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春
【摘要】:假日酒店公司创始人凯蒙斯·威尔逊的名言是:优质服务是构成最终胜利的因素。随着饭店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的日趋成熟,顾客对饭店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质量成为饭店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在旅游业内,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消费者越来越强调“高质量的服务”,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旅游者在众多的旅游饭店企业中选中某家企业。因此,酒店的使命就是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客人的需求。如何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是酒店管理者的共同目标和基本追求。本文通过对服务质量及其相关概念下定义,来阐述服务质量在酒店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酒店服务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此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酒店现状的分析来研究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服务质量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酒店服务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推动着国际知名酒店纷纷入驻中国,与国内的酒店行业形成了新一轮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内外竞争压力,各酒店该从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提高酒店的入住率,增加酒店的营业额。
早在20世纪90年代,ISO/TCl76制定并发布了IS09004.2《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第2部分:服务指南,借以知道各类组织,尤其是服务组织科学有效地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从服务业诞生,服务质量这个名词就—直跟随着服务,用以衡量服务的好与坏,表达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由于酒店产品是由无形产品和有形产品组成,对于无形产品很难定出一个明确的标准,有人认为宾客满意程度就是服务质量的标准,可是宾客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各的要求,因此宾客满意程度有高有低,它不是一个明确的稳定的标准。所以我们要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概念以及对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从而来确定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服务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酒店服务可定义为酒店员工以设备设施为基础,以一定的操作活动为内容,以客人需求为目标,倾注员工感情形成的行为效用的总和。
酒店服务质量,即酒店以其所拥有的设施设备为依托,为顾客所提供服务在使用价值上适合和满足顾客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根据饭店服务质量的定义,饭店所提供的服务既要能满足宾客生活的基本需要,即物质上的需求,还要满足宾客的心理需要,即精神上的需求。酒店质量实际上包括有形产品质量和无形产品质量两个方面。有形产品质量。首先,酒店设施设备的质量。设施设备是酒店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酒店各种服务的依托,反映了一家酒店的接待能力,同时也是服务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酒店实物产品质量。实物产品满足顾客的物质消费需要,通常包括菜点酒水质量、客用品质量、商品质量、服务用品质量等。再次,服务环境质量。通常要求是整训、美观、有序和安全。无形产品质量。是指酒店提供服务的使用价值质量,也就是服务质量,包括礼节礼貌、职业道德、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及安全卫生等。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因素,即硬件的数量、性能以及各硬件之间的组合效果,二是人的因素,包括酒店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仪表仪容、服务态度、服务技术等。酒店顾客的需求状况、消费经验、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客我互动状态。酒店的许多服务工作必须客我双方互相配合、合作才能完成,只有服务人员的主动积极与努力是不够的,顾客要得到完美的、符合自己愿望的服务必须参与服务过程,主动与服务人员配合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状态,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完善的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其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酒店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高度的“顾客”意识,顾客是酒店的真正“老板”,“顾客至上”应是酒店必须遵循的宗旨。
服务质量具有时间性、方便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审美性、功能性、文明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可以直接影响服务质,所以我们可以从服务质量的特性出发,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二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现状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的服务质量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升,但与日本等酒店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国内各酒店服务质量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与日本酒店服务质量的比较,来分析我国酒店服务的现状。
1“客人至上”的工作原则不到位
“客人至上”这样的口号我们已经提出多年了,但可以说,享受过日本酒店服务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学之于中国,晓之于日本。当你光顾他们的酒店时,总服务台若干人已在门外鞠躬迎接你,接过你的行李,把你的车开到停车场,引导你进入楼内。客人来到一个陌生的酒店,为了不使客人感到拘束,服务人员会主动的与客人搭讪,一路上不会使客人感到沉闷,所以客人一到酒店就沉浸在热情的气氛之中。当客人离开酒店的时候。酒店要组织欢送队伍,鞠躬致谢,就连挥手都要挥到直至客人看不见为止,表现出一种眷恋之情。多年来,国内很多酒店员工服务工作缺少主动性,“微笑服务”开展不起来,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客人至上”的工作原则没有彻底贯彻,从而使来光顾的客人并没有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由于专业人才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缺乏规范的行业劳动力水平认证及准入体系,酒店行业员工准入门槛低,与此同时由于未能成立有社会权威性或政府性质的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及认证机构,致使酒店行业招工条件参差不齐,降低了酒店业员工的总体素质水平。
2酒店员工各方面素质不到位
由于酒店内部缺乏对员工持续的培训。酒店管理者往往以为,只要在员工刚人职阶段加强训练,合格上岗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但随着酒店外部环境以及顾客需求与偏好的不断变化,如果没有对员工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更新就会与时代脱节,致使员工出现对于先进设施设备不会操作使用,外语应用水平普遍低下,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的情况。日本的服务工作之所以能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这与他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新员工上岗前,要了解酒店的历史、组织机构、服务设施等,使大家对这个企业能产生一种感情。上岗后对操作程序、服务用语、礼仪等进行持续性的严格训练,同时在分配制度上,日本酒店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做法,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干多少活拿多少钱,你的劳动价值通过劳动所得取得了一种评价。相比之下,我国酒店员工的薪酬普遍较低,特别是与宾客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工作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更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这必然会产生厌倦工作的不满心理,而且能力较强的员工也容易流失,使高素质人才对酒店望而却步,酒店员工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提高。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费雷德(Fred)曾走访了我国14个旅游城市,考察了各地112家酒店,认为我国大部分旅游酒店的硬件设施已
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酒店水平,但从业人员素质,质量管理及服务水平却落后于同行业国际水准。
3部门间的服务缺乏协调配合
酒店服务产品具有综合性。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共同提供的,酒店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程度。日本的酒店管理层次鲜明,工作分配明确,指挥系统畅通,总经理除参加日常工作的检查外,基本上不接触日常的接待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营方针、经营手段、发展规划上。日常工作主要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如总服务台是接待工作的“中枢”,它在一个月前就拿出接待任务书,向各部门预报下个月的客房预订情况,客房、管家、餐厅、俱乐部、工程等部门都根据这个预报进行人员、物资、场地等方面的准备,各部门在前一天会提出次日的住客分配表,表中包括客人的姓名、房间号、就餐标准、到离时间、宴会厅、会议室的形式、客人的特殊要求等等,整个酒店的运作都按照这张表执行。而在我国酒店行业,部门经理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部门业绩搞好,而不是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主管和一线员工在各自经理领导下进行着内部战争,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各部门之间不但没有互相配合进行修正,而是一味的推托责任。指责其他部门,尽管某个部门在某次内战中获胜,但顾客会成为这些内部战争的直接受害者,酒店最终会把客人赶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从而牺牲了整体的利益。
4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
酒店产品服务质量比较抽象。对其的控制更是难以把握。我国的酒店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意识普遍薄弱,手段和技术落后,缺乏科学、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甚至有些制度过于陈旧,和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相冲突,或是虽然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但执行不力,管理效率低下,日本的酒店在管理工作中,实行的是三面等价原则。他们通过对“工作”的分析,得出工作的完成应由职责、义务、权限三条等边构成一个全等三角形,任何不等边三角形就说明了工作没有圆满完成。所以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控制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途径。基于服务质量比一般实物产品多了无形服务的内容,而无形服务主体是人,也就是酒店员工,制定科学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规程,使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有据可依。北京喜来登饭店提出了四个质量标准:一是每当遇到客人时,先微笑,然后礼貌地打个招呼,二是用热情,友好,礼貌的语气和客人讲话,三是迅速地回答客人的问题。并帮助客人找到答案(一站停服务),四是预计客人需求,并帮助客人解决问题。这些标准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把服务给量化了,方便服务人员去执行。
5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
酒店服务产品具有综合性和质量不稳定性特点,酒店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点出错都会影响顾客对整个酒店服务质量的评分。日本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能亲临一线监督检查,管理人员可以说是无处不到、无所不看、无所不查,而目十分严格,凡是不合格的一律返工,以此来保证酒店的工作质量,出品质量,服务质量。如对房间的设备,坚持定期检查,项目共有十八项,六十多个内容,出现问题马上解决,因此设备完好率是很高的。酒店业有一个很著名的公式“100-1=0”,即一个环节、一个人的身上出现劣质服务,整个酒店形象将在顾客印象中不复存在,总之一句话,要为客人提供满意的商品。国内的酒店往往缺乏严密的质量控制系统,各质量活动未纳入统一管理,因此就很容易发生问题。
三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1创造酒店员工服务热忱
“顾客至上”必须体现在员工的服务工作中,形成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意识就是酒店员工以顾客为核心开展工作,以满足顾客需求,让顾客满意为标准,时刻准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一种意识。所以提高员工服务质量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创造服务热忱。从而使每一位进入酒店的客人,在踏入酒店大门时,都能看到服务人员亲切的微笑,热情而真诚的问候,彬彬有礼的举止,给客人一种得到尊重的第一感受和情感需求。在有这种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酒店员工的酒店文化培训,使每位员工在心底自愿的把自己当成酒店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与酒店荣辱与共。当然讲到服务热忱,不能不提到微笑,微笑是表现态度的一种重要的外在形式。
2加强酒店员工服务技能
酒店应该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培养员工具有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等方法来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对于高星级酒店的员工,应强化他们的操作技巧、外语沟通能力以及日益普及的信息化系统管理知识,通过科学培训,让新员工掌握一定的酒店行业业务知识。同时服务人员在不同岗位既要有服务的共性要求,也要有个性要求,有了这些能力,服务人员在服务时才能较好地满足客人对酒店所期望的基本要求和某些特殊要求,从而使服务人员能在酒店这个万花筒式的世界里,应酬自如,得心应手,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3注重酒店内部协调性
酒店要逐渐培育起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该组织价值观、信条、理想和外在仪式的一种积淀,以服务顾客为核心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对于优质服务至关重要。正因为它反映的是酒店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所以它能成为酒店的灵魂及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合作、团结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人员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默契的配合,若没有很好的沟通管理体系。各部门之间就会陷入相对隔绝的状态,不利于提升酒店服务工作的整体协调性。酒店可以通过推行岗位轮换制度来打破不同部门间的隔膜,打好协作的基础,也可以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促进酒店内部沟通,如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一起用餐、设立员工意见箱等都是实现内部有效沟通的具体方式。良好的酒店内部协调性能够提升员工的服务意愿,发自内心为顾客服务,而消费者在接受这种服氛围感受这种协调性的同时会提升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认同感。4提高酒店服务效率
酒店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提供的服务完成以后,进行及时访问,以获得顾客是否满意的信息。如果顾客满意,酒店通过访问可以加强顾客的满意度;如果出现服务失败,酒店就可以通过顾客提供的信息及时的进行服务补救。
对于顾客寻求的帮助,酒店可以实行首问责任制。因为就顾客而言,来酒店消费,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了解酒店中哪个事情该找谁来办,客人有权利认为任何一个员工都代表着酒店,都应为他们解决问题。为此,凡是酒店在岗工作的员工,第一个接受宾客咨询或要求的人,就有解决宾客咨询问题和提出要求的首问责任,必须尽己所能给顾客提供最佳服务,直至问题最后得到解决或给予明确答复为止。酒店若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或交叉培训活动,让每一名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全面清楚地了解酒店内不同岗位的大致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以及各个服务流程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从而顺利的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员工授权来提高酒店服务效率。由于员工面对顾客时,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及时去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和意外事件,对于这种情况,管理者完全可以放手让员工自己管理和控制一些工作,这不仅能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的尊重,让员工更有责任感。在提高了酒店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顾客体验到酒店员工负责、热情、周到的服务,顾客满意度自然也会提高。
5建立合理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酒店应设立服务质量监督的专门机构,研究评价服务质量的标准,设置评价程序,从而建立一个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使员工在服务过程中有据可依。要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关键就是要根据自己酒店的经营特色确定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只有当酒店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达到服务质量标准时,他的服务才会从基本上得到顾客的认可。
如今的酒店业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竞争也越加地激烈。这样的现实使各个酒店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因此如何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是酒店业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对于服务质量的不可定量性,使得服务质量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每个酒店管理集团都有不同的方式在改进酒店的服务质量。但是对于酒店来说,提高服务质量就是能够为酒店带来收益,增强酒店的竞争优势,所以任何可以能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方式,酒店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决策。我深信,中国的酒店业今后一定能提高服务质量,并会因此而大大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