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英
摘 要: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山脚,占地230万m2。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成功申报AAAA景区。笔者对歌乐山烈士陵园环境空间的营造建设,艺术赏析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空间;陵园环境艺术空间;红岩文化;审美;发展建设;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24-03
1 引 言
歌乐山烈士陵园有露天文物遗址10余处,陈列大厅超过7000m2,大型纪念性广场42722m2,是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统集中营所在地。这里地形较为复杂,自然空间层次丰富,在营造外部空间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独具红岩文化的艺术空间,有独特的感召效果。
2 环境艺术空间概念
空间是景观规划设计师有目的地创造出的外部环境,是不可见的,在实体要素限定下的不可见的虚体,是容积。对人的感觉来说,空间则是实体环境中所限定的场,是实体暗示出来的一种视觉的场,是实体与实体间的关系所产生的相互吸引的联想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歌乐山烈士陵园环境艺术空间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综合运用植物、生态、建筑、行为科学、历史、地理、气象、美学、艺术、规划、设计、装饰、文学、交通、经营、管理等学科,遵循形式美和园林构图的基本法则,有目的地创造出的比自然更有意义的联想空间。景观设计师在综合考虑功能、技术、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前提下,致力于创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从而体现陵园的风貌。
3 陵园环境艺术空间的特征
歌乐山烈士陵园环境艺术空间的营造是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考虑的,即以纪念性为主,结合环境效益和群众的休息游憩要求,根据纪念性和园林这两部分的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以纪念性的大型烈士群雕“浩气长存”、汇集现代人文气息的园林景观“水火交融”、庄严雄伟的“红岩魂”陈列馆3个部分作为主景,以此来渲染主题。
红岩魂广场平面布置多采用规则式,中轴线明显对称,主要景物布置在轴线端点或一侧,以突出纪念性的主题。分散在各处的文物遗址则因山就势,尽量以历史的真实面目示人。
因地制宜,地形处理逐步抬升,以踏步、平台、广场重复交替的形式接近主景,使游人产生仰视的效果,以突出主体的高大,表现人们的景仰之情。
植物在空间围合和气氛营造上有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多采用纪念性的和具有红岩文化特色的树种,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各种手法,多在意境营造上下功夫。
4 陵园各功能分区的环境空间艺术审美引导、文化内涵
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空间划分为纪念性空间、游览性空间。整个陵园是一个大型的露天园林,是一个整体,一个面,而参观车行道、游人步道,就象是一条条线,将散落在歌乐山脚和山腰上的各露天文物遗址,也就是点,连接起来。不妨将笔触假想成游人的目光,我们以此角度展开论述。
4.1 红岩魂广场是红岩园林展开的序幕
1999年,在50周年国庆到来之际,修建红岩魂一期广场。2006年,红岩魂二期广场作为重庆直辖10周年的献礼工程顺利完工。顺势而建的大型纪念广场,面积达42722m2,花岗石地面,中轴线分明,拾梯而上,“红岩魂、歌乐山记事碑”、“默墨”雕塑、“狱中八大意见”纪念墙、“呐喊”、“问号”雕塑、“水火交融”、“胜利之门”、“红梅赞音乐喷泉”、“红岩魂陈列馆”、“邓小平题词墙”、“烈士群雕”、“烈士墓”等全在该中轴线上或侧面。
红岩魂二期广场两侧的坡地铺着草坪,植着雪松、红梅、桂花、罗汉松、榕树、樱花、红叶李、玉兰、杜鹃、黄角树等。这些植物特有的生态学特性和形态特征被赋予了特定的人格的象征,具备特色文化的内涵。如雪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以比喻革命志士卓尔不群的坚强性格。梅花“香自苦寒来”,以比喻革命志士的高风亮节,更与流传了数十年的歌曲“红梅赞”相和,审美空间更加立体化。杜鹃“啼血”象征着当年革命者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花团锦簇的美好和平生活。植物的“形”与“意”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红岩文化意境,耐人寻味,意境更加深远,既给人以艺术享受,又对人有所启示,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
上到一期广场,纪念气氛更加浓郁。空间功能有交通、集会、演出等,性质变得更纯粹,专程前来参观、游览、集会、悼念的观众占了绝大多数。尤其在节假日、纪念日,空间使用人数会增加数倍,有时甚至会有演出活动,空间的时段性为广场的设计布局增添了新的考虑因素。
至红岩魂广场空间序列的最高处——墓园区。广场上“浩气长存”群雕高11m,宽7m,用438块红色花岗石联接凿成,以9位烈士的典型形象塑造了“宁死不屈”、“前赴后继”、“坐穿牢底”、“迎接曙光”等4组感人造型。群雕地下建圆形直径20m的地下厅,厅内环壁为马一平绘制的长58m的“血与火的考验”,正面墙上录邓颖超撰写的“烈士群雕铭”。厅中4根大柱上用铜砖录刻312名烈士姓名。烈士墓纪念区以松柏、香樟、栾树为主调树种,配以杜鹃、红继木、南天竹、蚊母、棕竹、金叶女贞等。而“浩气长存”赤色花岗石烈士群雕耸拔入云,伟岸雄奇,犹如镶嵌于万绿丛中的巨型红宝石,体现出“在那青翠的歌乐山颠仰望黎明”的意境。烈士墓则芳草萋萋,静静地卧于绿树丛林的怀抱中。人们来此参观凭吊,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净化。这便是环境空间艺术营造的巨大魅力。
4.2 露天文物遗址是红岩园林的延续、充实
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梅园、气象台、蒋家院子、狼犬室等露天文物遗址散落在歌乐山脚和山腰上,靠着一条参观车行道和若干的游人步行道连接起来,形成组合型的群体空间。
白公馆原是一个叫白驹的四川军阀修的郊外别墅,1939年被军统局改建为看守所关押政治犯,1943年作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至抗战结束后,白公馆才又重新作为特别看守所。在这里,植物作为构成限定空间的要素,品种选择很多,色彩更丰富,质感、层次的对比更鲜明。浓荫乔木、溪水、花色艳丽的开花小乔木、层次丰富的地被植物、香花植物…外部空间的美好和谐与文物遗址内亚空间的监狱气氛形成对比,产生对话,让人在美好现实中怀念,在峥嵘历史中感悟。
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相比之下,则显得阴冷、硬朗、粗犷、野性。当年的大屠杀和焚烧惨案至今仍让人不寒而栗,空间也刻意营造出一种阴冷的监狱气氛。植物选材上多运用冷色系植物,常绿植物为主,都是质感硬朗,形状独特的植物。这里尽量少色彩,少轻柔、少人工雕琢、少商业气息,就是一块纯粹的空间,在时间意义上无法绕开的震撼灵魂的空间,能极大限度地引起人内心深处的共鸣。
松林坡景区位于白公馆看守所后山,因遍布松树而得名。抗战期间,为避暑和防空袭,戴笠在此为蒋介石修建了别墅。但蒋介石很少来此,主要是戴笠自己使用。此处的文物遗址有戴公祠、戴笠会客室、戴笠警卫室、停车场、罗世文车耀先之墓、松林坡刑场大尸坑。该景区保持松林坡地的自然林地风貌,建立多层次的林下人工植物群落,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依据生态学中的竞争、共生、循环等原理来配置,扩大绿量,提高绿视率,增加叶面积指数,维护植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达到改善局部环境生态效益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从而构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同时,该景区内各景点外部亚空间的划分则更好地引导和方便人流,随着人群的移动,从一个空间导向另一个空间显得更容易,更自然。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梅园地处钟家山,是当年戴笠为博得“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副主任、美国海军少将梅乐斯的欢心,以便更多地从美国获得武器和物资,而专门修建的别墅。占地超过300m2,完全仿照西方布局,设有跳舞厅、面包房、壁炉。石梯,石栏杆、大小平台,空间的分割保持了历史的原貌。精心打造的是植物、水面等软质景观。规则式的栽植,人工的修剪整形,图案的精美,完全不同于中式园林的西式风格,烘托出这个特殊环境的空间气氛。
蒋家院子秘密囚室、狼犬室、中美合作所气象台等文物遗址,也都因地制宜,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有着不同的空间特色。
除开这些纪念性空间,还有一些观赏游览区,这些观赏游览区大都作为到纪念区或是一些露天文物遗址的过渡,她们的设计处理就更多地遵循美学和园林构图法则,手法略显轻松、活泼、自由,让观众在悼念参观过程中,心情得到放松,视觉、嗅觉、听觉得到享受。是一类不同的艺术空间,如诗碑林。
诗碑林多采用自然式布局,散置于竹、桂、松、杉、茶等之间,亦仰亦卧,亦坐亦躺,亦长亦短,亦高亦矮,亦胖亦瘦,亦正亦斜,错落有致,风过树动而石沉寂,叶有声而石无语。
5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红岩文化是这些年打造出的一个文化精品,是一个精神产物,其中不仅包含红岩革命历史文化、巴渝文化、陪都文化,还应有园林艺术文化。后者还有着很深层次的挖掘空间。
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科学意识有所欠缺,随意性强,规划滞后,有时还违反自然规律和规划设计的原则,导致我们在点、线、面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面上需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永续利用,建立旅游发展、文化宣传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线上需要深入设计,发挥导向、连接作用,注意其景观的连贯性、整体性,使其成为一条有质有量的绿色项链,有机连接各个空间,组成一个整体;点上的工作则需依据设计,加强管理养护,保持原有的设计意图,表现好环境艺术效果。
绿地管理问题。俗话说,绿地三分栽植,七分养护,尤其是现在,随着烈士陵园的免费开放,每天接待着更多的游客,绿地管理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另外,应注意细节。一些园林小品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观照到整体效果,从外观形式、色彩质感、方位设置、功能性、实用性等,都应考虑与环境的协调,与空间的关系,小到一个垃圾箱,一个休息座凳,大到参观入口、厕所、服务建筑等,都应遵循此原则。
歌乐山烈士陵园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积淀,空间艺术、环境景观意境深远,只是浮光掠影地一看而过很难知晓。导游讲解是宣传文化内涵的方式之一,此外,设立说明牌、电子触摸屏和印刷资料、出版图书等也是很好的方式。强调园林要有文化内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游人服务,是寓教于游乐,提高国民素质,弘扬中华文化。不加强讲解宣传,就埋没了可贵的文化内涵,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也会有力推动园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建设。
人类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陵园的环境艺术功能开发,应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将其本身的知识价值、科普价值、生态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紧密结合,展示介绍,以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歌乐山下,本身拥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室外的植物名目挂牌展示手段将提高人们的参观兴趣,增加科普趣味性,同时在推广生态环境知识,对游人素质的提高和园林文化的延伸扩展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将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相融合,将其打造成国际化红岩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红岩文化不是随意设计的产品,而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缓慢形成的产物。谨慎地对待已有的红岩文化的空间艺术表达方式,予以延续和加强,并谨慎地新增红岩文化空间艺术表达方式,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是我们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6 结 语
综上所述,歌乐山烈士陵园的环境设计立足于传统地域革命历史文化的特点进行规划,环境的使用者在长期的参与过程中逐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没有这种地域特色,大众的认同感、归属感的产生就无从谈起。好的环境空间设计可使陵园外部空间成为既满足陵园特殊功能活动,又符合艺术审美要求、并能优化生态环境的复合载体,使陵园外部空间产生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Relph,E.Place and Placelessness[M]. Londen:Pion Limitied,1976.
[2] 乐嘉龙.外部空间与建筑环境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 邢其敏.建筑环境观赏[M].北京: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6] 傅伯杰,陈利顶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