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
毛泽东在上世纪40年代曾明确指出,陈独秀不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还是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个时期的总司令。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1916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其发刊词《敬告青年》是一篇向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宣战的战斗檄文。在这篇战斗檄文中,陈独秀树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说,为了国家之振兴,社会之进步,必须造就一代“新鲜活泼之青年”,即“新青年”。这种新青年有六条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9年1月,陈独秀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赛因斯(Science,科学)两位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的这些思想,可谓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于是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向腐朽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由此引发了一场伦理革命、教育革命、文学革命,使中国的思想界特别是青年学生解除了思想的禁锢,来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由于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在当时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所以很快吸引了全国一大批先进的青年。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起他在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开始读《新青年》,“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楷模”,陈独秀对他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他完全同意《新青年》的论点,并于1918年4月酝酿成立了“新民学会”。
像毛泽东这样在《新青年》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先进的青年人,在全国各地有一大批。他们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成立的社团和创办的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北大学生许德珩等成立了国民社,创办了《国民》杂志;傅斯年和罗家伦等人成立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了觉悟社,创办了《觉悟》杂志,等等。这批先进青年和社团、报刊,在各地的五四运动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五四运动的发生,是由于中国外交谈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中国人民“公理战胜强权”幻想的破灭而引起的。而这种幻想的破灭,是与陈独秀1918年12月22日和李大钊共同创办的专门报道评论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推动政治运动的刊物——《每周评论》分不开的。在这个刊物上,陈独秀发表了大量很有战斗力的文章。12月29日,陈独秀明确提出欧战后东洋民族的两大“觉悟与要求”:对外,“是人类平等主义,是要欧美人抛弃从来歧视颜色人种的偏见”;对内,“是抛弃军国主义,不许军阀把持政权”。这实际上是树起了后来成为五四运动纲领的两面旗帜,即反帝、反封建。
1919年1月19日,陈独秀又提出进行国内斗争的具体方式:一是“要有相当规模的示威运动”;二是“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5月4日前夕,当得知5月4日当天将有学生示威游行的行动时,陈独秀立即在当天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两个和会都无用》,尖锐地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五四运动的动员令。
五四运动发生后,陈独秀立即投入了这场运动,和蔡元培、李大钊等人一起,努力引导运动的正常进行和深入发展。从5月4日至6月上旬,他一共发表了7篇文章和33篇《随感录》。5月11日,他针对学生运动只注重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情况,列数政府从“21条”以来的一系列卖国行为,指出斗争矛头不能仅仅指向这三个卖国贼,更应指向造成这些“根本罪恶”的北京政府。他明确指出:“我们中国现在有什么力量抵抗外人?全靠国民团结一致的爱国心。”5月18日,他针对北京的运动只是局限在学生阶层和某些人,把民族斗争视为山东一省问题的错误认识,又号召全民起来奋斗。5月26日,他针对反动当局不断镇压和逮捕学生,而运动中又出现妥协和厌倦倾向的情况,指出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一)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二)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并提出了“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的鲜明有力的战斗口号。6月9日,为了推动运动进一步深入,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印成中英两种文字。在这个《宣言》中,陈独秀明确地提出了五条“最低要求”,不仅要收复山东权利,并且“取消民国四年七年两次密约”;不仅免除曹、章、陆三个卖国贼,还要免除掌握当时暴力专政机关的徐树铮等人的官职,“取消步兵统领及警备司令部两机关”,“北京保安队改由市民组织”,“市民须有绝对集会言论自由权”,充分表现出反帝和反封建专制统治的彻底性。
11日,陈独秀亲自到闹市区散发传单,结果被捕。陈独秀的被捕,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7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对陈独秀的被捕表示强烈的抗议,热情赞扬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发表在1919年10月、11月的《新青年》杂志上的。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也是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的。
从1919年至1920年,陈独秀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后,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新青年》等杂志上不仅发表了十余篇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还组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他到上海后,就委托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阶级斗争》,李季译《社会主义史》,李汉俊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书,于1920年先后出版,寄送全国各地。毛泽东曾说,他就是读了中译本《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以后,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这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经过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中国的先进分子不断地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摘自2009年3月23日《北京日报》原标题为《怎样理解毛泽东说的“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