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学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2009-05-25 09:59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阅读教学

王 英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的情感性。语文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来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1. 注重情感熏陶,拓展学生的感性思维空间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产生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语文课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又如教学琦君的《春酒》一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新年时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一课时,就以 《沁园春 雪》这一首歌为背景音乐,播放北国雪尽风光图片,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然后配乐朗读,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然后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深情朗读并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作品的情感世界,带领学生进入充满魅力的艺术氛围,开拓感性思 维空间。只有进入文本,领略作家的情感,营造形象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凭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去创作他们心目中的“林黛玉”,才是我们教学的正确途径,也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共同追求。

2. 以情为美,引领学生领略作品的魅力 审美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从“美”中生“情”,以“情”为美是语文审美教育的核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阅读是传递、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愫,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那种对自然和生命的关心与思考,对生物命运的把握和喜怒哀乐情感的宣泄。例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引导学生从作者舒缓的描述和营造的悲、喜气氛里,触摸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这种人心的博大。

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特别是文学作品,既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同时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亲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父子亲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回家后仔细观察父亲、母亲的背影,并根据观察,写成一篇命题作文《背影》,这样学生也会写得真情实感。

因为作品洋溢着丰富的情感魅力,才使作品散发出迷人的美感,“情”与“美”是相辅相成 的,审美体验其实就是情感体验。中学生正处于花一般的年龄,他们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缺乏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只有通过文学作品来透视人生的千姿百态。因此,我们在阅读 教学中,要认识到情感对学生的渗透作用,带领学生走进审美的艺术殿堂,用心品味作品所蕴涵的精神实质,把握作品对人性的剖析、主张个性发展和精神的自由。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 把情感作为审美的核心,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正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总体走向。

3. 重视审美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是我们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形成足够的语文积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应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善于为凸现学生个性铺设一片绿地,让学生进行个性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广为流传,名垂千古,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 ,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是作品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如何将文学作品大的精神内涵化为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我认为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是一种人情美、人性美、人格美,多介绍美文佳作,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上感悟文本,通过长期的熏陶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

4. 运用情感教学,达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体现一个“大语文”精神,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培养学 生的鉴赏能力。“大语文”不再是教师分析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灌输“知识点”,而是大大 增加了文章的弹性限度,在有限的篇章中领略无穷的艺术魅力。我们必须用心灵去阅读作品,在各种各样的情感氛围中和作品进行交流,从灵魂的深处与作者诗 人取得一致,在感性的启发下对人生社会做理性思考,从而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所以,“情感熏陶”是在“大语文”的精神呼唤下应运而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以多彩的情 感世界去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使学生成了鉴赏的主体和创作的客体。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用真诚又到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再适应现在学生的要求,我们应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

收稿日期:2009-02-18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情感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