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拓展 亲近文本

2009-05-22 11:31胡晓燕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瀑布李白古诗

胡晓燕

“文本拓展”是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它是对课堂学习资源的挖掘与引进,即补充文本,提升主题,体现了语文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语文阅读课来说,适当的拓展必不可少。

感知文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学生每学习一篇文本,接触新内容时,不管文本多么新奇,多么有趣,总会产生陌生感,或疑难感,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拓展,使学生能很快与新文本亲近起来,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饶有兴趣地进一步深入文本,产生自主探究的乐趣。拓展的方式和种类多种多样,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拓展方式:

一、架构新旧知识桥梁的拓展

在教学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会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可以尽快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种阅读的内容或是对作者的介绍,或是和课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关的内容。在教学古诗时,很多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接触过的同一题材的文章或同一作者写过的古诗,进而导入新课。

如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一课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先问一问学生,原来还学过李白写的什么诗。学生经过回忆后,就会想起《静夜思》,就会回忆起以前的老师对大诗人李白的介绍,等等。这个时候,学生对李白就产生了一种熟识感,很自然地对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新旧知识的桥梁就搭建起来了。再如学习《绝句》一诗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等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的时候,学生对于新诗的掌握就可以化难为易。这样一种扣住新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引用旧知识的拓展性阅读,就如一座彩虹桥,完美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过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近了文本。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拓展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拓展引导学习,创造条件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学生有主体意识,能对文本产生探究欲望,学习就会更努力,顺利走进文本就会更加得到保证。

比如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8课《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可以分别播放两段录像,一段表现原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的场景: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像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流连忘返;一段是后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奄奄一息的录像:塞特凯达斯瀑布再也没有昔日的壮观气势了,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都失望地离去。一前一后的对照,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自然悲剧产生。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教师的提醒,学生自然会迫不及待地到文本中去寻求答案,从走近到走进,一切又显得那样的顺理成章。

三、为新课学习奠定情感基调的拓展

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于情感的学科,每篇文学作品、每首诗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但在领会作品中的情感上却存在难度。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自己的理解去激活学生的经验,从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在新课伊始,通过拓展为新课学习奠定情感的基调,那么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课文时,就容易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刻骨铭心。

如在执教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课件播放母校的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精彩镜头,唤起学生对母校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然后,教师再伴着课件中纯净的音乐朗诵一首伤感的毕业诗:“六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情绪;初夏,校园里布满了一种气息;往日聒噪的知了,识趣地把声音放低。从前活泼的小鸟,安静地在树梢伫立。不经意问,频频开始了告别的宴席。这个火热的季节,注定用来别离……”相信孩子们伴着真实的图画和动人的文字,心中一定充满对老师、同学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么,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对母校的热爱、赞美,一切就会水到渠成了。

拓展归根到底是为“反哺”文本这一最终目标服务的,不管如何拓展,千万不要忘记无论是走近文本的拓展还是走出文本的拓展,都是为深入探究文本服务的。只要每一位教师都用心去钻研教材,不断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语文课堂会因拓展而生成更多的精彩!

(责编李新海)

猜你喜欢
瀑布李白古诗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品读古诗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