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男
经济危机一方面给家庭消费与支出带来巨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从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是否都很必要,是否存在投入很多但收效不好的情况。或许经济危机能让家长们对自己的家庭教育重新盘点,并使家庭教育投入更趋理性化。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裁员、降薪以节省运营成本,一些家长陷入失业或收入骤降的困境。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家长们即使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孩子的教育投入也不能打了折扣。因此,追求家庭教育投入的高性价比就成为经济危机情势下的一个颇令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蔡女士曾是某公司营销负责人,2007年初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太太,在家以炒股为业。没想到2D08年的股市成了熊市,钱都套牢了。老公开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由于近来房地产业很不景气,目前收入也大为减少。蔡女士对记者说:“我们只留了两万元的活动资金,现在手头倍感吃紧。”
蔡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段时间,我常对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说,目前全球都金融危机了,家里的投资也亏了很多,让他平时省着点花。不过,儿子花钱还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他爸爸没空接送他上学时,他招手就拦的,从来没有坐公汽的念头。因为面临毕业,每周还要花钱请家教,每周末儿子照例要到西餐厅吃牛排。他去书店买书,从来都是成套地买,买了也只是每本翻几页,都没看完……反正每周花在他身上的钱不少。”
蔡女士表示,以前自己和老公俩人都工作,且收入都不错,孩子花点钱,感觉不到多大压力。现在觉得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手头的钱很快就会花完了。
估计很多家长跟蔡女士一样对经济危机情况下的孩子教育投入十分忧心,并且也很困惑:一方面家庭收入骤减,另一方面孩子的钱照花不误,这样下去,家庭出现财政赤字是迟早的事情。
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一个三口之家中,孩子的消费已经占到了整个家庭支出相当大的比重。爱弥尔幼儿教育机构一项对200户家庭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80%工薪阶层的家庭中,每月除去必要的积蓄外,一个孩子的月平均消费已经超过一个成人的日常生活消费。
数字往往最具有说服力。以一个被调查的普通工薪家庭为例,全家两人的每月总收入大约在8000元左右,而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管理费每月需要800元,日常生活开支500元,音乐、兴趣课等智能培养费每月需要600元,周末和节假日的文化、旅游等娱乐消费需要300元。这样,这个家庭每月在幼儿教育上的投资开支大约总共需要2200元左右,占家庭总收入的近1/3。
花最少的钱,办最有意义的事,这是人们所追求的高性价比。经济环境好,家长们腰包鼓鼓,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自然不太计较;当经济萎靡,家长们不得不重新盘点收入所得,他们就希望每一分钱都花得更值。
走出投资误区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并非花钱越多,效果越好,关键是要有科学的教育投资规划。
专家指出,要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投资,家长朋友们需走出几大误区。
投资误区之1:
兴趣班报得过多、过滥。往往是花钱不讨好。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孩子报了三四个兴趣班,搞得孩子到了周末也难以休息,孩子们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疲于奔命地去应付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殊不知,很多兴趣班根本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而是从家长的喜好出发。而且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而是盲目跟风,看别的家长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干脆也给孩子报一个吧。于是乎,孩子们的兴趣班越报越多,负担也越来越重。结果孩子们很累,而且极易产生厌烦心理,家长们也很可能落得花钱不讨好的下场。
家长对孩子们兴趣班的投入比较科学理性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爱好,报一至两个兴趣班即可。这样既减少了报班费用,又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一举两得。
投资误区之2:
让孩子读收费高的幼儿园。收费越贵并不见得教育效果越好。
笔者前不久曾与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聊起幼儿园的教育问题。赵老很担忧地表示,现在很多幼儿园纯粹为了牟利,根本不是在办教育。家长们被一些幼儿园的宣传材料所蒙骗,并且片面认为幼儿园收费较高,一定是物有所值的。其实不然,一些幼儿园根本没有办园资质,可能硬件设施比较好,但是教师的质量不达标。一些老师们不懂教育规律,也不懂教学方法,只是充当保姆的角色,只要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就好。
在幼儿园的投资问题上,建议家长们对幼儿园要慎重考察,“货比三家”,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幼儿园的虚假宣传所蒙骗,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规范的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一般收费水平不高,教学也相对规范。
投资误区之3:
让孩子提前学习学科知识。接触知识越早,学习效果并非越好。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金钱纷纷提前为孩子恶补拼音,写字、算术。一些幼儿园也为了盈利纷纷打出双语幼儿园、各种特色班的招牌来吸引生源。赵忠心教授指出,让孩子上小学之前过早、过多地接触学科知识,是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他说,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小学阶段再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才好。而要形成理性思维必须要有感性思维做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可现实是,很多幼儿园连孩子的形象思维都没有锻炼好,就对他们进行理性知识的灌输。这样做,虽然能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双语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往往会造成孩子上小学后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了这些知识,于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学的那些知识只是囫图吞枣,根本没有完全消化,到了小学又不认真学习,很容易给孩子的学习带来障碍。
科学的投资方法是,家长应多在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的感性教育上给予投入,比如多带孩子去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玩,多认识大自然。对于上小学后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投入让孩子增加理性知识,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在能增加孩子自我发展能力的领域多投入资金,比如,在那些能增加孩子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或创造力的项目上多投入。
投资误区之4: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造成孩子对很多东西都不珍惜。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对孩子十分宠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地步。加之爷爷奶奶辈的长辈们更疼爱隔辈人,
因此对小孩子是宠上了天,基本上孩子们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其实,这样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他们会认为一切东西都来得非常容易,而且对金钱也没有概念,认为赚钱很容易,因此将来很难懂得珍惜。
6岁之前孩子对钱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钱赚得不容易,容易出现想要很多自己喜欢东西的现象。孩子合理,必须的消费应该支出,但一些可有可无的就没有必要了,比如,已经有了很多玩具,还想买新的玩具。可以引导孩子们与小朋友们交换玩具,这不仅是一种分享行为,而且还能节省很多开支。
专家建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知道部分满足和不充分满足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同时,教育投资方向一旦确定,就不要经常变动,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持力;在加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也要特别注重儿童心理品质的培养,千万不要助长孩子任性、羞涩、孤僻和争抢的坏习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适应,抗挫折以及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
引导孩子省钱
理清误区后,家长投资要趋向理性化,但是孩子养成的花钱如流水的习惯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为此,全国妇联“全国百名专家百场报告”专家团专家、《中华家教》执行主编陈光提醒,家长此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改变花钱的方式,特别是要引导孩子省钱。
方法之1:引导孩子建立金钱概念
经济危机来临,家庭财政紧缩,全家人都有义务一同承担,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当然也不能例外。建议家长平时可让孩子多看新闻,让孩子了解经济形势变化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家长可试着在某个节假日给孩子全家一天的生活费,让他在采购过程中,学会合理花钱,从而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树立孩子的金钱概念:
在方便的情况下,带孩子一起出门采购,例如3至4岁的孩子可以在一起购物的时候,让他/她认识到钱的必要性。
当孩子纠缠买一些家长认为不必要买的东西的时候,不要骂孩子,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尤其千万不要一心软就要啥买啥,有一次就有二次,三次。逐渐纠正孩子不正确的购物习惯,有助于孩子形成节约等良好的经济概念。
方法之2:培养孩子节约和省钱的习惯
家庭生活中是很需要节约的,尤其是经济危机下。家长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所以家长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等,不浪费食物,还有积攒零钱等等。购物的时候不要急于购买,要货比三家,购买性价比高的物品。另外,建议定时定量给孩子零花钱,孩子要的东西,让他拿自己的零花钱买。
朗朗的妈妈告诉记者:“我家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钱很节约,而对父母的钱就不节约。比如,有一天下雨,他让我们去学校接他,我让他搭出租回来,结果他以为要花自己的钱,最后选择走回来的。他在外面买水喝,瓶子从来不丢,都是拿回家攒着卖废品,增加自己的零花钱。”
小杰的妈妈对记者说:“我家孩子现在看书养成了习惯,买一本看一本。我们还为他在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他每周去借一次书。这样自己掏钱买的书很少,还保证拿到手的书都看了。”
经济危机一方面给家庭消费与支出带来巨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能让家长们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是否都很必要,是否存在投入多、收效不好的情况。经济危机或许能让家长们对自己的家庭教育重新盘点,投入更趋理性化。
(责编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