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吉刚 刘 益 杨 倩
摘要: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技术创新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文章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从竞争合作理论的角度切入,从理论上探讨竞争和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扩展了理论文献的研究,为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渐进式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侧重于相互间竞争的作用,在进行突变式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重视相互合作,同时,文章为发挥企业竞合战略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竞合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指出外部经济促使形成产业集群。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相继涌现出一批产业集群,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中国制造”成功的“秘诀”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一直是产业集群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开展卓有成效的创新活动。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在更广的范围内优化配置各种稀缺资源,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李志刚,汤书昆等分析了网络结构变量对集群内部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影响。实证发现企业所嵌入的网络密度、联系强度、互惠性、稳定性、居间性和资源丰富程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陈劲,邱嘉铭等实证研究技术学习通过影响企业技术能力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现有文献表明企业的合作竞争战略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Bengtsson和Solvell研究了产业集群中结构竞争及氛围竞争促进公司创新绩效,而集群成员间的合作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徐亮,张宗益等(2008)实证发现企业间竞争与合作对技术创新都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合作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竞争通过合作的中介效应间接地促进创新绩效。
现有研究认为合作竞争战略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的研究对产集群的内部运行机制。特别是企业间的竞合关系研究并不深入,忽视了竞合对不同类型技术创新的影响,魏江(2002)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持续性积累和间断性跃迁的过程,技术创新可以分为突变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企业要想成功的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寻求与技术创新模式相匹配的竞合战略,集群内部成员间的微观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企业需要构建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竞合战略才能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促进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的进行。竞合战略如何推动企业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的成功?这是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力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学术界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竞争合作理论的角度,研究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企业的竞合战略是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如何有效进行竞合战略管理推动技术创新的成功?本文希望能够对竞合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为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活动和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依据。
一、产业集群
Porter(1998)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某一特定区域内通过竞争性活动与互补性活动互相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所构成的网络。Morosini(2004)认为,产业集群是指一个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相互接近的社会人群和经济机构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经济实体,共同处理具有经济联系的各项工作,分享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市场提供出众的产品和服务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不仅仅只有企业组成,还包含了紧密结合的相关机构。
我国的学者也展开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南开大学的曾忠禄(1997)认为产业群集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仇保兴借用威廉姆森的“中间组织”概念来解释集群现象,认为产业集群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市场和科层之外的中间组织形态。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中间组织形式。汪少华和汪佳蕾(2007)认为产业集群是相互依赖性很强的、根植于社会网络以及隐含知识交流和社会文化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产业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
虽然理论界对此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学者们观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三点:第一,产业集群是一种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的关联性,是培育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任何技术创新在集群内会很快得到扩散,有利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第二,在产业集群中,除了企业外还存在大量的其他类型的组织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这些机构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第三。由于产业集群内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企业的存在,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集群,使集群内企业的关系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群内存在社会分工。通力合作,利用群内的知识、信息、品牌、渠道等资源进行优势互补,获得协同效应,同时企业如果想在集群内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理论发源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进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的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傅家骥(199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更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魏江(2002)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持续性积累和间断性跃迁的过程。技术S曲线可用于描述技术创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基于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的强度和程度的大小,技术创新可以分为突变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
突变式创新,就是指企业首次向市场投放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对经济能产生重大影响。Tushman和Anderson(1986)将突变式创新定义为:一种关于产品/服务、市场以及技术的突破。它包括全新的产品,或者采用与原产品使用的技术根本不同的技术生产的产品。突变创新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新。无论是内部开发还是外部产生。它改变了公司的技术过程(工艺),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的明显突破,突破性创新产品的出现往往改变市场规则和竞争态势,甚至导致整个产业重新洗牌。会“摧毁”一个旧产业(如真空管产业),创造一个新产业(如微电子产业),会创造新的行业、产品或者市场,彻底改变现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基础,突变创新通常并不是满足已经被意识到的需求,而
是创造出此前未被消费者意识到的需求。
渐进式创新,就是指是以企业现有技术、政策和惯例为基础,是对现有产品的小的改善或者简单的调整。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创新。渐进式创新突出强调的是通过企业的工艺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累积增加了其附加值和市场的竞争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累积效益。渐进式创新主要是针对现有的顾客市场,并通过依赖企业现有的基础得以开展。利用已有技术的潜能。渐进式产品创新可以通过改普生产工艺与优化生产过程而实现,例如减少失误、减少人力和原材料的浪费、节约能源动力等。创新涉及的变化是在现有技术和生产能力上的变化,并且与现在的市场与顾客群的变化相联系,强化企业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同时能强化企业、顾客和市场的联结。渐近创新几乎是看不见的,其在某一时期内成果并不明显,通过持续的不断积累的局部或改良性创新。由量变导致质变,最终演变为显著的创新,对产品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积累性效益,可使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
尽管渐进式创新和突变式创新本质上是创新过程中新颖性的一个连续状态的两个极端而已,并不一定是明显区分的,由于突变式创新体现了新知识并且描述了与以往实践的明显的不同。因此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征。并且,渐进式创新一般要比突变创新明显的频繁。渐进创新鼓励状态稳定的变化,而突变创新强调根本性的变革。
三、竞合理论对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竞合理论。竞合(Coopetition)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竞争和合作准则的重要思想或战略,最早是由美国Novell公司创始人Raymond Noorda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由Brandenburger和Nalebuff首次将其引入管理研究领域。合作竞争是指,在市场中不是只有竞争或者只有合作,不是合作与竞争交替出现。而是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Lado、Boyd和Hanlon(1997)指出。合作竞争是把合作与竞争结合起来的一个过程和现象,获得竞争优势的范式。Luo(2005)在公司层面上把合作竞争定义为两个或多个竞争者之间同时存在的竞争与合作。总之。企业的合作、竞争作为一种理念、范式和动力机制。增强企业的优势。企业要将竞争和合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实现企业的目标。
2、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突变式创新往往是为了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而进行的创新,更多的是获取新资源、构建新能力。突变式创新的特点是创新程度高、复杂性高、成本高、风险高,需要企业投入的资源也较多。常常跨多个科技领域。企业需要组合各种来源的知识进行快速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开发。因此,通过与外部组织的互动来获取新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成为创新的源泉,可以获得新型产品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突变式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创造更强的竞争优势。企业广泛多元化的合作能够使企业获得大量外部知识和专业技能,发现现有机会和能力利用的新方法。快速获得对市场细微变化的识别,便于企业发现新产品技术的创意。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由于产业集群内部成员间的地理接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关系,企业集群内依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互动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契约。信任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的资源通过紧密的、值得信赖和持续的直接交流等非正式网络才能实现知识信息等资源的传递。通过产业集群内部的互动有利于成员企业利用嵌入集群内部的知识资源,显然这种信息交流渠道是集群外部企业所不能分享的,这对与企业的突变式创新有重要的意义。Nahapiet和Ghoshal认为创新主要依赖于不同的信息、知识等资源。创新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体系,产业集群内部积累了广泛的市场技术知识等资源。其成员可以很方便的获取这些资源。发现更多的新业务机会。并对新的商机作出科学的判断。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富的新颖的信息和创新机遇。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非线过程,投入与产出之间并非确定性的关系。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等能够紧密的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能够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建立风险分散和共享机制,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突变创新中存在的高风险,增加技术创新风险性承受能力。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沟通,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技术发生跨越,从较低技术平台向高技术平台跃迁,实现突变式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模式。一旦模式确立。就不再定期更改。在高速变化的市场里,企业必须搞清楚哪些企业的合作能够带来利润,而不是一视同仁与群内所有的企业都进行合作。企业随着技术创新的一个周期的完成,应该重新调整定位和其他企业间的关系,在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关系网,及时把握合作机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共同创新。
3、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由于渐进式创新往往与现有业务相关性较强,主要针对既有顾客的需求,并通过依赖企业现有的基础得以开展只需要对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扩展,对产品、工艺进行适当的调整。渐进式创新程度低,复杂性也低,对新资源和新能力也要求较低。由于地理接近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资源、获得领先的市场地位和消费者的认可,集群内部的竞争迫使企业分析运营方式及最佳实践,不断对产品、服务或工艺技术进行消化、改良,对现有体系的改善或者简单的调整来快速强化产品特质,不断改进质量,进而通过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更有利于渐进式创新的进行。
从我国产业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小而全现象,集群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恶性竞争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恶性竞争可能破坏企业的生产行为,由于产品质量的信息分布不对称,很可能导致“柠檬市场”。损害集群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要防止出现集群内部企业过度竞争,否则产业集群很可能饱和、停滞或衰退。只有协调好彼此间的竞争和合作。企业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才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成长。
四、小结
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潜在来源。是其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的强度和程度的大小,将技术创新分为突变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两种类型。本研究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从竞争合作理论的角度切入,从理论上探讨竞争和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对其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深化,扩展了理论文献的研究,弥补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为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同时,本文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对管理实践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进行渐进式创新的过程中,侧重于企业相互间竞争的作用,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现有的知识,在进行突变式创新的过程中,重视企业间相互合作,加强外部联系,通过从外部引入新知识来促进企业创新的开展。要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一要形成产业集群内竞争合作内在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内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基础,二是经常重新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关系网,及时把握合作机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共同创新。只有协调好彼此间的竞争和合作,企业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成功,才能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成长。
应当指出的是本文仅粗略的对竞争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受学术水平的所限,对其作用机制的分析仍存在欠缺之处。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维持在什么限度。以及二者保持在什么样的比例内,这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产业集群内竞争合作问题仍然有待管理者和学术界的进一步探索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