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小民
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也引起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公众对经济学家的口碑本来就不好。这次正当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们大谈特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30年之时,突然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严重下滑。他们对此预期失炭,此前也没有积极地去研究相关的调整政策的最好时机。这就使得他们的本来就不佳的名声更是“雪上加霜”。
本来经济学家的预测遇到“滑铁卢”并不奇怪。预测就有算卦的意思,各种因素很复杂,谁也说不准。预测准是偶然,预测不准才是正常。那么,为什么国外经济学家预测错了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如中国一些经济学家预测错了产生的社会效应这么强烈呢?
当然,这与国情相关。在国外,经济学和社会学、哲学、历史学一样,是一种普通学问,经济学家也不过是工程师、教师一样的职业。他们说的话、发表的意见还不至于那么地引人关注。但在中国,经济学家则被放到了显学的地位,他们充当了为人指点迷津的角色,其言论、预测当然广受重视。说对了,是应该的,说错了,当然会引起人们对其的怀疑。而且,国外的经济学家没有的傲气,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却有。
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之所以总被揪住,原因还在于国外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无论对也好,错也好,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判断,几乎没有个人功利色彩。而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则被公众称为“抬轿派”,种种抬轿当然有同报,而且还不低。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来换取个人名利,为一些特定利益“抬轿”而由此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就不能为公众容忍,难免被公众揪住不放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在于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不在于预测的对错。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绩突出,但依然需要我们去积极面对一些问题。这种高增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主要由政府主导。二是投入型、数量型增长居多,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技术进步还需加大力度。一个国家开始发展时采用这条路径是不可避免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实现转型。没有转型,经济就必然产生一定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沉醉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成绩表时,没有充分看到成绩下仍需要解决的转型问题。
更有甚者,当美国金融发生时,一些土流经济学家还在坚持认为中国是一枝独秀。不过他们忘了,中国的GDP占世界的5%,同时他们也没有说明,这5%的马车如何拉动世界经济这辆大车。或许,全球经济复苏是全球的事情。这样的认识可能更加全面一些。
经济学家们的社会责任更应该是批评。批评对社会来说是有一种必要的警示作用的。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赞扬声中,他们忽视了转型政策最好的时机。而且,一味以增长率为目标,会忽略解决高速增长中的其他问题,只会在日后令这些其他的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解决难度加大。
经济学家的任务不在于当“喜鹊”,而是当“乌鸦”。他们应该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甚至可以“鸡蛋里面挑骨头”。日常生活中,如果经济学家能挑出各种“骨头”,积极献策各种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那么对中国经济的讨论也会更健康。如果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艘高速行驶的万吨巨轮,经济学家们的任务主要就是随时指出高速航行中各种可能的暗礁和问题。这种预警可以使整个航行更安全。当主流经济学家没有起到这种作用,而事实上航行又遇到全球经济下行问题时,难免就受到指责,发生经济学家们的危机。
经济的危机也是经济学家们的危机,有时,一些经济学家们可能为一些利益群体“抬了轿子”。以前这种例子我们在房地产市场的讨论中见得多了。一些公众有时被部分经济学家的美言迷惑了,当发现事实时,他们对这些经济学家的不满是自然的、合理的。经济学家们现在不仅要讨论经济危机,反思经济危机,更要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反思自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