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时代的创意产业

2009-05-23 11:05张建武
经济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哥德堡雾里大展

张建武

摘要:创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点子。但创意经济,则决不是简单的点子。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源紧缺时代,发展创意经济成为人类跳出单一资源型产业发展怪圈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整合,并分析了当代创意经济的典型案例,以期从中总结一些规律,推动当代创意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创意产业案例平遥国际摄影大厦

中图分类号:F71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3-025-02

“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与实践。兴起于20世纪末的英国。1997年,布莱尔政府立志改变英国老工业帝国陈旧落后的形象,提出“新英国”的构想。作为“新英国”计划的一部分,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领域被赋予崇高的地位。为了有效地推进文化、个人原创力在经济中的贡献。布莱尔着手成立了“创意产业专责小组(Creative lndusty TaskForce)”,并亲自担任主席。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先后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表研究报告,分析英回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这两份报告成功并快速地使创意产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可以说,“创意产业”早已存在,是布莱尔政府对这个名词进行了重新整合并积极实践,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对于创意产业与创意经济。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国内的典型案例来进一步认识。

一、“雾里青”随“哥德堡号”番飘海外

2007年9月10日,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方面的商务人员与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双方正式成为全球合作伙伴。协议规定,瑞方委托天方萘业集团为中国萘(除普洱萘外)唯一的合作伙伴;天方茶业集团还拥有展示其茶叶为“皇帝萘(贡茶)”的唯一权利;中国茶业企业的茶叶包装和各种不同的宣传材料上,只有天方茶业集团才有权印刷“哥德堡号”标志、“哥德堡号”图像以及其形象大使走士·拉尔森的图像。从此。天方茶业集团的极品名茶“雾里青”将搭乘“哥德堡号”走向全球。

早在2006年6月,“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商务经理简恩·瑞德克与天方萘业集团董事长郑孝和商定,将石台县古徽道旁的一幢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民居,整体搬迁至瑞典。此举在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2006年9月3日,天方茶业集团历经数年才恢复的历史名萘“雾里青”,在上海登上“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并于10月随“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蹯上环球旅行。2007年6月9日,“雾里青”随“哥德堡号”来到瑞典。这是“雾里青”萘时隔260多年再次登陆瑞典。

“雾里青”萘产于安徽石台县仙寓山一带。远在宋代称为“嫩蕊”。明末清初,“雾里青”开始出口到欧洲。远洋商船“哥德堡号”于1738年在瑞典哥德堡建成下水。“哥德堡号”是当时瑞典最豪华、造价最高的商船,被称为瑞典造船史上的杰作,曾多次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欧亚大陆。“哥德堡号”一次航行赚取的利润相当于当时瑞典全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当年的“雾里青”沿着古徽道辗转江西、广东内河流域到达广州,最后登上“哥德堡号”商船,连同珍珠、香料、丝绸一起运往瑞其,成为欧洲贵族享用的珍品。7年以后,也就是1745年,满载着货物的“哥德堡号”在返航逢中不幸触礁,沉入海底。与这艘豪华商船一同沉入大海的,除了满船奇珍异宝之外,还有好几大箱贵重的茶叶——“雾里青”,从此这种茶中极品渐渐失侍。上世纪帅年代中期打捞哥德堡号成为当时世人关注的大事件,而就在打捞上来的“哥德堡号”船上,发现了封存完好的“雾里青”茶叶,竟然还能饮用。一直致力于恢复“雾里青”名茶的郑孝和,敏锐地捕捉到“哥德堡号”事件中的商机。他得知“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商务经理简恩·瑞德克对安徽民居极感兴趣,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将石台县古徽道旁的一幢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民居,整体搬迁至瑞典,并在其中开设“天方萘艺馆”。这一设想得到简恩·瑞德克的积极响应,由此便有了天方茶叶集团与哥德堡号的深层次合作。

点评:(1)创意需要想象力。但是好的创意要成为经济活动并带来效益,还必须找到一个可操作性的切入点。雾里青萘是产于安徽池州的一种上等好茶,如何为这种茶打开销路?郑孝和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契合点:让它搭乘“哥德堡号”远航。但怎么才能让“哥德堡号”对雾里青感兴趣?郑孝和找到一个切入点——“哥德堡号”商船商务经理简思·瑞德克对安徽民居情有独哀。于是郑孝和就用安徽古民居,耙雾里青与哥德堡号有效关联起来。(2)好的创意,就是花最少的钱,把现有资源盘活。并使之成倍地增值。可以说,即使是皇帝女儿,如果没有很好地创意。恐怕也套锁在深闺人未识,或者嫁不到好人家。

二、“798”——旧厂房的新生命

2003年美国《新闻周刊》“首都风格”评选中,中国北京位居前12个城市之一,首当其冲的理由就是“798”的空间重塑了北京的新风格。《纽约时报》将“798”和10年前曼哈顿的苏荷区(SOHO)相提井论。欧盟文教委员雏维亚娜·雷丁在参观完“798”的10家艺术家工作室后说:“这些厂房本身就承栽着历史,艺术家的创意和工作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在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我很高兴地看到这个城市也在非常努力地探索怎样保持自己的特色。”

这个聚集了大量艺术家,现在被称为“798艺术区”的地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前苏联援建、原民主德国负责设计施工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的轻工业厂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许多关键元件、重要零部件就生产于此,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产品不能适销对路,这里的工人大批下岗,各厂均出租部分闲置厂房以渡难关。这时候,一些做雕塑的人看到这里的大空间和低廉租金,纷纷到这里租房,作为工作室进行创作。渐渐地来这里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形成一个小圈子。而“798”真正引起外界关注,则缘于2003年这里发起的一个大型活动——“再造798”。活动当天,各家艺术机构都在自己的空间内办展览,来了观众两三千人,规模空前。从此,“798”声名鹄起。引起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关注。

目前,在“798”艺术区中入驻的艺术家,有的曾就读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有的曾在海外留学多年,还有德、法、英、日、意、新等国外艺术家。例如知名作家、作曲家刘索拉,著名的北京“胡同游”策划人、摄影家徐勇;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端《星星美展》的发起者之一黄锐;著名传媒人洪晃等。他们中很多人都是

各自领域中的活跃人物,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这里已经成为让中外艺术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成为一个交流互动的艺术平台。“798”汇集了众多当代艺术门类,绘画、雕塑、环境设计、摄影、精品家居设计、时装等。此外还有众多的画廊、展示空间、咖啡馆、酒吧、餐厅。而这样自由开放的多样化格局正是一个艺术区生命力的体现。如夸,“798”艺术区已被北京市政府列为6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798”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价的上涨,这里的租金从原来的每平方米每天0.6元一路涨到了2元。类似的现象还有北京宋庄画家村。由此引起的土地纠纷则是另一个话题。

点评:(1)“798”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艺术生产的基地和产业群。但798的举起,肇始于一批艺术家为了能廉价租到合适的工作室,当时并没有一个智者事先设计这个旧厂房的光辉未来。当个体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团效应便出现了。艺术家多了,形成艺术圈;有了艺术圈,就产生了表现的欲望,于是开始搞展览;展览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带来艺术的产业化,也吸引来更多的艺术家,于是开始了这样的循环链。(2)798告诉我们:创意靠的是个体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创意产业的形成,靠个体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有群体闻的相互补充,有机蛄合,形成集团效应。

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古城的新视觉

平遥古城,如果仅仅是一座古城。即便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也就是个供人游览的旅游景点。2001年,一些摄影爱好者利用这里的特殊环境和旅客资源搞起了影展。后来影展的规模逐渐扩大,及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摄影大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搭建了一个国际性的视觉平台,国际摄影界的盛会又使得这座古城焕发了青春。到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注册嘉宾5000余人,参展的中外摄影师迭1113人,来自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摄影师携作品参展,15家国外大型图片摄影机构和8家国外摄影家协套参展。大展共设立了8个重点展区,布展图片1.3万余幅,观展人数这34万。150家海内外媒体的400余名记者集中报道了大展盛况。平遥回际摄影大展,在由亚洲会展节事财富论坛和新华网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上,继入选“2005年度中国节庆50强”之后,再次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最具潜力节庆”。这表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经成为周内乃至世界知名的节庆活动。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阃举行的招商引资会成果显著,最新签订的13个项目,引资达到了7.3亿元。同时,当地政府还自觉地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挖掘古城的文化潜力,大力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产品如剪纸、布鞋等特色工艺品。

点评:(1)个体创新、团队协作、企业主体、政府推进——这是由创意上升为产业的成功模式。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如果政府能自觉地运用这种模式,使之成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个体创新、团队协作、政府推进,那样,就会由一个案例的成功,变成一个区城的优势产业。(2)好的创意,一定是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好的创意就是把大量低廉的甚至是免费的资源盘活,使之增值、放大,也就是“四两拨千金”的作用。(3)创意的生命在于创新。成功的创意隶例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简单地复制,必须汲取其中的精髓,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四、结语

自从1997年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到1998年,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7.16%,从1980年的953.4亿美元一跃到1998年的3879.27亿美元。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曾指出,现在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而美国则达14%,英国为12%。日前,创意产业约占全球GDP的7%。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超过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除了美英外,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和新加坡政府都是十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美国人写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格言。新加坡早在1998年就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称要树立“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要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一个全球的媒体中心”。可以说,创意时代已经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有了优势,就有了超常规发展的可能。

山西虽然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样的成功案例,但山西的创意产业还十分落后。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造成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这方面的自觉性不够,没有有力的政策推动;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够;相关的硬件环境太差。“资源有限,创意无限”——韩国人提出的这个口号,也应该看作是对山西的警示。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哥德堡雾里大展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游宜昌三峡(通韵)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喝火令·旧歌难唱少年怀
跑过哥德堡半程马拉松 更懂Volvo说的北欧幸福观
2017年值得期待的海外艺术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