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玲
会计信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会计信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存在,损益核算不实,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企业违法、违纪行为严重。会计信息在功能上弱化了作用,在依据上失去了价值。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制定整治措施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不完善
会计原则应用的不完全性。首先从重要性看。重要性原则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或从量的方面都不能做出归规定。如果将重要的项目按不重要的项目处理,势必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公开表达,致使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其次从历史成本原则看。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求计量信息资产和信息负债,这种资产和负债是很难用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的,会计人员按历史成本原则处理的会计报表同样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正性原则,低估了公司的财产和收益,与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差异。
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是相对稳定的,当客观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不能同步跟踪反映。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必然产生会计信息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不稳定,竞争越激烈。误差和失真就越大。
(二)会计监督体系不足
1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监控体系
首先,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者只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也能够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往往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的过程中就违背了真实性原则。
其次,对内部控制缺乏研究,没有公认标准。我国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只是一个概念框架。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带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无据可依。
2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社会监督不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并不真正重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首先。事务所与审计单位之间关系复杂。事务所不能恪守独立原则,依附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与被审计单位过分亲密,导致虚假的会计信息未经严格审计和核查就公布,造成失真的会计信息公之于众:也有些事务所为了争取客户,往往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出具虚假报告。其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取利润。总是想方设法“压缩”成本;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后继教育,不当分工或授权,承接不能胜任的业务,内部控制薄弱;甚至有的事务所搞承包、收入分成、把审计收入包给个人,出让事务所的公章:将事务所的个人收入与被审计单位紧密相连等等。
3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各个部门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判断财务报告虚假标准不统一,会计专业人士与非会计人士对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看法不一,而有关法规没有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另外,执法及违法处罚的力度不够,纵容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行政处分的威慑作用不大,刑事处罚过轻,对法人犯罪无用武之地,轻视民事法律调节,为对民事赔偿金额的确定方式,责任分担做出规定等等。
(三)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缺少必要的市场规范体系和约束机制。缺乏公平竞争机制。首先,企业领导法律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有些领导指示、强迫会计人员搞虚假利润或者为小集体利益少报收入、虚列费用、偷逃税金。会计人员若不按指示做就可能被调换岗位或辞退。其次,会计人员原则性不强,会计信息报送过程中,唯有厂长经理意志是从,管理当局怎样说,自己就怎样做,置会计法规不顾。形成厂长经理利润,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20%。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对会计人员的需要量猛增,各种院校都开办了会计专业。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多如牛毛。然而,由于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虽然从业人员的学历有所提高。但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不够合理、系统。会计人员仅会记账而已,绝大部分不会做较为深入的会计分析,进行会计信息的深加工。形成有用的会计信息。
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尚未建立。我国长期以道德代替法律使得社会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自由的交换、较为繁复的契约关系不仅缺乏意识形成的支持,更缺乏法律保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新的诚信制度尚未建立。传统的道德信义却受到冲击,这是诚信危机和会计信任失真的真正原因。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对外提供真实、完善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来吸引投资者,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有会计法律法规作保障,否则必然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与立法部门合作。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衔接或协调有关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法律与其它有关法规,健全有关的配套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披露加以制约和规范,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并且要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尽量减少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客观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弹性区间。
(二)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1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的研究。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尽量使用管理当局用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标准、注册会计师用以审计内部控制的标准与投资者用以审视内部控制的标准相统一。以减少可能的期望差距。
其次改变现行会计管理体系。实施新《会计法》应该继续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从目前的实行情况来看,财务总监对于改善会计信息失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起到很大作用。
2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削弱与被审计方的利益关系,保持事务所的公正立场。审计公司追逐咨询业务利益给支持会计、审计准则会带来利益上的冲突,共有削弱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联系。使事务所保持公正立场。才能担负起为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责任。另一方面要保持和提高专业培训方面下功夫,而不是一味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3强化政府职能机构的监督
在制定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由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应数倍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使造假者无经济利益可图。还会因造假行为倾家荡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检查不够,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导致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从业人员的水平。会计从业人员自觉把诚信原则放在首要位置,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自觉自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其次丰富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会计从业人员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除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掌握系统的会计、审计、财务等专业知识以及宏观经济、科学管理、统计及法律等相关法律和相邻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与实务,强化对会计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而带来的失误。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由财政部委托会计会主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负责颁发合格证书,行业协会对未取得合格证书或职业道德差的会计人员实行禁入制度,并有法律规定凡未入会者一律不得从事会计职业,从而使非会员的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界无立足之地。对于在会计工作中不能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不称职的要坚决调离或解聘。对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包括对委派会计的表扬、提拔、晋级等。同时要对委派会计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有计划地实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开展正常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