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焕
入冬,北方大雪,孩子们再次遭殃。河北省永年县西滩头村龙凤学校餐厅因不堪大雪重压于11月11日坍塌,3名学生死亡,20多人受伤。邯郸市一私立学校因大雪压塌食堂房顶导致3名学生死亡,25名学生受伤。河南省开封县新宇中学钢架结构简易餐棚因不堪积雪压力,在学生就餐时突然倒塌,造成1名学生死亡、7名学生受伤,其中3名学生重伤,4名学生轻伤……
人们在祈祷,在哀悼,在质疑,在谴责。为什么又是学校?为什么又是学生?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国务院公布的《震后重建条例》明确提出,学校等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要高于当地建筑。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曾下发通知,要求在去年9月1日开学前,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踏勘等方式,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每栋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逐项检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防震减灾能力,消除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安全。
更早的2007年,新华社对淮河地区洪涝灾害的报道中称:教育系统成为洪灾重灾区,倒塌校舍数千间,受灾学校2559所。再往前推,1981年3月31日国务院专门发出通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抓紧解决中小学危房倒塌不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问题的请示报告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好中小学这项人命关天的大事,做到从1981年起不再砸死人”。28年过去了,无数的中小学生依然不时在校舍倒塌中夭亡。
改革开放31年,我们说创造了世界性的经济发展奇迹,却在最基础的教育问题上呈现出全面的短视,甚至无法实现28年前对孩子安全的基本承诺。一个民族一次次在灾难中失去的,并没有由进步得到补偿。我们从来都只见中央政府发文件严控政府建设楼堂馆所,却从来没见过中央政府发文件说学校建设标准过高。过去几年,国家给拨款建校的标准只有400元/平方米,而最近几年才调到500元/平方米。我们不妨看另外一个比较,就是为了严控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2007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办公楼单位综合造价(不含土地有关费用及市政配套建设费),省(部)级不得超过4000元/平方米,市(地)级不得超过3000元/平方米,县(处)级及以下单位不得超过2500元/平方米。(2007年4月18日《新京报》)由此可见,即使是在“严控”政府楼堂馆所的前提下,政府楼堂馆所的建设标准仍然是中小学校的5至8倍。
校舍安全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多的问题出现在教育均衡性差、教育权利不平等上。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承诺教育投入到世纪末达到GDP的4%,这个目标至今没有实现,且投入部分中,又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差别。教育权利不平等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农民工的孩子不能在父母身边上学,不能和同龄的城市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无法在生活的地方参加高考。
这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近,来自广东三大监狱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罪犯中九成以上在26岁以下,八成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幼年时期留守农村无人看管,近六成属于“盲目流入城市犯罪”……这些在城乡流动状态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既融入不了城市,又退不回农村,显然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制度有关。
已故12年的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12年过去,这话仍然有效,甚至历久弥新,值得刚刚上任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重视。
新部长任内出台的第一个重要文件,很可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份文件酝酿很久、争论很久,却迟迟没有出台,可见谋划一个大国的教育并不容易。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它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的态度,这点常识并无奥妙,村妇村夫都知道。寄望袁部长,从常识、常情出发,理清中国教育的欠账,促使政府履行在教育投入方面的承诺。
龙应台女士说:“政治家的心中,一定有一个6岁的孩子;孩子的未来,他真心在乎。……我认为6岁的孩子的未来,是最根本的政治标杆,因为他的未来,就是这个社会的未来。”诚哉斯言。寄望袁部长,在主持教育改革和规划的时候,能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给孩子们更加公平的起点。有这个公平的起点,孩子们能够成长成人格健全、有知识的国民,我们关于国家的一切愿景,才有基础,才有希望。
(作者系北京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