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对“两航”起义的重要决策

2009-05-22 06:32林欣捷
党史文汇 2009年4期
关键词:陈毅国民党香港

林欣捷

1949年11月9日,暂迁香港的“央航”和“中航”两家航空公司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争取下,弃暗投明,“中航”总经理刘敬宜与“央航”总经理陈卓林率机12架起义北飞,投奔新中国,此举震动海内外。对这次起义,周恩来总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盛赞道:“两航起义的义举,意义和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足抵200万大军,而无死伤,对西南之解放大有裨益。”这次起义的成功背后凝结着中共中央有关领导人灵活决策的智慧。

(一)

“两航”是指原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解放前位于上海,都是直属于国民党政府交通部的官僚资本企业。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两航”奉命搬迁到香港,仅留少量的设备和人员留守。

1949年5月,随着上海即将解放,陈毅司令员开始关注“两航”问题。他知道,接管各交通部门企业,确保交通畅通无阻是整个接管上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航”作为大型企业,也首批列入了重点解决的议程。他派蒋天然负责接管“两航”在上海的资产和人员。蒋天然原在中央军委航空处工作,1949年3月被调到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任主任,接管第二、第三野战军所辖范围内的国民党空军、民航和航空系统,同时担任上海军管会空军部长。蒋天然到沪后马上与中共地下党组织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主任吴克坚、张承宗取得联系,并转达了陈毅的指示:对国民党的航空工业人员,只要他们爱国,不反对革命,就要团结他们,对他们一视同仁。这与当时中央的精神也是一致的。早在1947年10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起草的政治宣言(双十宣言)中,就提出了对蒋方人员的政策是“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对待各级知识分子,只要其不反共就应该采取团结政策,在团结中加以教育。

就这样,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将“两航”的地下工作班子交给蒋天然、王月英、陈来生、华斌、吕明等,负责战争结束后的各项接管工作。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蒋天然等开始了对“两航”的接管工作。在接管工作的过程中,蒋天然从“中航”留守人员处发现了“中航”总经理刘敬宜留下的一封信,是关于对留下来的“中航”设备物资的处理意见,上面写着“妥善交给新政权”,署名“刘敬宜”。蒋天然读完这封信,立即意识到刘敬宜与其他国民党企业负责人不同,似乎对共产党新政权没有敌意,而是尚在犹豫不定,处于十字路口。刘敬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可以争取他领导“中航”起义。“央航”的陈卓林总经理已经与共产党保持友好联系,共产党正在策动其起义。如果刘敬宜也能有这种打算,搞个“两航”起义,那影响就大了,可以有力推动中国解放的进程。蒋天然想到这些,便马上安排人员调查刘敬宜的情况。

得到的反馈信息很令人振奋。“中航”人谈起他们的总经理,好话说得多,其至有一些钦佩,包括一些没见过刘总经理面的人。这种情况在国民党中比较少见。赵际唐是曾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释放回去的“中航”员工,他说:“刘敬宜对我被俘的事情—清二楚,但他从不追究,而且还几次听我讲解放区军队和政府的事情。对共产党好像没有恶意。1948年底俞大维逼压‘中航南迁时,我见过共产党的传单,我便积极配合共产党反对南迁的精神,劝刘敬宜不要迁台湾,刘敬宜对我的这些话虽不同意,但也不反驳。在搬迁时我又提出尽量多留下器材和钱款,并主张我自己也留在上海,他肯定知道我的意思,但还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将许多器材留在上海。”地下党员王月英也谈了他的看法,认为刘敬宜不像坚决追随蒋介石国民党的人,他对政治不很关心,事业心很强,对共产党的一些宣传活动也不坚决禁止或去告密。蒋天然听了他们的介绍,认为刘敬宜是一个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企业家,说服他率‘中航起义是很有可能的。

(二)

蒋天然很快把了解到的情况向陈毅、粟裕作了汇报,他们对这个情况十分重视,同意制定争取“两航”起义的工作计划。经陈毅同意,粟裕让蒋天然起草“争取两航起义”的方案,上报中央等待批准执行。

蒋天然根据陈毅的意见,很快作出了促使“两航”起义的方案,并对“两航”起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一、争取“两航”起义的必要性。“两航”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航空技术人员,拥有飞机和飞机维修厂,他们的起义可大大加快新中国民航的建设。二、刘敬宜、陈卓林在上海留下了美钞、黄金和银元,这些东西完全可以让飞机运走,但他们却留下,并嘱留守人员妥善交给新政府,是对我们的观察和试探,同时“两航”人员的家眷大多在大陆,因此有争取他们起义的可能性。三、已经撤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在台湾还没站稳脚跟,国民党留在大陆的嫡系部队还没完全撤走,蒋介石还没有力量顾及“两航”,这是策动“两航”起义的有利时机。与此同时,蒋天然在方案中还提出对起义的政策,主要有四点:首先,“两航”虽然在解放战争中为国民党运过兵,运过武器弹药,但他们是被迫的,这笔账一律不算;其次,不能把“两航”视为官僚买办,他们和美国人还有关系,东西还在香港,对他们如果没有恰当政策,他们就不会起义;第三,对“两航”现在留在大陆的财产不能没收,留下人员一般应原职原薪;第四,起义回来后,仍允许他们营业“两航”。

这个方案得到了陈毅、粟裕的首肯,但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个“右倾方案”。他们认为:“两航”回来后仍是半官半民性质,仍有官僚资本在里边,因此也可以列入官僚买办,财产可以没收。也有人提出争取“两航”起义本身就是错误的,没有必要,我们不争取,他们也没有路走,最后还是我们的。这种不同的意见交锋是很自然的,国共两大阵营对抗尚未结束,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阶级对立的一面,对如何减少革命阻力和革命损失、创建新的事业考虑较少。

对于不同认识,粟裕亲自作了解释。他说:“‘中航、‘央航两家公司约有80架运输机和价值几千万美金的飞机修理厂、设备、器材,大量资金和飞行机械人员均已转移香港,但在上海还留了一些黄金、银元、美金,并有少量的航空人员、器材和几架待修的飞机,他们完全可以全带走,这是他们留后路、侦察我们的动态、试探我们的政策。当前,蒋介石也正在拉拢‘两航去台湾,并且开始台湾香港通航,他们不想去台湾,但对我们又不信任。虽然他们过去和我们的地下工作者有过联系,但仍对我们党的政策不理解,因此刘敬宜和陈卓林尚在犹豫不决,这种情况很敏感。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只要走错一步棋,就可能把他们推向敌人,从而增加了革命的阻力,让我们犯下严重错误,所以,我们要对‘两航采取特殊的政策:保留其原职、原薪、原机构不动,这可以立即影响在香港的‘两航职工,并给刘敬宜、陈卓林等一颗定心丸。”

反对者依然认为:革命不应该有特殊照顾,否则都特殊就没办法革命了。

经多次协商,仍然达不成共识,陈毅有些着急了,“我同意这个计划,但有人不同意,时间不等人。不能再扯皮了,请粟司令员将他们的意见一同上报,由中央军委决定,同时派出可靠人员去香港活动。”这时是1949年6月下旬。

策动“两航”起义的方案很快报到了周恩来处。当时全国解放战争尚在进行,国民党军仍在西南地区支撑残局,挣扎顽抗,等待时机。蒋介石拼命从空中给其西南各部送给养,但因国民党空军运输力量不足,于是命令“两航”协助其空运枪枝弹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断绝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空中援助线,对于解放大西南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当时,周恩来除了布置全国各地战事外,正设法发动四川军阀刘文辉、潘文华和平迎接解放,“亟欲切断国民党的西南交通运输”,现在听说华东局报来争取“两航”起义的计划和建议后,说:“这是个好消息!”他指示办公室立即给华东局回电:“争取‘两航工作计划,同意粟蒋吴(吴指吴克坚)的决定。”又指示:中央由李克农同志负责,日常具体安排请罗青长同志联络,动用中央情报部的香港系统和上海系统,全力策动“两航”起义,以蒋天然为解放军争取“两航”起义工作首席代表,吴克坚为第二代表,派人去香港进行“两航”策反工作。陈毅、粟裕领导的上海军管会与李克农领导的中央情报部协作完成任务。周恩来以他过人的睿智对争取“两航”起义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

争取“两航”工作的方案,一经周恩来的批准,立即行动起来。吴克坚与“中航”地下党员何凤元联系,开始着手做争取刘敬宜的工作。同时,在香港的情报系统负责人潘汉年也指示另一位负责人张唯一,请他迅速调派人员与“中航”的地下党员何凤元、陆元斌、陈耀寰等联系,开始策划“两航”驾驶员的起义。不久,上海方面派人劝说刘敬宜起义,但因未获其信任没有成功。这样,到了7月间,经吴克坚和粟裕面谈,再次选定吕明和查夷平前往香港负责“两航”策反的领导工作。

(三)

再说“中航”迁到香港后却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是航空业务不能开展,由于中国大陆解放在即,“中航”挂的是国民政府的招牌,作为主要业务对象的东南亚各国,大都不愿与濒临灭亡的国民党政府航空部门签订合同,使得“中航”面临无处可飞、生意断绝的困境。其次是英国人对“中航”百般刁难。当时,英国政府很是看好中国这个大市场,意欲与未来的中共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不希望香港有国民党的民航基地,以防惹恼中共,引起麻烦;再加上“中航”是当时远东最大的航空公司,其来到香港将对英国商人在港航空业务构成巨大威胁。于是,英国政府极力排挤“中航”,先是以英国空军需拓展基地为托词,征用“中航”在启德机场的发动机厂,后又提出要征用“中航”的仓库。刘敬宜又急又气,几次找港英当局交涉都没有成功,请国民党驻港领事馆出面与港英谈判也毫无结果。一时间,“中航”陷入了困境。

“中航”在香港受迫害的消息及时地传到北平,周恩来认为争取“中航”起义的全面策反工作刻不容缓,他命令上海市军管会推荐赴港的同志立即前往北平,听候中央的全面部署。在蒋天然的陪同下,吕明和查夷平于8月中旬抵达北平。周恩来作了三点指示:首先,要发动“两航”员工全面起义,停止单机起义的策反工作;其次,先把“两航”基地拖在香港,拒迁台湾;第三,新中国需要强大的民航事业,争取人是最重要的。“两航”员工回来后,保证都有工作做。希望查、吕二人找刘、陈两位总经理做工作,并代表党中央和他本人欢迎刘、陈两位总经理回来同商祖国大事和参加祖国民航建设,新中国的民航一定会超过旧“两航”的规模。重申中央的政策是“两航”起义后原封不动;不在公司下面搞策反;回来后保证继续营业,发展民航,保证私有财产不动等;人员来去自由,不加干涉。

很快,新的中央决策在“两航”内部得到执行,吕明等人也将周恩来的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带给了刘敬宜。这位爱国企业家深受感动,遂顶住蒋介石不断催逼迁往台湾的命令,于1949年11月9日与“央航”的陈卓林等人率领12架飞机起义,飞到了北京。党对“两航”起义的策动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责编 唐越)

猜你喜欢
陈毅国民党香港
快过关了
香港之旅
展与拍
香港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