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全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只重视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重要意义。现代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学会新知,更加注重学生的求知过程。作为教师应将自己“赶下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他们、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他们、把发言的权利还给他们。
1. 让学生给自己的学习“做主”
每一个老师都该问一问自己这一些问题:我相信我的学生吗?我相信他们有能力自己去探索那些我们认为是复杂、抽象、困难而又是重要的新知并能学会这些内容吗?我能相信他们自己学会了吗?特别那些学习差的同学也学会了吗?我问过自己许多这样的问题,其实当我在问我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并不相信我的学生。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放不开手脚,不敢由他们自己来学习新课。在许多地方总自不自觉要帮他们“扶”一下,等他们模仿了学习的方法后再小心地“放”。尔后还得再唠叨几遍多做几次练习,确认学生已经“牢固”掌握才放下心。回头看看我们的学生们,我们为了他们是多么“尽心尽力”。但也就是因为我们的“尽心尽力”太多困难都帮他们解决,也把学生锻炼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得不到锻炼,素质得不到提高。所以问问我们自己吧:我们是在帮他们学习,还是在阻碍他们的发展?
2. 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时间里成长 思考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才能理解知识,经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经过思考才能积累经验、学会学习方法,经过思考才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而思考问题肯定需要花时间。教师若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要给学生腾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认真、细致、完整的思考。即使以完不成本课教学任务为代价,也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完整的思考过程。每节课下来老师们该多想想学生从自己的课堂里能得到多少锻炼,而非自己的课上得完美与否。
3. 让学生在同学前充满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表现的一大原因是怕被其他同学取笑,而他们若不敢表现就不利于知识信息的交流,必将严重阻碍合作学习过程的进行。要消除这种心理负担必需要有好的同学关系。
3.1 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个精神能否养成的决定因素是教师能否“以身作则”。教师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客观、全面、公正、冷静地对待人和事。如:向别人借东西归还时记得说“谢谢”,做错事时敢于诚实地向学生道一声“对不起”等。教师需要以自已的行为教育学生互相尊重、讲究礼貌、互相友爱,不互相嫉妒、互相排斥、互相抵毁。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整个班级才能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班风,学生在集体中才不怕会受到伤害。
3.2 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风气。一个问题、一种制作、一项活动都能把几个学生联成一个群体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一起吃苦。群体中只有学生,学生在学生面前比较能真实、大胆地表现自己。群体的协作活动能深厚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同学的团结,促使同学能更好地互相了解、支持、鼓励,使他们越来越习惯、越敢于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合作解决,组织一些活动让集体参与。在问题的解答过程里,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团结协作的风气。
收稿日期: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