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顿 李凤兰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植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以学科最新进展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兴趣;能力
植物学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生物、园艺、草业等专业的必修课,在多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该课程教学成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许多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讲授内容压缩和调整的力度都比较大,植物学的教学课时数也从120学时调整到80学时。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将必要的知识点讲透,又要注意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对于教师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结合自己植物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植物学教学中贯穿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植物学的前提条件。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体现植物学课程特点
植物学是以实验为手段的基础性综合学科,研究涉及领域包括植物的组成、形态结构、类群特征、群落演替、生态层次、生命活动规律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与细胞分子生物学并列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学科和前沿学科,对揭示生物,尤其是植物的生命本质、生存发育机理,对于指导农业生产,解决人类的衣、食、住、行、用以及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植物学具有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记忆而又极富实践性等特点。
在当今植物学领域知识内容迅速膨胀的形势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其直观性强、效率高以及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迅猛地进入课堂,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学时数中,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定理、结构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演绎过程、多维图形等,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授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早前期带的产生,根尖部位凯氏带的作用,根和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次生生长,被子植物花粉粒和胚囊的发育、双受精过程,各类群代表植物生活史、植物演变等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这些过程,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学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植物学有关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正对世界范围内农林作物的耕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强化植物学经典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选择适当的切入点,结合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和环境污染、能源等重大问题及教师的科研课题将最新研究动态、成果或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例如,在介绍被子植物雄蕊的发育与构造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雄性不育研究方面的最新报道,如非正常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引起绒毡层细胞发育阶段的异常变化,导致花药不能正常开裂,从而产生雄性不育的现象。
又如,在介绍木材三切面时会提到年轮的概念,年轮的产生是维管形成层每年季节性活动的结果,以往,人们是通过数年轮的方法来鉴定树木年龄,但这样会对树木造成很大伤害,近年来,科学家利用14C技术和CT扫描的方法来测定树木年龄,这些方法虽然会降低对树木的伤害,但存在测定误差较大的问题。随着端粒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有望借助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的关系来推测树木的年龄。
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一些热点问题,如:世界能源与粮食危机、全球温室效应问题,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等,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争先发言,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总结,学生印象深刻。
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植物学科与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学生不仅要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才能学得好、学得活。因此,在植物教学中除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外,尚须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能力培养。下面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植物学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随着高校宏观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增设许多新课程,使得植物学原有的教学时数大为缩减,在有限的时间,教师不可能讲授所有的植物学知识。因此,在植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预习、复习以及植物学课外读物的阅读均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得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求知心强,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和发展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鼓励、引导便可达到。
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如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术语,在教师讲授后,学生需要有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师课堂讲授后、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小专题,如收集校园内不同的果实类型、花序类型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完成小专题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比较好的网络资源,使相对有限的植物学教学资源得到扩充,便于学生课后浏览。学生通过课后浏览,便可学到更多植物学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内容,发放一些课外阅读资料,特别是关于植物学的外文阅读材料,这样不但为课堂教学做了有益补充,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学专业词汇。
2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操作,进一步加深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使学生牢固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基础的实际动手能力时,教师首先要有熟练的基本功,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操作、多练习,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发现错误之处,要立即纠正。如显微镜的使用技术,生物绘图的方法,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新鲜材料的解剖、植物的鉴定检索等,教师不仅要会做,还必须有很高的技巧,只有这样,辅导学生时才能达到应答自如。
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彻底改变过去以永久制片为主的观察模式,增加一些促进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如给学生一段木质结构材料,让学生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木材切片机自己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判断是老根还是老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掌握根与茎构造上的区别。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散的、能动的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毕业后的工作,都需要有一种能在纷杂的事物中能迅速理出头绪、把握住要点和关键的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富有启发式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
例如在植物大类群及被子植物分类形态术语的学习中,为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从枯燥的概念中走出来,我们让学生通过编制检索表的形式把所学的知识穿起来,把各大类群之间的区别点和形态术语中各种概念之间的差异找出来。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时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较得要领,很快就能完成一个思路不错的检索。但平时学习不得要领的、学习吃力的学生在编制检索时也非常困难,这反映了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强化了这方面的训练。实践表明通过编制检索表的形式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植物大类群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果实、花序、雄蕊、雌蕊等形态术语的内涵更清晰了,而且在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编制检索的过程可有不同的路径和思路,因此也是凸显学生个性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时间进实验室参加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这是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会促进他们去思考、去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们都反映来实验室参加科研实践,不但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提高,而且理论知识也更加扎实,在实验室中学到的比课堂上接受的东西要更加直观和深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设想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他们的设想目前看来还显稚嫩,理论意义也未见得有多深远,但这却是非常宝贵的具有原创意义的闪亮的火花,是值得爱护和支持的。他们已经成为我们植物科学实验室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到来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促使教师知识更新、不断学习。教师必须面对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启发引导学生,更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习,形成宽松的学习气氛。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