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2009-05-19 07:16张传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5期

张传开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人民; 精神支柱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蕴藏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总结,特别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的概括和升华。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团结和凝聚当代中国人民的粘合剂,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

中图分类号: D61;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5049704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Spiritual Prop for Chinese People

ZHANG Chuankai(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hinese people; spiritual prop

Abstract: The modern Chinese peoples spiritual prop i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Not only does it inheri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but also it carries forward Chinese ethos. It is a theoretical conclus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practice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last 30 years. It is the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socialist ideology, glue of Chinese people and spiritual power to revive Chinese nation.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团结和凝聚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1]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瑰,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2]指导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有了旗帜,就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指导思想是一个国家的行动指南,有了指南,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理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追求,是一个国家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目标、思想基础和前进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与现实中凝聚成的国魂,是这个国家奋发有为、追求进步、挽狂澜于既倒的精神支柱。荣辱观是一个社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浓缩,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立价值标准,提供

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包含上述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内蕴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之中,成为支撑起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任何国家都有自己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柱,只不过其内涵有所不同而已。

素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的英国,以“ 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团结”的核心价值观统领其经济社会发展,使其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基础上保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韩国在20世纪后半叶打造了一个“汉江神话” ,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于“新兴工业国”行列,支撑这样一个神话诞生的正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蕴的韩民族精神。同样,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灾难之后,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其中不仅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而且有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体现在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政治和军事等硬实力上,同时也体现在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上。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同硬实力同等重要。软实力中的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艺术熏陶力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主要内容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它以其价值的整合、导向和认同功能对全体社会成员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凝聚作用。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冷战时期以单一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力量为考量标准的理念已经过时,文化作为民族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博弈的重要领域。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已成为各国之间博弈的新支点。世界正在改变着中国,中国也以自己的方式在改变着世界。这其中,文化的影响力特别作为文化核心和灵魂的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软实力,实质上就是一种特定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支撑这个民族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心骨,是实现这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

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进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社会主义只有在改革开放中才能绽放出勃勃生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精神支柱;走改革开放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继续解放思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的时代命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鸦片战争之后,苦难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奴役,“维新变法”、“共和制度”、“三民主义” 等等,都未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30年前,中国同样面临着又一次生死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全盘西化?苏联的改革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从而付出了惨重代价。我们既没有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也没有盲目西化、放弃自我,而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相通,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她是具备了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影响并改造着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否定、自我升华,并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将自己的理论根基深深植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从中汲取养分,提取精华,充实自身的内涵,丰富着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开花、结果,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和消解,也不是外来文化的简单移植,而是一种文化融合,其成果就是生成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她指导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与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共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之中的。其形成、发展到完善是一个同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有“海纳百川” 的胸怀,兼蓄并包各种意识形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必需的文化生态,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真正发挥作用的需要。

任何特定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都是本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都打上了本民族所特有的烙印。因此,我们不能一味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普世价值”,脱离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所谓“普世价值”只是一种思维中的虚构。价值总是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它所反映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同一种事物,对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来说,意义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价值总是具体的。一个社会价值观的内容、人们形成价值判断的标准,归根到底是随着这个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主体可能会赋予同一个客体以不同的价值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个主体也可能会赋予同一个客体以完全不同的价值内涵。

在当代中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利益折射在人们心理上就形成了振奋人心的核心价值。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形成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利益的实现就会落空。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肩负着团结人民、凝聚力量的重大使命,担负着武装全党、鼓舞斗志的光荣职责。我们不能无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条件,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观念、模式和思想话语,更不能以所谓的“主流文明”来规制中国实际。这是事关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西方敌对势力明白中国不会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便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军事威胁论”到“中国经济威胁论”再到“中国政治不确定论”等等,对中国指手划脚,进行“围堵”和“遏制”。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勇往直前。中国的改革是在敞开国门、面向世界的环境中进行的,中国的发展模式既汲取了世界先进经验,又有自身独特心得。中国模式既具有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我们发展壮大,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既是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又在中国社会现实中不断地发展和升华。它作为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行动指南,引领着中国社会的现实运动。

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最大贡献,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理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演化,而是客观现实运动和发展在理论中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理论,也是现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最大现实,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将现代化、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三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这是一场极其特殊、复杂和艰难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当代中国人民精诚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这个伟大实践的动力和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全面渗透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向世人展示,中华儿女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坎坷历程中,依靠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30年创新的辉煌昭示国人,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最强大的动力。没有人能够保证未来的改革开放道路会是一片坦途,但是我们已经经历了风雨的吹打、危机的考验和灾难的磨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中华民族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强大。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脚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在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劳勇敢、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崇尚和谐的优秀思想;养成了刚健自强、坚韧不屈、智慧敦厚的民族品格;孕育了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浩然正气,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放眼中华民族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每当历史关键时刻,支撑我们渡过难关的就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魂。它激励着华夏儿女在面对苦难时百折不挠;面对落后时自强不息;面对未来敢为天下先。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内蕴在国民心中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精神气质、思想面貌和社会风尚的综合体现,也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突出表现。胡锦涛指出:“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精神奏响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赋予我们民族厚重,时代精神赋予我们民族崇高。历史厚重感和时代崇高感塑造着民族的主心骨,有了它,这个民族就会坚不可摧、无往不胜。2008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有机结合,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升华。正如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信中所说的:“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支撑民族大厦矗立的基石,它通过内化为人们的价值信念,进而外化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成为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动力,成为民族之魂。

20世纪,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并正在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21世纪,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世界的主旋律,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会进一步加深。我们要以健全的心态,持以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融入世界舞台。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荣辱兴衰,悠久的历史所赋予的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结出累累硕果,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2]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95.

[3] 胡锦涛.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重要演讲[N/OL]. (20060422)[20090830].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4321342.html.

[4]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9.

责任编辑:陆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