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诗鉴赏指津

2009-05-29 09:04陈洪茂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孤鸿政敌翡翠

陈洪茂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寓言诗最早是以动物为对象的,比如《诗经》中的《豳风·鸱鸮》。然而,以非人为主要对象的寓言诗在汉代以前数量很少,到《焦氏易林》的出现,中国文学中才有了大量以动物为对象的寓言。所以陈良运说:“古代寓言诗真正的兴起,则是迟到汉代,焦延寿在所著的《易林》四千零九十六首四言诗中,始有大量的寓言诗。”我国古代寓言诗的创作到唐代达到了高峰时期。鉴赏寓言诗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故事性、寄寓性是寓言诗的基本特点。寓言诗由于是诗的形式,所以故事情节会显得简略,但它也有一定的情节与形象。如汉乐府中的《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二解)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三解)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四解)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趋)。”白鹄双双飞翔,忽然雌白鹄病了,不能相随。雄白鹄非常难受,“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它想衔雌鹄、背雌鹄同行,但都不能实现,最终只好带着无穷的遗恨飞走了。相恋相顾的雌雄白鹄就是人间的恩爱夫妻形象,艰难痛苦的诀别,寄寓了夫妻离别之悲。

(二)常见的艺术手法。寓言诗往往以动物来比人,在奇特的想象中,鱼鸟花木等也会作人言,拟人法创作寓言诗,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技巧,如上面的《艳歌何尝行》。寓言是一种“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表现”,故寓言诗也多用比兴双关象征的表现手法。因为比兴双关象征使诗的寓意加深,更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刘禹锡《聚蚊谣》:“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诗人大胆地揭露了宦官和大官僚的丑行,把他们比作渺小而又可恶的蚊虫:伺暗出动,“利嘴迎人”,“声如雷”,气势嚣张,穷凶极恶,但是“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既在痛骂政敌中表达了政治斗争的胜利信念,也是对那些死到临头还洋洋得意的政敌们可耻下场的嘲笑。

(三)寓意的准确把握。寓意是寓言诗的关键、生命和灵魂,而起着讽喻、劝诫、启迪作用的寄寓正是寓言诗与其他诗歌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把握寓意,首先要抓住诗中的关键情节和所托之物的特点,再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相关内容,作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联想,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诗人的用意所在;其次要抓关键句,有的寓言诗在诗中有点明寓意的诗句,找到这个关键句,也就好把握寓意了。

【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1.诗人“叹息此珍禽”,表明叹息原因的诗句是哪句?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写鸟,也句句是写人,请分析该诗的寓意。

2.后人评价该诗虽短,却尺水兴波,请简要说明该诗在构思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注:此诗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

1.全诗以鸟喻人,请简要概括诗中的“孤鸿”和“翠鸟”形象。

2.“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鹤

白居易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1.请分析本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

2.请概括本诗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1.多材信为累。该诗叹鸟实为人自叹。不论是鸟还是人,总是自己有了才华反被才华所累,正如象有牙、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这样的遭遇,岂能不令人叹息呢?翡翠鸟栖居贵树,喻诗人品志高洁;羽毛美丽被美人喜爱,喻诗人的文才出众被相中任用,用以点缀升平;被美人喜爱的结果却是杀身取羽,比喻被统治者压迫,丧失自由;翡翠鸟逃不出虞人之网则象征诗人力单势薄逃不出统治者的控制。2.该诗在结构上波澜起伏,开合自如。一、二句叙述翡翠鸟的安乐生活;三、四句以问句(“何知”)作转折;五、六句打破一、二句的和平愉快气氛,为下文的“叹息”伏笔;七、八两句表面写得很繁华热闹,背后正是凄冷悲惨:美人头上、床上的“旖旎”、“葳蕤”,是牺牲了双飞双宿的小鸟的生命换来的;九、十句诗人就翡翠鸟的志向和悲惨命运自问自答;十一、十二句揭示翡翠鸟悲剧命运的根源,并发出深沉的浩叹。

二、1.孤鸿比喻孤单寥落、极其渺小、诚惶诚恐却又思高飞远举的诗人形象,翠鸟比喻窃居高位、气焰熏天、不可一世的政敌形象。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政敌的诚恳的忠告: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居“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

三、1.本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即以鹤的前后变化为对比。诗人先正面描写鹤的不同寻常之处: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饿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饮盗泉之水;即使是与众鸟共同飞舞,它也自有卓然不群之处。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可见这是一只操守坚定、耿介正直的野鹤。然而这只野鹤,一旦兴起贪欲之念,最终被矰缴捕获,落个与鸡为伍的可悲下场。2.全诗通过写鹤前后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感叹某些人隐居山林时以清高自守,入朝为官后却变得龌龊不堪,讽刺了那些立志不坚、为口腹之欲而抛弃操守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保康一中]

猜你喜欢
孤鸿政敌翡翠
翡翠湖
一只翡翠手镯
孤鸿
诗二首
游翡翠湾
翡翠玉坠(短篇小说)
苏轼词中的孤鸿意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