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杰 窦立志 刘 杰 姜海姗 王 莹
【摘要】蛴螬是鲁东地区花生田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在明确该地区花生田蛴螬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优势种——暗黑鳃金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情况、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蛴螬;暗黑鳃金龟;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花生是诸城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据我们调查,近几年来,花生蛴螬连年发生并逐年加重,由统计数字表明:花生因蛴螬为害一般造成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达70%-80%,甚至绝收。长期以来,人们探索了很多防治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蛴螬的为害。但随着国家对髙毒、高残留农药如六六六、林丹、呋喃的禁止或限制使用,一些对蛴螬防治效果较好的髙毒农药退出市场。因此,搞好适时防治和探索其他高效防治方法对蛴螬的防治工作十分迫切。为此,笔者结合资料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对诸城市花生蛴螬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分布情况及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对于广大农民了解金龟特点、有效地对其进行防治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同时也为其它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蛴螬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
1.1 发生种类
诸城地区金龟子的种类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Diomphalia diomphalia Bate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黑绒金龟甲(Serica orientalis Motschulky)等。其中暗黑鳃金龟为诸城市花生田金龟的优势种,约占70%--80%。
1.2 为害特点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的总称,俗称“土蚕”,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薯类、豆类、花生、蔬菜和果树、树木的地下部分,啃食种子,咬断幼茎,钻食块根、块茎,造成减产,降低品质。成虫还取食作物和果树、林木叶片、花和嫩芽等。
蛴螬为害花生时,幼虫常常聚集在花生根部周围,前期咬断主根及侧根,后期蛀空果实并引起腐烂,甚至造成整株死亡。发生严重时,一株花生下面蛴螬可达10-15头。
2.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2.1 发生规律
诸城地区暗黑鳃金龟1 a发生1代。主要以三龄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5 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化蛹,化蛹盛期为5月中旬。蛹期20-25d,化蛹适宜温度为18-20℃,低于18℃化蛹推迟,15℃以下不能化蛹。成虫出土集中,出土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9月为幼虫秋季发生为害高峰。10月中下旬开始钻入底层处(地表下10cm左右)越冬,11月中旬越冬,越冬深度范围为23-50cm,由于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因而越冬深度差异很大。蛴螬自3月下旬起,即从越冬处回到表土层活动,除因湿度影响其栖息深度外, 一般均栖于表土层。
2.2 生活习性
暗黑鳃金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强,且有隔日出土的习性。傍晚成虫出土后,即飞向杨、柳、榆、玉米、高粱等乔木、高秆作物和矮小灌木上觅偶交配。交配时间7-11min,有些也会超过20min。交配后飞到高大树木和作物上取食,特别嗜食杨、榆树、刺槐、柳树叶片,常将叶片吃光。取食1张叶片一般需10-20min。一夜能吃2—4.8张叶片。据观察统计,暗黑鳃金龟成虫1夜平均能吃0.49g叶片。取食时不飞翔,不交配,有时仅作短距离移动,直至黎明前飞往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田间及杂草下6-13cm土壤深处潜伏产卵。成虫有多次交配、多批产卵的习性。平均单雌产卵86.7粒,最多可达200粒以上。成虫有假死性,振落后经2—3min即能恢复活动。
3.发生原因及分布情况
3.1 发生原因
由于大部分农民对蛴螬种类、发生规律及生活史掌握不清,造成防治的盲目性,越冬虫积累,从而导致花生大量减产。蛴螬为害的隐蔽性又使得人们不易及时发现,往往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由于对其成虫为害认识的不足,而忽略防治成虫。麦茬地中,残留的麦茬不但为蛴螬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腐烂潮湿的气味还会引诱金龟子前来产卵。同时,腐烂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地温,为蛴螬的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秸秆还田及使用农家肥也为蛴螬提供了营养食物。
3.2 分布情况
适宜的土壤湿度对蛴螬活动和发育极为重要, 在此状况下其自然死亡率较低。在鲁东地区,蛴螬多发生于较低湿之地(尤其是水浇地),高旱地一般较轻。成虫由于居处干燥环境,因而影响其变态,降低其繁殖及生活能力。降雨以后表土湿润,蛴螬较为活跃,因而为害也较严重。根据农民群众的经验也表明阴雨天蛴螬为害庄稼最厉害,天旱时为害轻。
就分布地区而言,一般多在保水力较强的粘土、粉砂粘土及粉砂壤土中发生,砂质壤土发生较少。暗黑鳃金龟子对不同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的含量等适应性比较强,因此分布广泛。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湿润而且适中、花生长势好的地块田间卵量和幼虫密度都较大。
4.防治措施
鉴于蛴螬隐蔽性强、下潜、越冬等难以防治的特点,抓住适当时期及时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重视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相结合,预防与整治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加强对金龟的防治力度,将金龟控制在一定数量,减少粮食的减产,杜绝绝产。
4.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如精耕细作、深耕多耙、中耕除草、合理施肥、适时灌溉等,可以破坏蛴螬发生的适宜条件,减轻为害。
4.1.1 合理施肥
金龟子对未腐熟的粪肥有强烈的趋性,常常将卵产入其中,所以应避免使用未腐熟的粪肥,以减轻金龟子对作物的为害。施入碳酸铵、氨化过磷酸钙、氢铵等可挥发氨气的化肥对蛴螬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1.2 适时灌溉
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或过湿,则其卵无法正常孵化,导致幼虫死亡,成虫的繁殖和生活能力也严重受阻。秋末进行冬灌,水越大蛴螬死亡率越高。到翌年春季,蛴螬数量减少,作物受害减轻。
4.1.3 田间保干
蛴螬在湿地发生严重,干旱时下降到土壤底层,因此田间要做好排水,保持一定的干燥,不为蛴螬提供适宜的湿度。
4.2 人工物理防治
4.2.1 人工捉虫
6月下旬到7月上旬傍晚为金龟甲交配盛期,此时人工捕捉成虫效果显著。在花生地边插杨、榆树枝(高度以超过花生高度为宜),待金龟落在枝上取食树叶时用编织袋套牢,或者在玉米秸秆及叶片上捕捉。一般每人1个晚上能捉2—5kg,连续捕捉1个星期,效果非常可观。
4.2.2 黑光灯诱杀
利用金龟甲的趋光性,每3—6 hm 两地设置1个黑光灯,灯下挖长、宽各3m,深70 cm的池子,下面铺垫1层塑料膜,灌25—30 cm深的水,每天傍晚开灯2 h,能诱杀30一50 kg的金龟甲,同时兼诱蝼蛄、棉铃虫成虫等趋光性害虫。第二天把成虫捞出晒干打碎,可作为猪和鸡的饲料,营养价值极高。
4.2.3 火堆诱虫
傍晚选择成虫比较多的树下,堆积作物秸秆或干草等可燃物,点燃后摇动树体,成虫就会朝火堆飞去,直至烧死在火堆里。
4.3 化学防治
4.3.1 药枝诱杀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成虫发生盛期。利用暗黑鳃金龟具落高和喜食杨榆树叶的习性诱杀:将新鲜的杨、榆树枝截成高于花生秧(大约50一70cm)的枝条,3-5枝捆成1把,用40%氧乐果乳油500倍液或90% 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均匀喷在树枝上,傍晚插于花生田内,每亩地插4—5把,第二天早上收好保存于阴暗潮湿处,傍晚再拿出来用,一次药枝能连续用2—3 天。
4.3.2 喷施药剂
花生幼果期可在雨天冒雨喷施40%甲基异柳磷乳剂。方法是:往手动喷雾器里加水15公斤、药剂1200~1600克,快速均匀喷雾1.5~2亩。经试验,此法省工、省时,花生叶、枝均不受药害,且防治效果极佳,花生收获时果荚基本不受蛴螬危害。但必须冒雨作业,雨停不能喷药,同时穿好雨具,注意防护。
在暗黑鳃金龟出土盛期,用40%氧乐果乳油700—8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800—1000倍液,在下午5时以后均匀喷在花生上,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良好。
4.3.3 药剂拌土
成虫羽化盛期前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1.5%的甲拌磷颗粒剂每亩5~8kg,或3%的米乐尔颗粒剂,每亩2-6kg,混细干土50kg,均匀地撒在地表,深耕耙20cm,可杀死即将羽化的蛹及幼虫,也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7月上、中旬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250~300克,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2.5~3kg拌细干土15~20kg配成毒土顺垄撒施于花生墩基部,耘锄培土,可杀死刚孵化的蛴螬。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 g装在输液瓶内,在垄沟畦口用输液管进行滴灌(由于乳油黏稠应将针头去掉),药液随水一并流入田内,药液滴灌速度视浇水速度而定。
可一次施用35%施多得微胶囊剂12.75L/hm2盖种覆土,有效期可至收获期。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 hm2拌细沙土300kg/hm2,均匀撒施于犁后地面,然后耕耙,随犁撒施于犁沟中。
使用新药吡虫·辛乳油在花生开花下针期灌根,效果显著,也可在播前撒毒土。持效期在40~50d,防治成本低。趋避作用使蛴螬幼虫闻到药液的气味就远离花生,对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均有极其显著的防效。
4.3.4 种子处理
播种前24小时用40%-50%多菌磷(每亩地大约200g左右)浸泡花生种子,要控制好时间,时间过长种皮易脱离,太短药效又不够强。处理后可以防止烂根,对多种地下害虫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可以种植早熟品种,有效避开幼虫危害期,减少幼虫为害。
但值得指出的是,浸种及药剂拌土都有可能引起花生果的农药残留,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4.4 生物防治
4.4.1 天敌及病原菌的利用
金龟的捕食性天敌很多,如黄鼠狼、刺猬、鸡、狼蛛等。弧丽钩土蜂是蛴螬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正确运用化防技术建立土蜂安全环境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捕食性天敌,对开展金龟甲的综合防治将会是一个很有益的补充。
白僵菌是花生田蛴螬的优势病原菌,自然感染率高,可达60%以上,可于幼虫孵化盛期将菌粉30kg/ hm2 对土顺垄撒施。
4.4.2 信息素与引诱剂的利用
利用性信息素或引诱剂诱捕金龟成虫,并集中药杀。这样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但是该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成本也很高,目前尚未广泛使用。
4.4.3 其他方法
可以利用地头的零散空闲地或地中,点种蓖麻(适量,并注意防止蓖麻与作物争夺阳光),因为蓖麻叶中含蓖麻素,可毒杀取食的金龟甲,所以可有效降低成虫的密度。
参考文献
[1]徐建国等.暗黑鳃金龟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技术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1):9~10.
[2]姚庆学,张勇,丁岩.金龟子防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1):64~66.
[3]杨中兴,王继申.东海县西部丘陵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8)
[4]郑圣年,李民,余晖等.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8)
[5]马树平,苑保卫,崔绍辉.防治花生蛴螬正当时.河北农民报,2007.7 .3第B04 版
[6]傅海军,李江武,杨党伟.花生田蛴螬防治药剂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河南科技报,2008. 3 .28第001版
作者简介:张凤杰(1986—),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