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年春节晚会亮相之后,刘谦和他所营造的魔术世界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元宵之夜,在央视晚会中刘谦再次和主持人董卿联手表演猜卡片节目,依然让观众百思不得其解。而湖南卫视的晚会中,刘谦不仅表演了和观众互动的魔术节目,更作为编导帮李宇春策划了一个精彩的魔术节目,将杨乐乐“切成两半”。这些让人目瞪口呆的节目到底是刘谦的手法快还是他有什么特异功能?今天,让神经学家为你揭开魔术的神秘面纱。
央视晚会中,上台拿了曲艺类节目一等奖的奖杯后,人气飙升的刘谦返回舞台,“神手”风采重现,一连两个近景魔术令观众拍手叫绝。春晚过后,不少网友怀疑董卿是“托”,现场再次与刘谦搭档的她,大声为自己叫屈:“我真不是托!”这次刘谦在5张纸片上画上记号,让董卿任意抽出其中一张并且好好保管,而他本人则在旁边的玻璃柜中凭空变出一张记号相同的纸片,一旁的董卿和所有观众惊得目瞪口呆。在湖南卫视的晚会中,刘谦同样和观众表演了互动性极强的“预言”魔术。这下又该让众网友们质疑刘谦的“魔托”太多了。
其实刘谦的魔术,属于大家俗称的“预言”魔术。说简单点就是观众来说,魔术师来猜,结果当然是百分之百猜中。这种表演模式非常适合刘谦的个人风格,“普通话好、谈吐幽默、张弛有度,他是调动气氛的一把好手,这些都是这类魔术必须具备的素质。”
这类魔术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也是魔术前辈们通过几代的磨练创造出来的。现在的魔术师要做的,除了学习熟练之外,就是要创新和加入自己的风格。比如春晚的鸡蛋、元宵的卡片,这些就是魔术师自己的风格。刘谦的魔术很多都是要与观众互动,这些观众到底是不是“托”?这些问题都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魔术的魅力除了台上的惊讶之外,台下观众的思考也是魔术的一部分,任何魔术师都不能剥夺观众自己解密的乐趣。
央视元宵晚会是录制完成,让刘谦可以分身有术,参加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直播。在湖南卫视晚会中,刘谦为李宇春量身打造了一款适合她的魔术,既能帮助她把手上功夫的难度降到最低,又可以确保她跟观众贴身互动时做到不露馅。李宇春也煞有其事,与杨乐乐搭档表演《宝箱切人》,将漂亮的杨乐乐塞进箱子里“切”成2块,最终再来个大变活人,让杨乐乐又完整地从箱子里走出来。
这类魔术统称为“换位”魔术,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讲究的是两位表演者之间的配合。魔术是个综合的艺术,需要利用角度、光学、物理、化学等各种科学原理。不过魔术多数还是利用视觉,所以大家只能看正面的表演,如果在侧面或者后面放个摄像机,就穿帮了。魔术师并不是刻意要隐瞒魔术的原理,相反,他们很想与观众沟通,将一些简单的、通俗的小魔术教给大家,培养大家的魔术兴趣。
但是神经科学家正把一些魔术方法应用到某些类型的实验当中。其中一类实验研究大脑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理解,即使这种错误的理解违反了以前所有的现实经验。
魔术师能熟练地操纵人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将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学习这些魔术手段,神经科学家有望设计出更巧妙的实验,利用视错觉和认知错觉来揭示注意力和意识的神经机制。
刘谦的魔术很好地阐明了舞台魔术的本质。魔术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塑造注意力和意识的艺术家,能够随心所欲地操纵人们注意力的焦点和强度。对于人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也要了如指掌,并随时掌控。为此,魔术师会综合运用一些迷惑手段,包括利用人的视错觉(例如余像)、烟雾或镜子造成光错觉、特技(爆炸、模拟枪击、高度同步化的灯光控制)、熟练的手法,以及秘密装置和机关等等。
不过,对于一个魔术师来说,让人们产生认知错觉的能力或许才是他的终极法宝。和视错觉类似,认知错觉蒙蔽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受。然而,与视错觉不同的是,认知错觉从本质上来说并非由感官造成的。换句话说,认知错觉涉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和因果推理能力。有了这些手段和工具,一个老练的魔术师在舞台上就能够得心应手,让看起来完全违反物理规律的现象上演,让观众们觉得,唯一的解释就是——魔力!
神经科学家现在也开始利用魔术师的手段来操纵人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当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跟魔术师们截然不同。神经科学家是为了探索人类认知功能的大脑和神经基础,而魔术师主要是为了利用人们认知能力的弱点。不过,魔术师们几个世纪以来所创造的这些舞台技巧方法,也能成为神经科学家手中灵敏而有力的“探针”,能够补充甚至拓展现有的神经科学实验手段。
通过研究魔术本身,神经科学家渐渐熟悉了魔术的技巧和方法,有的研究甚至第一次揭示了某些魔术方法如何在人们头脑中造成不可思议的印象。迄今为止,对魔术的研究再次验证了人们从早期实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