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母亲节

2009-05-29 03:40本刊编辑部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张萍阿丽小意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孟迁

妈妈们都喜欢过母亲节,因为在这一天,孩子们会听话懂事,不用妈妈操心。其实,如果懂得孩子成长的秘密,妈妈的每一天都可以成为轻松的母亲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妈妈的天使,但有时候,妈妈恨不得把这个天使还给上帝:写作业磨磨蹭蹭,你火冒三丈了,他还在四处找铅笔;屋子乱糟糟的,你的要求他永远当作耳旁风;为了一个玩具在商场撒泼打滚,让你在众人面前丢尽面子;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对你的关爱和劝导置之不理……为此,妈妈们心力交瘁,每天都像打仗一样和孩子无数次“过招”。从早晨刷牙到晚上睡觉,从完成作业到参加课外辅导班,妈妈们催促、监督、发火、急躁,一刻也不能松懈。等到夜深人静时,才能把紧绷的弦放松,然后感叹道:“养个孩子真累啊!”

所有的孩子都这么不省心吗?当然不是。晚上9点一到,就去洗脸刷牙,然后跳上小床和爸妈道晚安;早上6点半,闹钟准时响起,会自己起床、穿衣服、叠被子,洗漱完毕后,坐在餐桌前美美地吃顿早餐;7点半到了,还会催促妈妈快点出门,不要迟到;看到心仪已久的芭比娃娃,发现价格超出了父母规定的零用钱,即使万般不舍也不会对妈妈死缠烂打……

如此轻松幸福地做妈妈,谁不想?可这不是妈妈们“累出来”的结果哦。只要妈妈们把本应由孩子承担的那份责任还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充分体验自我的成长与责任心的建立,孩子就会主动做事,那时还用妈妈们跟在屁股后面追赶着操劳吗?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母亲节,妈妈们不妨放松一下,把属于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轻轻松松地做一个称职母亲。

故事一: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肖彤一家每周六都要去婆婆家吃晚饭。从周五晚上开始,肖彤就不止一次地叮嘱8岁的儿子山山:“你不是想去奶奶家住吗?那么一定要在中午之前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换洗衣服、作业本和小提琴都带好。”山山每次都哼哼唧唧地答应,但磨磨蹭蹭地不去做。出发前,肖彤发现山山的屋子一片杂乱,该收拾的东西一样也没收拾。

劳累妈妈的做法:

肖彤气得大声呵斥:“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你都干什么了?我说了多少遍,你要尽快收拾好东西。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成心的是不是?”这时,丈夫已经在门口催促了。肖彤把山山往外一推:“别站这儿碍事!”她一边不停地数落山山,一边把山山的东西快速收拾好。上了车,肖彤把书包往山山怀里一扔,冲丈夫发火道:“成天什么事儿都得我盯着,你就不能管管你儿子?”丈夫没吱声,低沉的空气顿时在车里蔓延……

轻松妈妈的做法:

肖彤蹲下身来对山山说:“看来你是不打算去奶奶家了!真可惜,你没能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爸爸妈妈只好不带你去了。”山山大声叫道:“我就要去!就要去!”肖彤平静地说:“爸爸妈妈也很想和你一起去,奶奶也很想见到你,只是现在没有时间等你收拾东西了。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就回家,你自己在家好好看课外书,家里面包、香肠可以吃。”山山闹着不让爸爸妈妈走,但肖彤和老公还是出门了。为这事,山山生了好一阵闷气,可以后为出门做准备时,他再也不用妈妈催了。

专家点评

很多父母潜意识中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注意到孩子需要帮助和保护,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最终为孩子负责的,应该是孩子自己。他们不忍心看到孩子遭受行为后果的“惩罚”,从而常常代替孩子来承担和弥补。

劳累妈妈呵斥、代替孩子收拾以及迁怒于丈夫的行为,都是不佳的表现。在呵斥中,孩子本来的歉疚感被抵消;代替孩子收拾并允许孩子随行,妨碍了孩子感受“自己没收拾好东西”和“错失去奶奶家”之间的关系;迁怒于丈夫,则有失公平,使大家陷于不愉快的气氛中,让问题变得复杂,更不利于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轻松妈妈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她通过剥夺孩子随行的权利,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整个过程没有呵斥、愤怒,母亲的话也能让孩子体会到关爱。

故事二:区分“伤痛”和“伤害”

周末,妈妈带6岁的小意去逛玩具城。去之前妈妈就和小意说好了,这次只能买一个玩具,小意也答应了。可到了玩具城之后,琳琅满目的玩具让小意爱不释手。他对妈妈说:“我要买坦克,还要买冲锋枪,还有直升机!”妈妈皱了皱眉:“我们说好只能买一个。”纠缠了一会儿,小意发现妈妈不为所动,于是开始大哭。

劳累妈妈的做法:

妈妈心疼地哄着小意:“快别哭了,你哭得妈妈的心都碎了!”小意哀怨地说:“我要买玩具。”妈妈面露难色:“可我们说好只能买一个玩具,不能出尔反尔啊!”看见妈妈还是不让步,小意的哭声越来越大,连声音都嘶哑了。看到小意如此伤心,妈妈难过极了,自己怎么狠得下心看着孩子如此痛苦?于是,妈妈对小意说:“别难过了,妈妈给你买玩具。”小意顿时破涕为笑,妈妈也松了一口气,抱着孩子笑了。

轻松妈妈的做法:

妈妈蹲下身子对小意说:“不能把喜欢的玩具都买下来,是不是有点难过?”小意点点头:“要是妈妈给我买玩具,我就不难过了。”妈妈平静地说:“我们说好只能买一个玩具,其他玩具可以列入我们的计划,但现在一定不会买。”小意见妈妈还是不妥协,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依然平静地说:“既然你不开心,那就再哭一会儿吧。如果10分钟后你还没平静下来,我就一个人先回家了。”说完妈妈就到玩具城门口等着。小意发现妈妈看都不看他一眼后,慢慢减小了哭声,最后只得买了一个玩具回家了。虽然那天小意的小嘴噘得高高的,可从那以后,他对于事前说好的事情再也没有额外的要求。

专家点评

劳累妈妈的妥协是因为她不明白“伤痛”和“伤害”的区别。孩子会因为拒绝而伤痛,但这不足以伤害他,反而是成长的必需体验。孩子要从被拒绝中明白,世界是有规则的,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的。

劳累妈妈过于认同孩子的痛苦,孩子难过,她也跟着难过—事实上孩子未必有她难过。妈妈这样做,第一,破坏了规则,降低了自己的威信;第二,孩子从中获得了“通过哭闹满足欲求”的成功经验,这会强化孩子对这种方式的依赖,利用父母的“痛苦”控制对方。轻松妈妈既认同了孩子因为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难过的情绪体验,又坚持了原则,让孩子在体验“失落”时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妈妈的做法会让孩子考虑如何适应现实,学会为自己的需要做计划,从而实现了成长。

故事三:顺应孩子的天性

阿丽一直喜欢文静的女孩,可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芷菡偏偏像个“假小子”。每次看见女儿和别的小孩疯成一团,阿丽就头疼不已。当女儿提出想学跆拳道时,阿丽坚决反对:“女孩子别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你还是学学书法吧,改改你那疯疯癫癫的毛病。”练书法时,芷菡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到客厅就盯着电视看。妈妈急了,把她骂了一顿。可芷菡一点儿进步也没有。阿丽觉得,监督女儿练书法简直是一场持久战。

劳累妈妈的做法:

阿丽觉得,必须把女儿改造成文静的女孩,于是,她每晚守着女儿。一天,阿丽发现芷菡拿着毛笔涂灯罩,气坏了,母女俩爆发了一场冲突。后来,芷菡的书法没进步,阿丽就让她学古筝。可情况和学书法没两样,阿丽又是苦口婆心又是威逼利诱,芷菡就是不买账。阿丽又累又气,不停地对芷菡说:“你想把你妈累死吗?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难管教的孩子!”

轻松妈妈的做法:

“成为文静的女孩”到底是妈妈的愿望还是孩子的愿望?当阿丽看到女儿和一群小伙伴玩耍高兴的笑容时,她明白了,女儿本性是活泼好动的,如果自己非要把她改造成文静的孩子,岂不是家长受累孩子受罪吗?于是,她决定顺应女儿的天性,让她学习跆拳道。自打芷菡学习跆拳道后,阿丽发现自己根本不用做“陪读”。芷菡上课时更认真听讲了,放学后也抓紧时间写作业,这样就可以把剩余的时间都用在跆拳道的学习上。而且,每天晚上芷菡都会事先准备好练习服,装到背包里,母女俩的感情也亲密了不少。

专家点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做了父母后,人们很自然地把“心得”和“遗憾”融入对孩子的期许中。阿丽便是如此,她所理解、所喜欢的女孩是“文静”的,所以一心要把女儿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事实上,孩子不是父母的延伸,不是一个重新开始的自己,而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人;孩子也不是白纸,任由成人描绘,而是一粒有自己天性的种子,我们要根据它内在的需要来提供条件和营养。

劳累妈妈显然违背了以上观点,她一心要把一颗“活泼好动”的种子培养成“文静”的大树,结果自然是大人受累,孩子受罪,还让亲子关系紧张。轻松妈妈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意愿和天性。当她顺应孩子的天性,不再以“为孩子好”的动机管理孩子时,孩子反而能长出成熟的果实,亲子关系也和谐融洽。

故事四:让他尝试失败

8岁的亮亮最近迷上了骑自行车,爸爸刚教会他后,他每天都在小区里练习。那天,亮亮在电视上看见一群小青年表演自行车特技,又惊讶又羡慕。他把妈妈拉到小区花园,兴奋地让她看自己表演“特技”。

劳累妈妈的做法:

妈妈吓坏了,赶紧制止亮亮:“宝贝,这多危险啊,咱们玩儿点儿别的吧。”亮亮不依,骑上车歪歪扭扭地就要“跨栏”。妈妈吓得脸都白了,一把拉住自行车。亮亮也生气了,大声嚷嚷着让妈妈放手。妈妈不放,母子俩就这么僵持着。亮亮生气极了,妈妈也急得要哭,嘴里一直说:“宝贝,不能骑,妈妈也是为你好。”小孩终究拗不过大人,妈妈没收了亮亮的自行车,不让他骑了。亮亮为此生了好几天气,甚至偷偷骑小伙伴的车,被妈妈发现后,又是一顿臭骂。就为骑车这件事,母子俩越闹越僵。

轻松妈妈的做法:

妈妈说:“宝贝,妈妈也觉得那些特技挺酷的,不过妈妈不知道你的水平怎么样,要不我们找一个难度小的地方先试一试?”亮亮兴奋地点点头,朝着前方的台阶冲过去。不出所料,他摔了个大跟头。亮亮倒是没哭,不过不好意思地看了妈妈一眼。

妈妈平静地说:“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那些大哥哥不知道练了多久才达到那个水平呢。有些事情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亮亮低着头不说话。妈妈说:“我们以后好好练习好不好?如果你真的喜欢,妈妈可以帮你请一个教练。”亮亮听完,笑着说:“好,谢谢妈妈。” 接下来的日子,人们经常看到母子俩有说有笑地在小区骑车。

专家点评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天高地厚,对小孩子来说是常有的事。作为父母,担心、劝导都是自然的。劳累妈妈有点过于保守。家长当然要顾及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没收自行车这个举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不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可以做到的事情”是有差距的,而且破坏了亲子关系。轻松妈妈较好地处理了两者关系,用一个危险系数较小的尝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能力的缺陷,并和孩子一起来练习,是处理孩子“眼高手低”的有效做法。孩子可以从中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能控制的。这个过程中,也增加了妈妈的威信,其中包括“妈妈的判断可能比自己更可靠”以及“妈妈理解和支持自己”这两个方面。

故事五: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责任

张萍觉得自己累极了!每天监督女儿写作业简直比跑一千米还费劲。张萍的女儿果果今年9岁,一到写作业的时间,她就磨磨蹭蹭,总是要拖到很晚。结果作业没做好,第二天还赖着不起床耽误上学。

劳累妈妈的做法:

每天晚上一到7点,张萍就催促果果:“快,快写作业,要不然又晚了。”果果嘟着嘴挪到书桌前,可她一会儿要削铅笔,一会儿要找课本。张萍急得不行,一边削铅笔一边呵斥她。可这一折腾就9点多了,果果困了,马马虎虎写了几笔就睡觉了。第二天不到6点,张萍就把果果拽起来写作业。她替果果挤好牙膏、整理好书包,紧赶慢赶,果果总算没迟到,可张萍上班迟到了!

轻松妈妈的做法:

晚上7点,张萍提醒果果该写作业了。半小时后,张萍再次提醒果果:“你确实该写作业了。但如果你不愿意写,妈妈也不能勉强你,毕竟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安排吧。”到了9点,果果着急了。说实话,张萍心里比果果还急,但她不动声色,坐在客厅看报纸。果果没写完作业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果果一边写作业,一边让张萍帮她整理书包。张萍虽然也担心孩子迟到,但平静地说:“你昨晚不做作业,现在就得承担后果。妈妈不能勉强你做作业,也不能勉强你上学。”果果冲妈妈瞪眼,却毫无办法。因为作业完成得不好,她挨了老师一顿呲儿。第二天晚上,果果不用妈妈催,早早趴在桌上写作业。

专家点评

有的父母说,要是盯得紧一点儿,孩子的成绩就能上去。这样的模式是没有前途的,靠父母的努力保证孩子的成绩,父母只能越来越费力,直到吃力和完全没有能力。

劳累妈妈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大人多催促孩子一次,孩子就少催促自己一次;大人每监督孩子一天,孩子离自我督促就远一天。妈妈的着急、生气、帮忙,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妈妈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一旦妈妈不再守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就找不到学习的理由和动力,这对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主性非常不利。轻松妈妈只对孩子承担“提醒”的责任,而不纳入情绪和不必要的帮助,让孩子意识到不是妈妈想让他学习,而是他自己要学习。孩子作业没做好,为此“挨了老师一顿呲儿”,他从中获得的经验是:为了不承受那些不美好的后果,自己要好好安排学习时间。这种体验和意识是帮助孩子独立学习的必经之路。

小贴士:轻松妈妈的8项注意

上面5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妈妈们,做妈妈可以很劳累,也可以很轻松。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愿意卸下不属于自己的负担,把孩子该承担的责任还给他,让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当然,“放手”并不意味着做“甩手掌柜”。在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时,妈妈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你要做到的:

1.事前要提醒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常意味着让事情的自然后果给孩子“教训”。但是,这应该以家长的提醒为前提,不能让孩子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接受惩罚。比如,当孩子在大冬天闹着出门,却不愿戴帽子时,妈妈要提醒孩子,不戴帽子会冷,让孩子知道他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2.要求要基于实际

每个孩子的独立程度不同,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独立程度也有所不同。妈妈要留意同龄孩子一般会有的问题以及所具备的能力,不要让他负责的事情超过他的能力。

3.规则要清晰

当你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负责时,一定要清楚地定下规矩和期望,要确定孩子知道他应该负责的是什么。比如,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有责任心”,不如告诉他“收拾屋子、整理书包、洗袜子是你该负责的事”。当孩子受到惩罚时,要确定他知道为什么受惩罚。面对受罚的孩子,妈妈可以认同他的感受,如:“今晚不能看电视,心里一定很难过吧?”但不要攻击他,比如:“谁让你不听话?你现在是自作自受。”孩子很容易对讲这种话的人发怒,然后转为恨那个使他难过的母亲,而不是改正那个使他受到惩罚的行为。

4.激励要及时

激励不能指望空洞的“你真棒”,而应该指出孩子做了什么。比如,当孩子回家后能合理安排游戏和学习时间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既很好地完成作业,又看了喜爱的动画片,这样的安排非常好。”当孩子有了一点进步,不管看起来多么微小,都值得高兴。妈妈完全有理由把它记录下来,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妈妈的鼓励和认可,会增强孩子管理自我的信心和责任感。

5.关爱要足够

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需要和他人联结,需要他人的力量,孩子尤其如此。他需要和妈妈有情感上的依赖:沮丧时需要妈妈鼓励,委屈时需要妈妈抚慰,他也需要妈妈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他还需要妈妈给他指导和信心等等。这些需求,都是妈妈应该给孩子的。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妈妈的爱,需要安全感。妈妈在维系规则时可以“狠心”,但是在情感上,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多爱他。即使彼此有了摩擦,妈妈也要向孩子表达爱意,哪怕只是搂搂他,也会让他知道,虽然你们发生了冲突,但妈妈对他的爱一直都在。妈妈的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正是促使他对自己负责的基石。

你要避免的:

1.不要控制孩子

你的目标不是要控制孩子,不是让他做你要他做的事,而是让他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并且让他知道,做错事是非常痛苦的,从而使他不再做错事。没有自由和选择,自主也就不存在。因此,妈妈要给予孩子适量的自由和选择,让他规划业余时间,让他掌管零用钱,让他选择穿什么衣服,然后,让他承担选择的结果。

2.不要被孩子控制

你的孩子正在学习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而学习是要经过许多实践的,你不要指望他一夜之间就能改头换面。他会挑战你的权威,违背他的诺言,抗拒他要承担的后果;他会和你赌气、撒娇,会可怜巴巴地流泪。这时,心软和不耐烦都是大忌,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坚持让孩子做该做的事。除非是因为你的期望不切实际,否则,你一定不要妥协。也许妈妈坚持了10次,只妥协了一次,但恰恰是这一次,让先前10次的努力前功尽弃。

3.不要害怕孩子一时的倒退

妈妈放手后,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处于无序的状态。他不做作业,考试成绩节节后退;他不整理屋子,不洗袜子,全身上下臭烘烘的。这时,妈妈不要因为着急、担心而插手干预,因为倒退的过程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自己的形象糟糕。当“差”到一定程度时,他会感到不安、羞愧,会想改变,这时正是妈妈引导他为自己负责的最佳时机。如果孩子因为你的放手而考试落后,你也因此着急、焦虑,回到了监督他学习、给他补课的旧习惯,那么你的孩子又丧失了一次极佳的成长机会,而你永远只能做个劳累的妈妈。

本刊观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爱最为动人,也最为劳累。母亲总是这样,看不得孩子受苦,见不得孩子失败,恨不得替他成长。这是母爱的天性。但是请别忘了,所有远行者的起点总是与妈妈告别。孩子总要离开妈妈,鸟儿总要展翅飞翔。与其让孩子将来承受不曾长大的代价,不如现在就放手,让他掌握自己的生活,负起自己的责任,学会选择和承担,按照他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长。你只需要陪伴他,给他指引,给他爱,这就足够了。

(责任编辑/李彦)Tel:(010)84220026

E-mail:liyan84221@163.com

网址:http://www.mf-china.com.cn

猜你喜欢
张萍阿丽小意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被嫌弃的小意的一天
论如何一句话惹怒小意同学
作品集
恭喜小意小林喜提2019
分手的理由
也得受罚
老婆有个缠人闺蜜
“生”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