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集镇化的幸福新村

2009-05-29 09:04
华人时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村民企业发展

刘 标

小龙/责任编辑

editor by xiaoling

高塍/图片

photocome by gaosheng

从宜兴驱车到高塍村,记者的车子一直没有离开繁华之地。进入高塍村,眼前看到的一切,与之前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这里已经不是一般概念的农村,完全可以称得上个“小集镇”。农民乐园里鲜花盛开,鸟鸣声声;戏台、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健身场人声欢腾;村里便民商店、医务室等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宜兴市高塍镇高塍村区域面积2.31平方公里,733户,总人口2205人,村内拥有企业45家,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镇第一、全市第五位,先后荣获二十世纪中国小康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卫生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村中走出的独姓领头雁

在赶往高塍村村委会的路上,陪同记者前去采访的宜兴市侨办领导就介绍说,高塍村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奖牌特别多,你们看到后,肯定会大吃一惊。听到这话,记者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采访过的单位都会有很多奖牌。可是,当记者一行进入村委会大楼内,准备上楼时,还是被楼梯口的一幕所打动。三面墙上贴着满满的奖牌,粗略估计下,有100多块。一个村子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荣誉,着实让记者感到意外。

是什么让高塍村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获得如此多的奖牌?

高塍村村主任吴琴娟告诉记者,高塍村的成绩来之不易,是经过多年探索、不断发展得来的。多年来,高塍村依靠区域优势,一直以科技发展为动力,积极推进以工富村,在实现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民风村貌建设,各项事业都在不断的进步。

早在1983年以前,高塍村还是个人心涣散,经济薄弱的村子,村中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加上高塍村吴氏、陈氏是大姓,家族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能够尽快发家致富,是高塍村村民一直苦苦思考的事情。而就在这个时候,村中独姓沙氏走进了该村村民的视野。

可是,要当好领头雁,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谈何容易。好多男性都做不到,让一个女性来做,难度可想而知。致富无门的村民们一方面指望村支部书记沙玉琴带领大家走上富裕路,一方面又用怀疑的目光盯着她,“那个黄毛丫头能行吗?”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上任的沙玉琴暗暗为自己打气,一定不能让村民失望。沙玉琴认为,烧火必须先拾柴,为此,她燃起了上任后的第一把柴,全面深入地了解村里情况。走村访户,诚恳地和群众党员谈心、征求意见。在支部会上,沙玉琴真诚地对大家说:“我当书记,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村民快点富起来。”

帆布棚中的“第一村企”

“要使村民们真正摆脱贫穷,只有发展经济,走以工促农的道路。”接受富民强村任务的沙玉琴说干就干,动员党员干部,寻找项目,招揽人才,一个月筹集资金25万元。“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厂房,沙玉琴就动员村民,用帆布搭厂房。在多方努力下,高塍镇第一家村级企业———净水设备厂诞生了,并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净水设备厂的成功创办,不仅使高塍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还让村民们看到了沙玉琴的领导能力,树立了沙玉琴在村中的地位。初尝成功的喜悦,也使沙玉琴坚定了发展村办企业的信心。

高塍村村民从创办企业里尝到了甜头,部分头脑活、一心想致富的村民开始跃跃欲试。于是,高塍村迅速刮起了办企业风潮。到1991年,离沙玉琴担任村支部书记仅仅8年的时间,高塍村已有25个环保企业、3个民营环保科研所。到2008年,高塍村拥有环保、建材等龙头企业45家,其中,创办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研设计研究所6家;拥有研发新品38个,包括国家级新产品6个,省级新产品20个。江苏晨力实业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不锈钢酸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专利;江苏凯胜德莱公司超滤膜组件及脱水陶瓷膜过滤机生产线技改全面成功……

吴琴娟介绍说,为做大企业规模,高塍村坚持培育规模企业、扶持弱小企业。2008年,全村超亿元企业一家;超五千万以上企业两家;超千万以上企业、超五百万的企业各十二家。村办工业走上环保、化工、建材、机电、轻工等五大工业体系平衡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该村还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6600元。

让村企之火持续燃烧

村中企业发展起来了,可是,如何让这种良好势头持续发展下去,成为了摆在高塍村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首先是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要保持村中企业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过探索,高塍村找到了朝阳产业———环保产业,培育、发展环保型企业。

“任何时候,国家都不可能不要环保。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环保会被社会更加的重视,环保企业肯定会有大的作为。”吴琴娟说。后来,随着环保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大,利润的减少,高塍村开始走产业一体化道路,开展环保产业一条龙服务。随着高塍镇申请国家级“环保第一乡”的推进,高塍村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环保之乡第一村”。

吴琴娟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企业的发展又一问题产生了。一部分第一代创业者年龄过大,要向第二代过度。吴琴娟坦言,做好家族企业领导人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期间,既要让第一代创业者放心地把企业交给第二代,又要做好对第二代的培训工作,让村中这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下去。为此,高塍村两委班子一方面注重关心第二代企业厂长经理的成长,增强其发展意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个方面,劝老厂长、老企业家退位,给新生代以锻炼的机会,尽快让他们承担起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任。

一位村企老板年龄大了,思想比较保守,因为儿子忠厚老实,就不敢把企业放手给儿子管理。沙玉琴就多次对其劝解,让他相信自己的儿子,并且告诉他,孩子已经有了经验和能力,完全可以独挡一面。在此情况下,他才慢慢地放手给两个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两个儿子一个搞技术,一个搞生产,完全具备了经营企业的能力,老人才最终放心地交出企业管理权和经营权。

要财富更要和谐

高塍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沙玉琴又确立了一个新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村里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20多年来,沙玉琴用发展企业创造的利润为村民服务,安装自来水,浇柏油路、水泥路。

该村坚持民主理财、村务财务公开,重大问题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该村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股份收益分配上,设立了AB股,使集体经济的操作阳光化。去年下半年,高塍村党总支打算为村民建设一个农民乐园,需要投资280万元。虽然村里有钱,但是党总支还是开会让村民代表来投票决定。最后赞成票达到80%以上,然后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为了真正造福村民,让村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该村坚持一手抓村民增收,一手抓改善村民福利。每年拿出近136万元改善村民福利待遇,对55岁以上的所有老人每年发放455元养老补贴金,独生子女养老金50元/月,失地补偿金每年1000元/亩,全村纯农户参加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工参加了企业保险,学生参加平安保险,并为全村农户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

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推进和谐农村建设,高塍村有创意性的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评创活动。吴琴娟说,这个评创活动,真的很管用,别看就每年每人发放30元钱,可是,村民在乎的不是钱,而是面子。如果谁家的星因为做不文明的事情被摘掉了,可是很丢脸的事情,就连儿子讨媳妇都困难。

有一次,一个村民因为和邻居打架,被扣分,年底摘星的时候,此人不理解,去找村委会,可是当村委会把记录台帐给他看时,他才心服口服。高塍村的“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采取严格的台帐制度,对于打架等不文明的事情,都会记录在案,到年底扣分、摘星。由于公平、公开进行,所以村民都会心服口服。

猜你喜欢
村民企业发展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