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2009-05-27 08:35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2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

高 艳

摘 要:“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表述有欠严密、简练,也不符合天气预报节目口语化的表述风格,文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天气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集信息性、科普性、通俗性于一体,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春秋之际,常常会听到主持人预报某地“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据观察,几乎每个主持人都是如此表述的,只不过大多数用的是“有”,只有个别人用的是“具有”。笔者查阅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纂的《大气科学名词》一书,里面并没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这个术语,但收了一个与其具有相同含义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定义为:“按林区火险可能性大小的分级。中国林区一般采用5级制: 1级——不燃;2级——难燃;3级——可燃;4级——易燃;5级——强燃”[1]。然而不管采用哪一个词语,“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这种表述,听起来都让人感到不自然。

那么这种不自然感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高”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形容词,用来描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让没有森林火险知识的普通观众获得的只是一个模糊的信息:到底怎样才是“高等级”呢?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呢?令人难以准确把握。在气象学领域,“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指的是森林火险达到4级,“极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指的是达到5级。可是,对于这种专业领域里的界定,大多数电视观众并不了解,因而难免有困惑之感。

2.描述性定语“高”与中心语“等级”的结构距离最远,而语义距离却最近,这种对语义关系最近词语的长距离“遥控”,无论是在人的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易引起一种紧张感,因为当“高”出口之时,人们就在期待与其发生直接语义关联的词语,而这个词语却被一个又一个的成分所限制,直至最后出现,且这一个又一个限制性成分的后面没有可用来进行舒缓语气的助词“的”,也就是说,多个黏合定语[2]的连用也是造成这种不舒服感的一个原因。据储泽祥先生的研究,“高+N”中的“N”音节越多,格式成立的可能性越小,一般说来,N的音节数目不会超过3个,因为音节越多,韵律越难容忍[3],而在“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中,“高”后竟有8个音节之多,人们有不舒服感便是难免的了。

3.“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结构较长,“等级”是中心语,前面三个名词“森林”“火险”和“气象”都是定语(但层次不同,“森林”修饰“火险”,“气象”修饰“等级”,“森林火险”修饰“气象等级”),由于术语多个成分之间不允许夹有助词“的”,因而显示出强烈的专业性,这与整个节目语句普遍较短、语言通俗易懂的风格相抵牾,冗长拗口的术语在这样的语境中让人感到很不协调。

4.用中心词分析法进行分析,“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以压缩为“有高等级”,而实际的语义却是“有火险”,即完整的表述形式应为“有高气象等级森林火险”,语序经过如此调整,则文通义顺,这说明,表达的核心是“火险”,而不是“等级”。因此,语序不当也是带给人们不自然感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进行如下调整:

1.将“高”具体化。

也许是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者考虑到观众大多不是森林、气象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就没有用具体的数字明确指出森林火险的等级,但既然是预报,就有必要让观众至少是相关行业和部门的观众了解清楚,而不该仅使用模糊性的词语“高”来给观众一个模糊的认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以往介绍了一些气象知识,一个个曾经生涩的气象术语在主持人的讲解中渐渐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如“沙尘暴”“台风”等,这也是由该节目的科普性和服务性所决定的。因此如果在节目中用简短的语言向观众介绍一下关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常识,那么就可用具体的级别代替含混模糊的“高”,观众也就不会对“高”感到困惑了,同时也便于林区等有关部门做好预防工作。

2.去掉“气象等级”四个字。

首先,天气预报节目预报森林火险,而火险等级自然是从气象角度确定出的,其他因素导致的火险不在天气预报的范围内,也是无法预测和预报的,因此“气象”二字实属赘余,可以删除。其次,预报时用具体的数字说明火险的等级,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5级”,“5级”中的“级”即为“等级”之义,而这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中的“等级”重复,因此“等级”也可删除。

经过上述调整,“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可表述为“森林火险,……级”,或“有森林火险……级”,或“有……级森林火险”。如此表述,简洁、具体、自然,避免了词语的赘余和长定语带来的韵律不畅感以及语义焦点的模糊。

诚然,“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作为固定词组,不宜随意改动;但是当提到森林火险及其程度时,其表述大可不必受此限制,任何一种语言对同一种语义都有多种灵活的表达形式,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更不可采用超越语言韵律容忍度的表述。

3.若需用“高”来强调火险等级,可以采用如下说法:

(1)有4级的高森林火险

(2)有高森林火险,4级

(3)森林有高火险,4级

(4)森林火险(极)高,4(5)级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火险”的解释如下:

火险:失火的危险[4]。

因此,“有”和“火险”是可以进行述宾组合的,而“高”和“火险”也是可以进行定中偏正组合或主谓组合的,也就是说,“有(高)火险”和“火险高”是符合语义组合规则的说法。

其他方面的气象预报,如气温、大风和海浪等,都是用数字说话的。每日的天气预报,气温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具体的温度是一定要说明的,即使是“高温”天气,仍会指出预测的气温度数,如“明天会有36度的高温”。又如按照常用的道氏波级,用来描述海况的海浪等级可分为0~9级:无浪、微浪、小浪、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浪、狂涛、怒涛(除此以外,还包括浪高超过20米的暴涛,因为罕见,未成为正式等级)。在进行海况预报时,描述海浪状况的名称和表现实际海况的具体数字是一起使用的,如“青岛海域有6~9米的狂浪”。因此,参照其他方面的气象预报,森林火险预报也应指出具体的等级,同时可以用“高”或“极高”等词语来加以强调。

实际上,有些地方电视台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会在屏幕的一角,以字幕的形式同时显示出气温、风力、森林火险等主要内容,以配合主持人的讲解。笔者注意到吉林电视台在屏幕上显示的是:“森林火险,四级”,与主持人的口语表述保持一致。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在播报森林火险的时候,屏幕上显示出黄色、橙色、红色的预警信号,这相对于过去笼统含混的“高”是一种进步,同时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制作者已经注意到表达形式的问题,但是仍未指出具体的森林火险的等级。笔者认为,在显示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的同时,仍需告诉观众具体的火险等级,因为观众只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危险的不同程度,但是尚不明确具体的火险等级。以比较熟悉的气温预报为例,在发出高温橙色预警的时候,主持人会向观众说明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因此,预报森林火险时,在显示不同颜色预警标志的同时,指出具体等级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有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表述为“森林火险,……级”,或 “有森林火┆┫铡…级”,或“有……级森林火险”。若需强调火险之高,可用“高”与“森林火险”构成定中偏正关系或主谓关系进行表述。

参 考 文 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邢公畹,马庆株.现代汉语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3]储泽祥.“高、低/矮+N”格式研究.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3(1).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高艳: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200062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蚁先生的天气预报
瓶子里的天气预报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如果
中期天气预报
植物天气预报员
小小天气预报员
美英科学家提振空间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