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好莱坞的中国女子

2009-05-29 09:04吴晓帆
华人时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外婆

吴晓帆

春冉/责任编辑

editor by chunran

罗燕的家,位于北京CBD的繁华地段。走进门,环境宽敞明亮,灰白的主色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工作室。从近五米高的顶棚落下的彩色灯饰,像一道彩虹。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钟表,散落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可以看出,时间对于主人意味着什么。

此时的罗燕,身着一袭简单的花布旗袍,凸显她上海女人娇小的身材,头发松松地绾在脑后,一脸素净,像一朵山茶花,端庄而又谦和。

执著的出走

罗燕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父母都是新疆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在出生6个月的时候,她被送到上海由外公外婆抚养。罗燕的外公在建国前曾任中央银行副行长兼造币厂厂长,曾两次被“隔离审查”,被释放后不久就去世了。从此,罗燕与体弱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

罗燕16岁被分配到上海棉纺针织厂做挡车女工。1977年恢复高考,罗燕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但好景不长,外婆在罗燕读大二那年去世了,从此她开始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生活。

从1984年起,罗燕开始在国内演艺界崭露头角,她因主演影片《女大学生宿舍》的女主角匡亚兰,而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85年,罗燕饰演《红衣少女》中姐姐安静一角,又获“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1986年,罗燕用800元奖金交了学费,学了半年英语,考过托福,拿到了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专业硕士生的录取通知书,赴美留学。1990年,罗燕获美国波士顿大学戏剧学院研究生学位。

在自己事业巅峰的时候,罗燕却毅然选择了离开。她说,她不是一个考虑太多的人,在那段时期,自己极其烦躁,需要补充一些新的东西。因为身边的人和事物一成不变,她想要选择一个信息量大,对自己发展空间大的地方。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片约不断,表面上看似乎有很多的机会,但那些都不是她喜欢和想要的东西。她要最大限度地给自己增加空间,她一定要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1993年,罗燕在美国创立了蒙斯通国际公司,开始生产销售专利产品,并发行电视节目。两年后,她成功运作的影片《红樱桃》在全球发行。

2001年,由罗燕制作、编剧、主演的电影《庭院中的女人》一举成功,大获好评。从此,她踏上了独立制片人之路。

人生就是尝试

从一个演员到今天好莱坞主流电影的中国独立制片人,罗燕说她是在特别自然的状态下做的选择。也许是因为在美国见到了太多的人,他们都是在做了演员又做编剧,同时还是导演,很多人都在做着跨“行”的事业。她说,其实人的一生可以很丰富,干吗非要只做一件事情?

演员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被动的角色,总是别人在选他,而不是他选别人,这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的演艺界都是如此。在很早罗燕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她就想自己一定要避开这个局面,把被动的自己变为主动。

在读完戏剧表演硕士之后,罗燕为了生存开了自己的第—家公司。在那个时候,没有退路,只有往前走。她说,你不做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有这样的能力。做了失败,失败后再去做,你就会变得更有能力了。外婆的早早离世,让她学会了养家,她是一个不害怕失败的女人。

罗燕说:做演员她会是—个好演员,做生意她就是一个职业生意人。她说太多的人不敢去尝试,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惧怕失败;还有就是懒惰,没有条理,一个人要有条理,你就会预见未来很多事情,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罗燕现在的身份是美国银梦电影公司CEO,北京银梦人影视有限公司总裁。因为有了互联网,不需要她再跨越大洋来回飞,有一段时间也许会很忙,但不会是长时间没完没了地忙。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如果你忙得停不下来,说明管理是很有问题的。

《庭院里的女人》是罗燕第一次做制片,因为不懂,犯了很多错误,心情也紧张,不该用的力气用了很多,把自己累到了极致。现在做制片就是四两拨千斤,因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熟练工。

2008年,在美国编剧工会罢工期间,罗燕一下子没法推进她已定好的工作,所有工作都被迫停滞。这时候,她想到回国拍片。首先她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去拍中国式大片,因为它不会像英文大片那样赢得欧美市场,而自己的强项是英文片的开发。就这样她选择了500万低成本投入拍摄喜剧片《哈哈哈》。

《哈哈哈》拍摄完成后的上映时间刚好赶上了汶川大地震,中国市场的收益很小。这一次的尝试让罗燕明白,低成本电影对于现在的中国市场不是很适合,也许还要再等两三年。目前中国的电影院远远不够,观众量也不够,如果选择看电影,观众还是会去看大片,这是她在创作之初所忽视的。她说也许有一天大家厌倦了大片,就会喜欢看低成本小制作的片子。因为中小制作的影片,体现着艺术追求和智慧的含量。

目前罗燕在筹拍两部戏,都是英文片,一部是关于历史真实故事的黑道片,一部是政治故事片。

抓住选择的机会

回忆走过的路,罗燕说人生中有很多重大的方向都是自己在选择,诸如上不上大学、出不出国、和谁结婚。罗燕说她知道除了家庭和父母是她无从选择的,剩下的都需要她自己去决定。

罗燕的丈夫熊晓鸽是IDG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总裁、身价最高的海归留学生、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第一人。20年前,他们二人先后相差几天,怀揣着几十美金奔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罗燕读的是戏剧学院,熊晓鸽读的是新闻学院。在那样一个华人很少的学校里,他们很快就相识了。

结婚后的事业忙碌,罗燕一直没有时间要孩子,因为自己不是父母带大,她坚持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如果没有时间,她宁愿不要。今天,她的一对龙凤胎宝贝已经一岁半了,孩子的到来,给她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占去了她大半的时间。但是她还是不求回报地去爱护培养他们。

丈夫熊晓鸽近五年的工作一直比较繁忙,风险投资市场的竞争很激烈。罗燕说她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一个家,需要两个人来支撑。在她看来,依靠别人就是一种偷懒,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是要靠自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

今天的罗燕,作为独立的华裔女制片人,早已用自己的优雅与智慧征服了好莱坞。在美国,罗燕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名女人”。罗燕说,每个人活着都在追寻自己最想要的,她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最为需要的,她就会去实现。

猜你喜欢
外婆
破耳兔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外婆的枣树
唠叨的外婆
外婆有个“魔术袋”
外婆的钱
外婆回来了
外婆的手
“非洲人”外婆
外婆吃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