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兰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现代企业的成本分析和管理,再不是原来的事后监督, 企业成本的分析和管理是企业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决策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在成本分析和管理中的主要环节,对于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成本分析 管理 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利润指标之外,其综合程度是最高的,是对企业最关键的经济指标。产品设计成本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目标成本的控制等等都直接影响到成本。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中,必须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成本管理与决策机制概述
成本管理中的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成本管理的预定目标,通过大量的调查预测,根据有用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并充分考虑客观的可能性,在进行正确的计算与判断的基础上,从各种形成成本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个最佳方案的管理活动。企业成本决策的目标是要做到最优化,即是实现目标利润的成本水平最优化,最优化成本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成本决策有研究各种方案的必要,可能与效果,用数据作为科学判断的依据。首先对数据进行收集调研,经过整理加工,去伪存真,分层归类进行系统排列,然后通过技术对比、经济评价、效果分析、总体权衡、合理判断,最后作为正确决策。
在当代经济技术高度发展、影响成本因素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企业成本决策,必须借助于许多科学方法与先进工具与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等,对多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模型模拟,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二、产品设计成本决策
改进产品设计结构是降低成本最主要的途径。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取得的降低成本数额中,80%来自产品设计阶段。寻求改进产品设计结构的途径,通常采用价值工程方法。我国在引进价值工程决策方法以来,不少企业应用后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许多工业部门都设有研究、推广价值工程的机构,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价值工程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提问题通常有以下七个:(1)价值工程的对象是什么?(1)它是干什么用的?(3)其成本是多少?(4)其价值是多少?(5)有无实现同样功能的其他方法?(6)新方案的成本是多少?(7)新方案能满足要求吗?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选择对象阶段。
对生产企业来说,选择的对象是:设计已久、技术落后的产品—有改进的可能;原设计问题较多的产品——改进潜力大;结构复杂、零件多的产品——有简化的可能;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有减少工序的可能;材料利用低的产品——有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可能;废品率高的产品——有降低废品损失的可能。
(二)进行功能、成本和价值的分析阶段。
此阶段工作重点是功能评价。通过与现实成本相互对比,求出两者的比值——价值系数。然后,按价值系数来分配目标成本,并取得与现实成本的差异值——改善期望值。最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成效高、改善期望值大的,作为工程进一步开发的重点对象。
(三)方案的评价决策阶段。
方案评价目前主要是以成本为代表的可行性研究,围绕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方案经济评价中,应注意采用变动成本进行计算,否则可能影响评价的结果。
照以上分析可将价值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的产品都作价值工程的分析对象。因为当价值系数大于1时,说明功能重要性较大的产品,实际分配的成本较少;当价值系数小于1时,说明功能重要性较小的产品占用了过多的实际成本,因此可将它们均列为分析对象,考虑给予它们提高分配成本或降低其成本。当价值系数等于1时,说明产品的功能成本较平衡,耗费的成本与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一致,故可不必列为分析对象。因此,可以根据上述结果,对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选择。
三、质量成本决策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极大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在质量成本管理的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完善质量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以促进质量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全面推广,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中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可通过事前的质量成本决策进行核算和分析,通过质量成本的科学合理预测,达到在改善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质量成本的预测是企业做出质量成本决策的依据,质量成本的预测工作应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来完成。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因此,在进行质量成本预测时,应把握好经下原则;一是在满足一定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降低质量成本;二是提高质量标准的获益价值大于由此引起的质量成本增加额;三是质量成本降低额大于由此引起的质量等级下调损失。具体进行质量成本管理决策时,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用户需求和企业对不同产品的质量要求,借鉴同行业的质量成本水平,运用科学方法确定进行质量控制所应采取的各种测试手段、检验方法等,并预计由此引起的成本费用的增加;然后分析由于采取此类措施,产品质量所能提高的程度,为企业带来的收入的增加额;最后进行全面分析,做出切合实际的预测,在预测基础上编制质量成本支出资金使用计划,经相关部门决策批准后,作为平时控制质量成本支出的依据。
四、目标成本决策
目标成本决策是以最低的成本方案去实现目标利润,它是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目标成本管理,是指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用科学的定量手段确定控制目标成本,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目标成本决策是科学成本管理的一大发展,它把成本管理由事后管理变成了事前管理,把专业管理变成了全员管理、系统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目标成本管理进行决策时,首先要将所有的成本按其特性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在产品的生产中,各种管理成本的总额都可由固定成本总额加上变动成本总额两部分组成。企业只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确 固定成本总额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预测任何产量情况下的产品总成本,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固定成本在一定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是相对稳定的,并不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也不随业务量的减少而减少,因而,当业务量增加时,由于总成本只增加相应的业务量的变动成本,因此对变动成本的评价和选择是目标成本决策的主要功能内容。
由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式完整地表示了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所以,根据上述公式的基本原理,只要通过简单的代数变换,就可以在已知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求得任一变量的数值,即进行敏感分析。敏感分析的成本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计量决策模式中的期望值会受某个参数的变动而变动的影响。如在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情况下,可计算出单价变动对目标利润的影响程度。
总之,在现代成本管理中引入科学的决策机制后,解决了一直存在的粗放管理的方式,只要具备基本的数据,就可以正确地预算不同条件下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将大大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作者单位: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金凤.浅谈成本管理的实施办法.煤炭技术.2005 5.
[2]陈连生.精细成本管理促进降本增效.冶金财会.2005 4.
[3]田艳.王峥. 对企业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安阳工学院报.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