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
我在9岁时上台唱戏,演的是京剧“四郎探母”,我演后半段的杨四郎。
一群10岁上下的小鬼,要公演“四郎探母”这样的政治宫闱丑闻剧,实在奇妙。
要是换了别家小学,大概校庆同乐会上,乱七八糟瞎演一场也就够了。
我念的这所小学,状况不太一样,校长是京剧的大行家,校长找记者来看彩排,拍剧照,印节目单,我们在容纳千人的剧院公演,面对满场大人观众,第二天再被报道一番。
我们这张“演员表”,很可能是“四郎探母”演出有史以来,最古怪的一张演员表了。
演员表上,“杨四郎”有两个演员,可是“候补杨四郎”有8个演员!
而“杨四郎的外国妻子:铁镜公主”有1个演员,可是“候补铁镜公主”也有8个演员!
这张演员表看起来真的很吓人,不像京剧演出的演员表,反倒像自杀特攻队的队员名单,仿佛每5分钟就会阵亡一名,需要马上递补,非常悲壮!
事实当然没有这么悲壮,杨四郎之所以会有两个人演,是因为:我演后半段的杨四郎,另一个同学演前半段。
至于“候补杨四郎”,“候补铁镜公主”,为何会各有8个演员?
其实是因为所有扮演“龙套”和“宫女”的同学,都不方便明摆着就是扮演“龙套”和“宫女”,所以需要另创头衔。
这些演“龙套”和“宫女”的同学,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大有来头,不是大官,就是耆宿,不是富商,就是名流,为了得到这些爸爸妈妈的捧场,也让他们方便邀请亲友来看戏,校长英明地决定:不宜逼他们接受自己的小孩在“四郎探母”里,演的是8个一组的龙套宫女,改说成是“候补杨四郎”和“候补铁镜公主”,做个面子,不必说破,花花世界,皆大欢喜。
光是一张演员表,已经让9岁的我,充分体会了大人社交应酬的王道:“你给别人面子,别人才会给你面子。”
不愧是有名的小学才学得到的课程啊……
(史顺利摘自《博客天下》
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