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艳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金融管制的放松。利率、汇率波动性明显增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不断增大。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著名金融机构,如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德国金属期货公司、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都由于对市场风险管理不善,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遭受了巨大损失甚至倒闭。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为国际国内商业银行重视市场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越来越意识到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市场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
一、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种类
一般认为,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不利性以及和收益的对称性。
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未来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进而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一般而言,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反映在市场上,就造成了市场在很短时间内的急剧波动,因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或操作风险等相比,往往更加复杂,更加隐蔽和突然,危害程度相当大,会引致系统性风险导致银行倒闭。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有以下几类:
1,按账户类别划分: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银行账户中。交易账户主要包括因交易目的或是为规避交易账户其他项目风险而持有的可以自由交易的金融工具和商品头寸。银行账户包括除交易账户外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运用剩余资金购买金融工具所形成的投资账户)。
2,按风险类型划分: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1)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的变化和资产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经营收益和净资产价值带来的潜在影响。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2)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特别是汇率出现与预测方向相反的大幅波动,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汇率风险也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风险。
二、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使用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目前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工具包括:
1,风险价值法: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度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通常是95%或99%)下,在给定的持有期间内,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因子发生变化时,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的损失。
风险价值通常是由银行的市场风险内部定量管理模型来估算。目前常用的VAR的基本计算方法有3种:方差一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洛法。现在,风险价值已成为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也是银行采用内部模型计算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主要依据。
2,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市场风险要素(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可能会对银行的收益或经济价值、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
3,久期分析: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经济价值影响的一种方法,即利率水平发生一个小幅波动,某一资产、负债及表外衍生工具及银行整体经济价值将产生的百分比变动。
4,外汇敞口分析:衡量汇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影响的一种方法。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错配。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进行敞口分析时,银行应当分析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以及各币种敞口折成报告货币并加总轧差后形成的外汇总敞口。外汇敞口限额包括对单一币种的外汇敞口限额和外汇总敞口限额。
5,限额管理:在风险定量计量的基础上,国际商业银行主要运用限额管理方法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
市场风险限额主要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及止损限额等,并可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还可以按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进行分解。
交易限额:是指对总交易头寸或净交易头寸设定的限额。
风险限额:是指对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所计量的市场风险设定的限额,如对内部模型计量的风险价值设定的限额VAK等。
止损限额即允许的最大损失额。通常。当某项头寸的累计损失达到或接近止损限额时。就必须对该头寸进行对冲交易或将其变现。
6,情景分析: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结合设定的各种可能情景的发生概率,研究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在特定情景下的压力损失。情景分析的实践设计方法有两种:历史情景分析和假设情景分析。
7,压力测试:是分析最不利市场情形下(在极端情况下)对银行承担的最大损失金额进行的模拟。银行应当通过压力测试来估算突发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可能对其造成的潜在损失,如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剧烈变动、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发生意外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或者几种情形同时发生的情况。压力测试应当包含定性和定量分析。
8,事后检验(Back Testing):是指将市场风险计量方法或模型的估算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益进行比较。以检验计量方法或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并据此对计量方法或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背景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的源头来自于巴塞尔资本协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但是只强调信用风险,也就是资产特别是放款部分的信用风险。一直到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再提出修正案,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加上了对市场风险做风险计提,还要拨备资本。因此,自1996年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之后,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市场风险部分。
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环境日益复杂。为适应复杂多变的风险状况。1999年6月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和第二稿。由此,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出现了显著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
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并力
求把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面临的风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市场风险的监管
市场风险的增大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使国际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计量与控制。国际银行业风险管控意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提升,各种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以及风险管控的模型逐渐完善,银行业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才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巴黎银行成立了由首席运营官或相关顾问牵头,以风险管理部为基础的市场风险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决定相关重大事项。在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上,巴黎银行主要采用4种方式:市场风险限额(包括风险价值限额体系、普通限额体系);内部VAR,模型系统(即MRX系统)、压力测试限额管理、普通限额管理等。法国兴业银行则要求负责内控的团队与交易员一起工作,而全球支持团队主要负责风险确认模型、垒球汇报机制、信息系统管理。
(二)国内背景
1,利率和汇率的改革步伐加快
我国早在1993年明确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并先后放开了对多种利率的管制,如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等。同时,汇率改革也逐步推进。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使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又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升值2.1%。利率调整的加快和汇率的持续升值使对市场风险缺乏良好管理经验的中国各主要商业银行开始面对不断增大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2,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相继出台
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市场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下,银监会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和要求。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等一系列与市场风险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经验,提升了我国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意识并督促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监管水平。
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起步较晚
与国际银行业日趋成熟的市场风险管理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市场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中最薄弱的领域之一,
2,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利率和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较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对市场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市场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离风险防范的要求甚远。
3,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计量方法等方面有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与控制方法、工具、系统滞后或缺失。不能适应市场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化的要求。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国际主流的风险价值(vAR)分析方法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能充分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的实践。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数据信息不完备
数据是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生命线,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做好市场风险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前提。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数据质量不高,有些甚至是明显失真的或是无效的数据,往往会导致市场风险管理失败。
5,市场风险管理体制不合理及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未成立专门的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一般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涉及到资金业务与非资金业务时,风险管理部门也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并且,绝大多数银行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难以达到市场风险管理要求的对市场风险及时识别、量化、模型化以至有效预防的目的。
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获利的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是立身之本。建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是执行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保证。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就是要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包括个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推行涵盖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引导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的发展。
2,建立全新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一个独立、高效、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由董事会、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以市场风险管理的支持部门为辅助。与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紧密联系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董事会到业务层面自上而下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风险管理责任。近年来,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都对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和设置,力争尽早成为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全面接轨的商业银行。
3,提升和改进市场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应广泛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和量化模型,将市场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同时运用到市场风险管理中去。例如,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VAR等方法测度市场风险;还可以开发有关市场风险管理软件以完成业务的自动化及动态分析;并且,应当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和推广全面衡量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在内的一体化分析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4,加快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风险分析、计量及监测,要求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多种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检验等,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完备、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持市场风险的计量、检验和压力测试,并时时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提供市场风险的相关报告。
5,重视市场风险管理监督系统建设
按照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监察与控制体系,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督系统,目的在于促使商业银行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内部的制度、程序。确保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6,建立有效的及时报告机制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市场风险应急机制、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清晰有效地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7,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人员利用现代量化技术管理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以及专业人员匮乏的现象,各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风险管理团队,这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必须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在实际风险识别、计量、分析、管理工作中能熟练应用金融风险的度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