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2009-05-21 04:03赵希文齐晶瑶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周 玉 李 旦 赵希文 齐晶瑶 朱 宁

摘要:特色办学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工程教育特色,注重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提升理念,创新文化,加强教学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努力探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特色办学;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作为国家学习前苏联教育的样板,为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国家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89年,是实施工程教育的89年。虽然几经时代变迁,学校由单科性的工科大学发展为理工为主,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但工程教育仍是学校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

一、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

1继承与发扬“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的校训,强调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的过程。“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体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思想。规格,主要体现在教学文件的制定与执行中,如学籍管理条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与教材等,“功夫”,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的5个环节中,即入学与毕业教育、课堂教学、成绩考核、作业批改、实验实习指导。在这些环节中,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教师,都必须严格、细致地下到功夫。“规格严格”与“功夫到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只有“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才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只有“功夫到家”,“规格严格”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学校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融入到本科教学中,强调“三个三工程”:第一个三,是从学校整体上要强化三才(材)建设,即人才(师资)、器材、教材;第二个三,是对教师的要求,要过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第三个三,是对学生的要求,强调掌握三个基本,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保持专业设置专门化与模块化的特色

在专业建设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依托学科优势建设本科专业,走立足航天、服务国防、军民两用之路。学校理清了继承与发展、拓宽专业口径与保留优势特色专业方向的关系,坚持通用与国防并举,传统与现代交融,依托强势的通用工科发展建设国防专业,在传统专业交叉领域寻找新的专业方向生长点,高起点办学,走特色之路,在国家历次大幅度调整专业过程中,我校都没有以简单的停、转、并的态度对待,而是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国家设置的框架,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保留具有我校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方向,设置特色鲜明的专业模块课程,而对已具有雄厚实力,在国内占据了优势地位的专业方向申请目录外专业,如“焊接技术与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等。此外,我校还率先设置了理一工、文一经等双学位专业,开辟了培养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新路。我们认为,专业口径的宽与窄,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传统特色与优势以及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在宽厚基础增强后劲与强化专业教育提高实践能力上手快两方面兼顾,避免专业口径一味拓宽,专业教育弱化,社会又没有职业培训系统与之匹配而造成供求错位的弊端。

3注重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我校在发展历史上,受前苏联办学模式和前苏联专家影响很深,充分借鉴了前苏联高等工程教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我校坚持这一人才培养特色,始终坚持厚基础和宽平台并重的设课原则,正确处理加强基础和拓宽专业口径的关系,培养方案不仅设置了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课,而且注重拓宽专业口径设置较宽面向的技术基础平台课,同时,强化了专业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育,强化实践环节,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的优势,促进创新教育。通过推进导师制,设置“创新研修课程”,实行毕业设计一年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使学生尽早进入专业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成为课题组的初级成员,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走特色办学之路

理念是理性实践活动的最高境界,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教育理念的直接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产生于学校传统与特色的土壤中,高等学校只有不断地反思和觉醒,才能形成教学特色和学有特长的教育理念。哈尔滨工业大学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人格、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在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制度上下大工夫,学校坚持在继承和发扬学习前苏联管理规范严格和本校“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优良传统的同时,学习借鉴欧美等国家学术民主自由创新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倡导严而不死、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理性张扬个性、教育管理柔性化、坚持特色办学的教学理念。

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1提升理念,创新文化,以一流的标准思考和实践

理念与文化在决定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具有引领和方向性的作用。因此,全校各个层面的工作都应在精英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规划和设计,以一流的标准和要求思考和实践。要将这个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蓄,营造利于杰出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要进一步巩固教学的中心地位,树立教学是教师工作第一要务的观念,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统筹考虑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博采众长,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依据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选择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专业为参照,充分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科学制订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平稳对接、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社会需求,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认真分析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的优缺点,提出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适当减少课内学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活动空间,增加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针对新的课程体系,编写高水平的优秀教材,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优秀教材。

3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和实践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渠道,要按照专业发展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用学科前沿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从课堂教学质量抓起,摒弃照本宣科、灌输式教学模式,推广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设计质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彻底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推行重能力、求创新的累加式考试方式。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尽早参与研究工作、学习和研究并进的教学框架,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奠定科学创造的坚实基础,学习国外一流大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辅助环节,在作业设计,试卷设计、考试方式、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反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和要求。

4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的资源优势,加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选择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建设方面广开思路,有效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注重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动其他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工作,

要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在前期已有基础上尽快全面开展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开设国际规则类、工程项目管理等选修课程,为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支持。

5推进合作办学,探索工程教育新模式

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程教育模式,调动一切力量,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开辟有效的互惠互利途径,为教师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便利,为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基地;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评估、承担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工作。

继续发挥我校工程教育对俄合作的优势,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跨国公司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人才和提升、发展当代工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6倡导个性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要协调处理好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积极推进各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加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大对实验学院本硕连读学生的扶持力度,借鉴、学习国内外经验,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高起点、全过程”综合设计培养方案,做好本、硕、博统筹一体化,注重个性化培养和柔性化管理,优先提供课题及经费支持,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优才优育。要特别注重贯彻国际化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提高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效果

第一,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学校74个招生专业中,依托国家重点学科设置的专业40个,省部级重点专业33个,土建类6个专业均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绝大多数工学类专业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积极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已有248名学生在获得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的同时,还取得了国际焊接学会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方向的一部分学生将获得热处理工程师证书。

第二,工程实践教育平台进一步完善。我校已建成由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世行贷款实验中心、1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3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4个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245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构成的高水平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第三,质量工程成果显著。我校抓住国家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机遇,加大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几年来,我校共有6人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校共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9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19个、二类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0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1种。

第四,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丰硕。2000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ACM、“挑战杯”等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得奖励436项,近三年,本科生申报、获批专利30项,2004年,我校本科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研制的“磁偏转式烹饪油烟净化装置”获得法国巴黎尤里卡万国发明博览会最高奖,“电吸引电离纯水再生离子交换树脂装置”获香港国际科技发明博览会金奖。2006年,三名本科生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北京)金奖。2004-2008年,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本科生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49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在2008年全国首届大学生创新论坛上,我校本科生主持的“四足爬行与轮动机器人”从全国60所高校展出的244个精品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十大“我最喜欢的项目”大学生创新成果第二名。

近年来,我校有近40%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派遣学生中,有65%到各大省会城市就业,65%左右到航天、电子、汽车、能源等基础性行业就业;到国防、航天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有30%左右的学生到国防系统就业,我校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坚持弘扬传统,与时俱进,海纳百川,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经验,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继续走强化工程实践、注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责任编辑:杨裕南]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