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伟 管志川 苏玉亮 孙海旺
[摘要]结合工程硕士培养要求,以石油工程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为例,根据该领域内学员的特点和近年来培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必须做到:学校、企业、学员三方共同设置具有石油特色的课程培养体系;采取班主任制,多时段集中授课、到现场授课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强化双导师制,共同确定论文选题和监督完成论文;完善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硕士的教材建设。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工程硕士;课程体系;授课方式;保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09)02-0110-(03)
一、中国高校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技术进步,社会与企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创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培养出既懂工程又懂管理的骨干人才,既具有创新能力又靠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工程硕士正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于1997年应运而生的,其目的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1997年当年就有9个培养单位在10个培养领域进行了招生和培养工作。1998年,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它作为指导和咨询组织对保障工程硕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2006年全国进行工程硕士招生的学校达到205个,招生规模达到5.8万人,年招生人数增长速度达到15.6%,因此工程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是国家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工程硕士教育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为主,使所培养的人才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承担工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工程硕士的定位特点就决定了其生源性质、培养模式、考核方式、管理体系与学历硕士相比有显著不同。经过多年发展,在学历硕士方面,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但是在工程硕士领域该体系还在逐渐形成和完善之中。
中国石油大学是较早取得工程硕士招生资格的单位之一,到目前已经招收了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数届,在招生、培养和考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在这里,笔者试图以提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为例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特点及现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主要着眼于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该领域的学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学员大部分来自石油行业生产一线,并且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部分学员甚至具有8~10年的现场工作经验,这部分学员在工作上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矿场工作经验;二是学员由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现场工作,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再加上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跟踪、学习前沿理论,因此其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部分学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有所欠缺;三是由于工作性质限制,学员入学后的学习方式一般采取不脱产方式。即“进校不离岗”,其学习和培养模式与在校学历硕士明显不同;四是由于石油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该领域的学员背景知识差异较大,其本科所学专业类型多,但最终都需要在石油工程领域进一步深造;五是学员的论文选题需要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解决油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在生源、学员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存在与学历硕士不同的方面,总起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环节难度大。由于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存在工作与学习时间、工作与学习地点不一致;教师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与到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授课冲突;学习内容与学员自己的知识背景差距大,学习难度大;由于没有统一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因此常常借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由于工程硕士培养目的不同,现有工学硕士的培养方案不一定能满足工程硕士培养需要。这些问题导致了工程硕士有效培养上的困难。二是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工程硕士培养的目的是侧重于工程应用,为油田开发服务,其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在于是面向工程应用,而不是学术研究,因此工程硕士的论文要求体现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而不一定要求在理论上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个特点导致对工程硕士论文客观评价有一定难度:校内导师往往重论文轻项目实践,评委对如何客观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并不十分明确。三是“双导师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力度不够。“双导师制”是针对工程硕士特点而实施的,但是这个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工程硕士在校内时间较短,客观上导致了校内导师不能及时指导;而企业导师往往是单位的技术骨干,由于工作繁忙而常常疏于指导,使工程硕士的培养出现漏洞;此外还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导师与学生的研究方向不一致,造成指导上的困难。
以上问题是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也不例外。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经过近年不断的摸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与认识,并将这些经验与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质量的探讨
针对本行业工程硕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单位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三方共同设置培养体系,满足工程硕士培养需要
针对工程硕士的培养目的,把握“知识和能力并重”,“宽口径、复合型”,“新颖性、先进性”及“实用性、适应性”原则。在确定培养方案时做到培养学校、企业单位、学员(导师)三方面结合协商,确定既满足企业需要又符合国家培养政策的培养方案。具体的方式是在每届工程硕士开学前邀请研究生院主管领导、油田现场高级专家、部分导师和学员代表进行密切交流,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参考油田专家意见,在所有能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优选符合需要的课程形成培养方案。例如在胜利油田2004级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经对现场专家、导师的交流和学员的问卷调查后,优选增产技术、采油方案、渗流物理、数值模拟、现代试井、岩石力学作为培养专业课程,学员可以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从这6门课程中任选3门或者更多的课程来满足自己将来完成论文的需要,见图1。
(二)实行多时段集中授课,到现场授课,班主任负责制
由于企业生产需要,学员一般采取不脱产学习方式,因此对工程硕士培养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过
程。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对策是:确定班主任,多时段集中授课、到现场授课。每个班级配备1名硕士生导师为固定班主任,在进行集中授课前,首先由学员班的班长和班主任根据油田现场工作的繁忙情况,确定具体的授课时间,然后提前通知各位学员,做好课程事前的准备和预习。由于学员不可能抽出连续的长时间来学习,因此可采用多时段的方法,平均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集中授课,每次授课时间10天左右。这样既照顾学员工作,又保证了学习质量。对于在集中授课时间内不能参加学习的个别学员,学校在“五一”、“十一”节假日期间提供混合班形式的补课,这样可以保证学员在1年时间内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
此外,由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面向全国石油行业招生,对于离学校较远的学员来说,到学校分时段集中学习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学员单位的远近,采取教师到现场授课的方式。例如笔者所在的石油工程学院组织了相关教师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湛江等石油企业集中的地方进行集中授课,既满足了现场需要,节省了学员时间,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学校与矿场紧密结合,深化“双导师制”
针对以往“双导师制”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学员入学前的面试过程中就组织导师与学员交流,实行“双向选择”,保证学员、校内导师、现场导师研究方向的一致性。二是重视论文开题工作。统一组织论文开题工作,由校内导师、现场专家组成开题答辩专家组,对学员的论文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进行审核,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和修改。三是加强论文的中期考核工作。为了保证学员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在开题半年后组织论文的中期考核,仍然由校内导师和现场导师组成评议组,对论文进展和导师指导情况进行互相检查监督,保证“双导师制”的贯彻执行质量。
(四)完善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由于工程硕士与学历硕士在各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现行学历硕士保证体系难以适应工程硕士的培养。为了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亟待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体系,该体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入学生源质量的监督。在工程硕士招生中要全面考核招收对象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科研能力,把符合条件的生源录入,为高效、优质培养打下基础。二是完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环节,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石油特色和个性。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集中授课、仔细消化、严格考核”的教学模式;针对石油行业技术密集的特点,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有效结合学员实际工作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考试要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在内容上要全面而有针对性,避免死记硬背,在形式上要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笔试、研究报告、综合分析等多种方式。三是加强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为了保证论文质量,除了开题和中期检查外,在论文答辩前还要经过导师初审、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的匿名评审,确保对论文作到客观的评价。对于专家提出的问题要由专人负责检查修改,对于学员不合格的论文,应取消答辩资格。
(五)加强工程硕士教材建设
由于专门适用于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教材较少,目前大多使用相关专业的学历硕士教材,这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性内容太多、与现场工程实际难以接轨的问题,因此编写具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技术特色、适合石油工程工程硕士使用的教材是一项关键工作。根据目前教材状况,笔者所在的学校和学院都进行了相关工作。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员的培养质量。培养学校、依托企业和学员三者都具有重要的责任,只有在三者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培养出国家和企业需要、学校放心、学员满意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达到工程硕士的培养目的。
[责任编辑:夏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