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守礁战士面对面

2009-05-15 15:57
环球时报 2009-05-15
关键词:教导员军犬官兵们

本报赴南海特派记者 刘 斌

对于绝大多数在内陆居住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南沙岛礁上的生活。常年高温、高湿的气候,让人一天到晚身上都是湿漉漉的;不仅饮用水限量供应,洗澡、洗衣服也要精打细算。驻守南沙的官兵生活条件艰苦、内心孤独寂寞,但他们每时每刻都处于战斗准备之中,他们是保卫中国海洋疆土的卫士。

换防一次在海上漂了25天

守卫南沙苦在哪儿?一名守礁战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一次他从礁上换防回岸途中,由于突然出现台风,补给舰从接上他到返回基地,走走停停整整用了25天,他下礁的3个月调整期已经用去1/3。换防一次尚且如此,更别说恶劣的自然条件、与世隔绝的孤独。更重要的是,南沙的环境十分凶险,这里20年前发生过“赤瓜礁海战”,现在仍有各种不明船只随时来袭。

南沙守备部队的后方营地坐落在湛江市郊。接受记者采访的南沙守备部队卢政委是个“南沙通”,在守卫南沙时他还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守礁日记。他对记者说,南沙守备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卫南沙的我方岛礁,无论干部战士,都要定期轮流上礁。

从兴奋期、平台期到烦躁期

一般来说,普通士兵3个月上礁一次,每次守礁3个月,但有时因为人手紧张,很多战士一守就是半年,最长的会待9个月。3个月、6个月,是什么概念?守卫渚碧礁的赵教导员曾研究过官兵守礁3个月的心理变化:第一个月,主要是熟悉工作、了解战友,初到一个新环境,难免会有新鲜感,人的心情也相对比较愉快,这叫兴奋期;第二个月,进入按部就班的训练、值勤、生活,守礁进入平台期;第三个月,官兵对礁上的事物逐渐丧失新鲜感,甚至感到厌倦,这就是烦躁期。

从礁上回来的官兵也不容易适应陆地生活,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人的反应明显迟钝。守礁前放在营房里的物品想不起放哪儿去了;听到别人喊自己名字也没反应;乘公交车时会觉得街上的物体移动速度特别快。卢政委对我们解释,这主要是因为礁上空间有限,有的大礁活动面积达4000平方米还好些,可以散散步、打打球,小礁通常只有孤零零一个高脚屋,能活动的区域只有十几平方米,困苦可想而知。守卫过渚碧礁的战士小李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在礁上待了9个月,后来用了1个月才适应陆地生活,才敢上街。一位负责过西沙、南沙工程建设的老专家告诉记者,当初曾把一只军犬带到西沙,想测试其对孤独环境的承受力。刚开始军犬叫得极凶,到了第八个月它就不叫了,再往后开始脱毛,眼睛也变得无神,军犬彻底没了精神。不过,现在部队与外界的联系明显增多。像中央电视台的几套节目都能收看到。礁上部队还有一个可看新闻的网络系统,虽然不能向外发信,但起码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能了解到。

洗漱、洗衣服只能用雨水

在礁上吃喝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带叶子的蔬菜和水果能保存一个月左右。到了第二个月,官兵们就主要吃土豆、南瓜、冬瓜这样的菜了,越往后餐桌上可调剂的东西越少,到最后一个月就是以冻品为主。不过,礁上的食品一般都有余量,即便补给舰不能按时到达,维持生活没问题。我南沙岛礁由于没有淡水,官兵们现在主要是喝淡化海水。而日常洗漱、洗衣服则是接雨水,无论晴天雨天,每人每天只有一桶水。

赵教导员对记者说,礁上官兵的生活内容与陆地上没有太多区别,每周一至五是正常的训练,除了周三晚、周末有自由活动时间,其他时间不仅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更要站岗值班。据官兵们介绍,对中国人驻守的几个南沙岛礁,越南船只时不时会搞一些迫近的动作。中国的守礁部队有应急的细则,比如根据大礁、小礁,有不同距离的警戒线,制定了外国船只只要进入警戒线,守礁部队要先对空发射信号弹警告,如果继续迫近对空鸣枪,再近实施驱赶的详细规定。一名守岛军官说,我们不想挑起事端,但谁知道对方来船究竟要干什么。其实,越南就是想通过不停地试探来摸清中国守礁部队的行动底线。

赵教导员说,“作为军人,我们不怕牺牲,但看到别的国家在这里肆无忌惮地开发油气资源,我们感到很心痛,这是我们的国土啊!”这让《环球时报》记者想起一位守卫南沙多年的老兵的话:守卫南沙的官兵的确辛苦,但守礁之重绝不仅在于苦,这是我国对南海主权的捍卫,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这一点。▲

猜你喜欢
教导员军犬官兵们
礼堂
赞“时代楷模”张劼
十八岁当兵到部队
到!到!到……
双语图片
鲜为人知的中国军犬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