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梅:寄大美之爱予“红色”创作

2009-05-26 07:31
中华儿女 2009年5期
关键词:新四军画作诗意

曹 昕

“金出沙石始得真,梅历霜雪分外香”这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为著名画家康金梅的亲笔题词。这是对康金梅绘画人生态度的写照,也是对她的每一幅画作的注脚。

2008年,耗时三年完成的《义勇军进行曲——长城从这里延伸新四军百名英雄谱》的巨幅画卷,深深的烙印下康金梅“红色画家”的赤子之心。

伫立而观,3米高、15米长的画卷,震撼深入骨髓。当那些记载在史料中的新四军战士,他们曾经辉煌壮阔的人生,正消退在历史的记忆中时,康金梅把用生命和气概记录过历史的不朽身躯,凝聚在笔墨之中,镌刻成为永恒。

画作凝聚了中国当代著名女画家、上海九洲画院院长康金梅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嘉明夫妇太多的心血和期望。2008年3月,画作原著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进行了公开拍卖。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每一个英雄都凝结着一个感人的历史,每一个英雄的历史都渲染着历史的光辉。”正是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康金梅把“红色”创作视为自己绘画生命中的灵魂。

2005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在家中会见康金梅,并为她题写了“丹青报国”。是年6月,原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为她题写“丹青妙手绘英模”。2006年4月,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亲自给康金梅夫妇题词“新四军百名英雄谱”……这些无不成为康金梅不断激励自己进行厚重历史题材“红色”创作的信念和动力。

2009年,在上海浦东500平方米工作室内,康金梅夫妇专题创作新四军题材的三幅力作即将问世。这是献给2009年10月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建国60周年“铁军赞”画展的真情之礼。

《淮北风云》从平常的历史题材人手,用单纯简逸的表现手法,从现代意识浓重的表现形式中,展示了历史题材的真实气质。这种气质是康金梅对当今时代文化意识形态的态度,对当今艺术思潮的自我表述。作画中用线条钢直如铁画,色墨层层如锤击,深刻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创作中我们用笔深沉老练,以中国传統技法来表现现代视觉的要求。以当代水墨的艺术手法,最大宽容的接纳了各种观念和形式艺术。这也是我们几十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理解。”康金梅仔细揣测的如是表达。

谈到第二副画作《陈毅诗意》,康金梅微笑的沉浸在了创作的意境之中:“有的画很难用文字表达视觉上的感受,在创作之初和创作当中,画家很难预知画的最后效果,《陈毅诗意》就是这样。当我们有创作这幅画想法时,总感到松树是最好的表现载体,就这样沿着松树,我们开始迈开了创作《陈毅诗意》的道路。”艺术家的视角从各种形式风格中摆脱出来,以各自对当代艺术的态度来发扬自己的能力,展示自身的价值。康金梅用艺术家的一颗炽热之心,把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深深的熔化在画作中,让英雄在画中永生,让英雄精神在世间照耀每一颗相通的心灵。

《困兽难逃孟良崮》是康金梅在反复阅读、悉心领会新四军名将刘瑞龙的《孟良崮大捷》的诗后,用富有诗意的画面,藏而不露的表现手法,把孟良崮大捷的宏伟战争场面蕴含在清逸的画面中,各将刘瑞龙的儒雅之气,撼人心魄。使画作气息高雅,与诗意一脉相通。

画室为家,四季变迁的冷暖交织,成为盈动心灵的变奏曲。康金梅拿起画笔的每个瞬间,是创作精神以信仰般照耀心灵的自荐与感召:“在感情上,我们已经似乎成为了真正的新四军儿女,相信用我们的一幅幅新作将构筑起新四军创作题材的当代艺术画派,不断发扬光大‘红色创作的艺术魅力,铸就永恒的艺术辉煌!”

猜你喜欢
新四军画作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