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业华
摘要: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审美教育不仅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德育功能,还具有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功能。因为在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其观察、想象能力以及思维和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关键词:审美 教育
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在于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的审美活动,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促进他们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形体美,增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使他们为维护和创造美好的事物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增强审美意识、强化审美感知、提高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中学生来说,阅读既不再是一种机械的文字认读,也不只是一种将书面信息进行简单的接收、转化和储存的单向“信息处理”过程,它还是一种“对书面信息符号所含内容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过程”。因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阅读过程中伴随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多方面的活动。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如对事物的形
状、色彩、光亮、空间、质感、强度等要素组成的整体性反映的知觉,在审美感知中,主体辨别事物的美丑,做出审美判断,并产生愉悦或是厌恶的情绪体验,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审美活动是由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几个心理要素构成的一种和谐的动态组合,并因此而形成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发展审美创造力等。在这些心理要素中,审美感知既是整个审美过程的起点,也是其它审美心理要素形成的基础,因而如何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对象、强化审美感知过程,便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之所在。而要在审美主体身上产生审美感知,进而形成审美经验或感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等等,都只能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系列感官相互作用来实现,即只能通过主体的视觉、听觉及其它感官系统的直接参与来实现。也就是说,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或创设大量丰富多彩的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感性直观材料,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积累足够的审美经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确立科学的审美判断标准,形成独具个性的审美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审美情景
利用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规则的形体、优美的声音以及和谐的画面所具有的天生的喜爱倾向,在课堂中通过播放音乐、显示画面、放映电影及其它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文本所提供的审美对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审美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赋予审美感知过程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脉搏,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再现或帮助再现其情其景,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其成为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美的切入点,升华文章主旨,陶冶学生情操。这种直接运用音乐来创设课堂审美情景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准确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内容提供了帮助,也为学生发现和感悟文本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因素,丰富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巧用实物挂图
中学语文教材虽以文学作品为主,但毕竟还有很多非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虽非文学鉴赏的主要对象,但若教法得当,也可以用来作为丰富学生审美感知的基本材料,作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对象来处理。毕竟如前文所述,记叙文中包含着人物美、人情美;说明文中包含着语言美、科学美等等。各种非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适合于通过实物、模型或挂图、幻灯一类的直观教具来进行。该类教具的最大特点是形象逼真、色彩鲜明、重点突出、直观性强。运用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审美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重视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主要工具,它集多种媒介的功能于一体,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等功能。多媒体所具有的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小为大、化抽象为具体的独特功能,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它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加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在多媒体所特创的生动逼真的审美氛围中,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感受,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优越的条件。
二、讲究语言艺术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地记叙、鞭辟入里的议论、绘声绘色的描写、沁人肺腑的抒情以及激动人心的朗读,无一不体现着语言的艺术、无一不传递着美的信息、无一不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因而如何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享受中华民族语言美的机会,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美感,是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中老师那种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激情饱满的课文朗读,能够使作品潜在的各种审美意蕴通过声音的媒介,透射到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寄托于作品之中的爱恨情仇等等,有力的铭刻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而让学生模仿、尝试的各种有表情朗读,更能使朗读者情不自禁地步入一种难以言表的审美境界,达到以己之心体验作者和作品人物之心,以己之情表达作者和作品人物之情,以自己的复杂的心理感受体会作者和作品人物的心理感受的审美效果。不仅将大大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能通过这种以语言为载体而产生的心灵的撞击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审美感知、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所以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大力贯彻审美教育,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美育手段,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使学生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并逐步提高其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逐步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