国际奥委会。
为了申办奥运会,巴西承诺投资140亿美元,用于里约热内卢的场馆建设和环境治理。此外,巴西经济近几年实现了强劲增长,跻身“金砖四国”行列,也是对申奥的巨大支撑。
20多年前,诺贝尔文学奖授给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传统对全球的影响。如今,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主办权交给里约热内卢,也似乎是在向全球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巴西模式——卢拉创立的、由正统市场经济和进步社会政策混合而成的模式,值得肯定。难怪有专家认为,“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其实就是对巴西近20年来的实用主义做事方式表示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当今世界十大经济体中,巴西也是唯一一个尚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
事实上,国土面积不小于美国、人口1.9亿、说着一口葡萄牙语的巴西,一直以来都渴望将自己的影响力拓展到拉美地区之外。但是除了足球和狂欢节之外,巴西在世人眼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曾有一个笑话说,巴西是一个未来之国——而且永远都是。它是新世界国家中唯一保留君主政体的,这种君主传统衍生出的世袭等级制度,让巴西成为20世纪一个“褪色的天堂”。
这个国家拥有无数海滩、天堂般的气候和性感的波萨诺沃舞文化,同时,也曾并存着贫穷、社会不平等和军事独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巴西的高通胀、高负债、分配严重不公都达到世界之最。整个20世纪80年代被巴西人称为“失去的10年”。
但是冷战之后,在前总统费尔南多·卡多索和现任总统卢拉的领导下,巴西最终挖掘出它的巨大潜力。卢拉原是圣保罗五金工会领导人,在1989年上任后,将自己作为劳工首脑的能力和哲学渗透进一种被称作“把事做正确”(doing thingsright)的混合发展政策。通过避开“意识形态两级化”这一障碍,他主导打造了一个既能发掘经济潜能、又能最终缩小贫富差距的成功的发展模式。在他领导下,巴西建成了许多高端工业巨头,比如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如今它52%的员工都已跻身中产阶层。而且,伴随着国力提升,巴西也正在试探性地(但却越来越自信地)走进国际外交前沿。
当然,巴西也有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需要面对,比如腐败、暴力犯罪、落后的教育和基础设施等。这些都是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在未来7年急需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国际奥委会通过选择里约热内卢,也同时表达了对巴西解决上述难题的信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为芝加哥站台宣传时曾称,芝加哥是一座“运转良好的城市”(city that works),但芝加哥最终败北,很大程度上可能因为卢拉能够证明一点:在拉美地区,巴西早已是一个“运转良好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