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修正”的朝鲜劳动党

2009-05-30 10:48赵博渊
南风窗 2009年24期
关键词:劳动党金日成金正日

赵博渊

早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劳动党就努力创建一种朝鲜特色的意识形态,最终“主体思想”出炉,并事实上取代了马列主义。到了1992年,朝鲜宪法删除马列主义。2009年的修宪更进一步,删除了共产主义。并将金正日的先军思想提升到与主体思想并列的高度。

翻开共产主义运动史,修正主义一词屡屡可见,早到19世纪第一、第二国际内部纷争,晚至冷战期间社会主义诸国的互相攻讦,谁若被修正主义这把软刀子捅上,政治上也就不正确了。

苏东剧变后,修正主义一词渐成历史,但在朝鲜,该词仍在使用,且专与中国搭配。可就在9月底,有消息传,朝鲜于今年4月修改宪法,删除了“共产主义”字样。虽说消息滞后了半年,但比起金正日总书记那永远不会标注拍摄日期的照片和视频,这条“新”闻更属难得。其实,即使该消息属讹传,称朝鲜为“修正主义”也绝非信口开河。鲜却称“劳动党”,但朝鲜共产党是曾经存在过的。第一个朝共成立于1925年,因内耗严重于1928年被共产国际勒令解散。此后,朝鲜的共产主义者各立山头。由于日本当局的追捕,共产主义者纷纷逃亡海外,加入所在国共产党,以旅华、旅苏者居多。当然,也有利用边境线武装斗争的游击队派和在国内活动的国内派。前者的代表是金日成,后者最著名的是南方的党元老朴宪永。

二战结束后,美苏分占南北,散居各地的朝共党员摩拳擦掌,准备建立政权。不过,苏联早就相中了默默无闻的金日成大尉,希望在朝鲜建立听命于苏联的新朝共。金日成俄语说得不错,又是远东苏军中最高军衔的朝鲜人,是朝籍军人的领袖。最重要的是他年轻,看上去比较好控制,而且游击队派是当时离苏占区最近的朝鲜人武装。

1945年9月19日,金日成乘苏联军舰登陆元山。9月29日,反对在北方另组新党的北方国内派首领玄俊赫遇刺身亡,另一位德高望重,有“朝鲜甘地”美誉的民主人士曹晚植被排挤出临时政权。10月金日成在平壤的群众集会上首度亮相,经过苏军占领当局的包装宣传,金积攒了一定声望,但离朴宪永等人还有相当的距离。而且,朴宪永于9月在南方重建了朝鲜共产党,占得先机,成为朝共最高领袖,金日成屈居北方局书记。

然而仅仅3个月后,北方分局就擅自改名北朝鲜共产党,朝共事实上陷入分裂,而金也升格为与朴平起平坐的政治领袖。身在南方的朴无可奈何,在他被美军追捕的当口,金日成又于1946年7月与旅华党员组织的新民党合流为“北朝鲜劳动党”。4个月后,朴宪永也在南方与别党合流,为了维持台面上的和气,新党改名“南朝鲜劳动党”。虽仍存南北之分,仅从称谓上朴已在争夺主导权的角力中落了下风。

1948年。南北各自建国,半岛正式分裂。在苏联撮合下,南北劳动党统一。朴宪永的南方派在北方全无根基,仰人鼻息。然而,随着苏联、中国的朝共党员陆续回朝鲜,金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在首届政治局内,莫斯科派3人,延安派6人,国内派2人,游击队派2人。在基层和中层,莫斯科派集中在文宣系统和军队的技术兵种,延安派则人多势众,是军队主干。要想执掌大权,必须掌握兵权。

朝鲜战争爆发为金提供了契机。开战第三天,作为战时最高权力机关的军事委员会成立,金日成任委员长,并成为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通过战时体制,金日成独揽了党政军大权。然而,好景不长,美军介入后,人民军一败涂地。其领导能力受到质疑,而中国的干预也夺去了金对军队的指挥权,延安派势力愈炽。焦虑的金日成先发制人,于1951年先后以扩党不力和作战消极的理由将莫斯科派首脑许嘉谊和延安派干将武亭免职。1952年,见反攻南方不再可能,金日成又以间谍罪将南方派连根拔起,同时也将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南方派身上,至此国内派全军覆没。

战争也削弱了延安和莫斯科两派,他们乐于见南方派成为替罪羊,所以未加反对。但金日成没打算放过他们,只是慑于中苏才迟迟未下手。1956年起,金日成大力鼓励个人崇拜,用人上搞“政出已门”,引起其他派系反弹。为摆脱困境,金打算借外援搞一个苏联式的经济“5年计划”(千里马运动)以增加政治资本,却罔顾战后民力疲惫的现状。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和东欧对个人崇拜持批判态度。结果,金到欧洲兜了一圈,援助没有,批评如潮。当年8月30日的党中央全体会议上延安派向金发难,遭到打压,史称“八月宗派事件”。至1958年,延安派悉数被肃清,大势去矣的莫斯科派至1961年也告覆灭。金日成派控制了全党。

金日成能以弱胜强,固然有苏联支持和默许,但最重要的是他把握了朝鲜社会的基本面。首先,朝鲜人口主体是农民,作为落后阶级。对集权和高压容受度高。其次,朝鲜自新罗时代起就奉中华为正朔,近代频频被列强争夺出卖,沦为日本殖民地,长期生活在大国阴影下,国民渴望敢于对大国说不的强人。延安派和莫斯科派虽有大国支持,反更招排斥,譬如许嘉谊才华横溢,却出生在苏联,连朝鲜话都说不好。金日成刚回国时也被质疑过,所以极力模糊苏联经历,以本土形象示人。1950年后劳动党大规模扩充,吸纳的主要人群就是农民,莫斯科派认为应以产业工人为对象,但当时朝鲜根本没多少工人。国情决定金日成的支持者必然要多过海归派,当农民大量充斥,党员结构变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党高层势力重组。

劳动党直到1960年代才出现真正意义的路线斗争,即经济优先还是国防优先。前者的代表是所谓的甲山派,后者的代表则是军队,两者都是金日成派。起初金日成倾向甲山派,希望借经济成就增加政权的合理性。可是,甲山派占据党内核心位置,又反对个人崇拜,而且熟知金日成的过去,这严重威胁到金日成的领导地位。1967-1968年,金日成肃清了甲山派。接着在1969年为推卸对南渗透作战失败的责任,肃清了所谓的军内反对派,真正实现了党政军的全面金日成化。

1972年,劳动党为金日成增设国家主席一职,加上时任党总书记和人民军司令,朝鲜进入了真正意义的金日成时代。除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金日成化。早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劳动党就努力创建一种朝鲜特色的意识形态,最终“主体思想”出爐。主体思想的核心是主体革命观,即忠于党和领袖。在政治上,大致可以概括为对内集权主义,对外民族主义。尽管宪法仍尊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但事实上已经让位于主体思想。

社会主义提倡党集体领导制,但在朝鲜,党只是躯干,而领袖是大脑。不是劳动党的金日成,而是金日成的劳动党。

现实的迷茫

朝鲜实行领袖终身制,金日成大权在握,直至1994年去世。由于将本国经济和苏联挂靠,在冷战时期朝鲜人维持了相当的生活水准,经济成就又巩固了金日成的地位。但自1980年代起,随着苏联母体的萎缩,朝鲜经济也

现了衰象。再加上过度使用化肥,土地板结严重,粮食也出现问题。最糟糕的是,失去外援的朝鲜面临比建国时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仅仅是一个面,让金日成和劳动党更感迷茫的是冷战的结束。可以说,劳动党的出生和成长都是依托了冷战大环境,大环境一变就不知所措了。此时金日成年迈,正筹划长子金正日的接班。事实上,早在1970年代金日成就开始积极培养金正日,但直到金日成去世时,金正日也未能取得全党认可。

在朝鲜,领袖控制党是事实,但党又是领袖的政权基础,就如主体思想所言大脑和躯干的关系。躯干固然要按大脑意志运转,但大脑没有躯干也等于零。金日成是劳动党的创建者,又是开国领袖,所以能够整合全党,但金正日不具备金日成的革命履历,难以建立成服全党的政治权威,这种差距就像旧日本的明治和昭和两位天皇的对比。金正日在党内支持有限,行政又没经验,最重要的是子承父业缺乏合法性。于是,金日成抛开党中央,为爱子制定了以军压党,以党促政的路线图。这是金日成对过去50年政治经验的总结:战争和危机永远是集权的最佳理由,从内战的战时体制到冷战的国防体制莫不如此。1990年起金日成就为金正日接班布局,将由党中央军委控制的军权移交给金正日。1993年以美韩军演为借口,金正日宣布进入准战时状态。这是一次预演,金日成死后准战时状态成为常态,金正日权力日益稳固。

然而,金正日始终建立不了对党政军的全面控制。他的权力基础是军队,在组织上寄附于党,日常行政又依赖党政官僚。金日成时有苏联经援,可以集全力维护体制;金正日时不仅要维护体制,还得挽救破败的经济。显然,军人干不来。冷战期间朝鲜的经济政策多效法中苏,苏联解体后,朝鲜对中国模式充满疑虑。在经济方面,金正日比黨内元老进步,他肯定市场经济,也付诸过行动,但他很快发现,搞活经济和维护现有体制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市场经济冲击以供给制为经济工具的国家统制模式。以朝鲜的家底,要搞活经济,开放国门在所难免,外国信息的大量涌入必定会改变国民对现政权的盲信盲从。这也是金正日上台以来时而开放时而收紧的原因所在。

金日成时代的劳动党已结成庞大稳定的利益集团,但党中央被架空,政治上党只是金的羽翼。金日成死后,党中央虽努力恢复党内民主,但在枪杆子面前收效甚微。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现在的劳动党,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军干部都是党员。如果仅限党中央而言,那么劳动党是既希望维持体制的基本面,又反对金氏集权对党内民主的破坏。总之,患得患失。就整体而言,与金日成时代相差不大。

修宪和修正主义

回到修宪问题上来。

此次修宪是朝鲜史上第九次。1948年的建国宪法被称作“人民民主主义宪法”,历经5次修改,至1972年第六次修宪,并改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1992年第七次,1998年第八次。除去前6次,冷战结束后的3次修宪都很值得玩味。

1992年,朝鲜内外交困,内逢权力接班,外有苏东剧变。这次修宪大变有二:单独设“国防”一章,将本属劳动党中央的国防委员会独立出来,设国防委员长职务,为金正日执掌军权铺路;“马列主义”被删除,将主体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也改成“人民民主专政”。此外,还强调守法和技术革命。92宪法固然有顺应潮流的积极面,但删除马列主义一举,按照修正主义的普遍定义,朝鲜最晚在1992年就已经“修正”了。

1997年经济陷于崩溃边缘,朝鲜开始“苦难的行军”,精英叛逃事件增多,甚至连主体思想的诠释者,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黄长烨也跑去韩国。金正日因此受到严重质疑,1998年修宪就是在此背景下出炉。98宪法较92宪法多了个序言,序言通篇对金日成的赞颂之词,并明言“把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主体国家建设思想和国家建设业绩加以法律化的金日成宪法”。为纪念金日成,国家主席职位取消,奉金日成为“永远的国家主席”。此举在得到国民支持同时,也带来了国家元首缺位的问题。结果,国家主席的权力分散到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和内阁,最高人民会议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其常委会委员长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金正日的国防委权力也不限于军事,升格为实质最高权力机关。宪法序言和取消国家主席不过是铺垫,以断绝党内异己者获取最高权力的途径,再拿最高人民会议做挡箭牌,减少国防委扩权引起的反弹。另外,内阁的扩权是个亮点。将本属党中央的国策制订决定权划拨弱势的内阁,予其较大空间,其实质是对技术官僚的认可和利用。98修宪后,朝鲜形成三元权力结构——最高人民会议、金正日(党、军)、内阁(政)。1999年,金正日首次提出“先军”的说法,明确三元结构中谁是根本,至于劳动党中央则继续被架空。

过去11年间,朝鲜经济无甚起色,还遭遇饥荒洪灾,金正日靠打核试牌苦苦支撑。局面恶化,金借强硬外交巩固内部的算盘落空,加上去年病重不能理政,接班人问题浮出水面。问题是,子承父业尚乏合法性,更遑论第三代?假如09修宪真是在4月,正是接班传言出现不久,同时也是金正日重归公众视野的月份,三者是否存在联系不得而知。从条款来看,完全删除了“共产主义”字样,联系起最近叫停啤酒广告一事,相信是为了减轻民众的反感。毕竟,对饿着肚子的人民大谈共产主义是件滑稽而不切实际的事。但09修宪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正式确立了国防委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并将金正日的先军思想提升到与主体思想并列的高度。

不难看出,路线调整历来不是修宪目标,权力整合乃根本主题。每修宪一次,党中央权力减一分,领袖权力多一分。在权力失衡前提下,劳动党只能以执行者身份为现行体制提供技术支持,本该实行集体领导的党只能跟随领袖亦步亦趋。删除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只是形式,从领袖专权体制开始建立的那天起,劳动党事实上与社会主义渐行渐远。不管是主体还是先军,或是别的什么主义,也不管劳动党如何修正或被修正,对内集权主义和对外民族主义都将是“朝鲜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体两面。

猜你喜欢
劳动党金日成金正日
那些年,中朝领导人频繁互访
金日成死亡内幕:第一架抢救飞机撞在山上
邓小平和金日成的情谊
上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