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冬冬
金秋送爽,鲁北大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孙子故里山东惠民县的乡村街头,清新持久的新农村建设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温暖着人们的心头。学远教、树新风、促和谐,正在基层党员群众中悄然兴起。
“农企对接”拓宽农民致富新门路
“大棚不用咱投一分钱,养一批鸡还能分得收益4000多元,按照一年六批来算,一个劳动力能挣个两三万元。”桑落墅镇辛店街村党支部书记石宝国谈起规模养殖,喜上眉梢。
在一次远教学习中,石宝国无意中点播了县远教中心制作的《大棚养鸡快致富》课件,他眼前一亮,拨通了山东天禧牧业公司的电话。没想到一条村企共建、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延伸到了辛店街村:天禧牧业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统一鸡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操作规范,确保每年养殖六批鸡,每只鸡均效益不低于一元,总体收益按照养殖户和公司各50%进行分配,公司签订收购合同。2008年7月1日,辛店街村10位养殖户入住了天禧牧业投资180余万元兴建的富民养鸡小区,迎进了一只只毛茸茸的鸡苗。为了让这些可爱的鸡宝宝变成农民发家的“金凤凰”,镇远教办邀请县畜牧、农业等部门专家定期到小区内会诊授课,及时组织养殖户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帮助解决饲养管理难题。现在,第一批的养殖收益已分到各养殖户手中。
目前,山东天禧牧业又在桑落墅镇遴选了20个班子健全、战斗力强、文明信用程度高的村作为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对象,力争年内建成300个标准化养殖大棚,铺好这条远程教育为平台、党委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和农民唱主角的致富门路。
“课件说事”促建农村稳定新机制
“有矛盾,有困难,‘说事室帮您办。”2008年以来,这句话在淄角镇广为流传。为破解群众难题,化解基层矛盾,各村“两委”干部把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乡风文明课件下载下来,让“课件说事”,远教站点成了村里的“说事室”。
靠河桑村张某买下了本村李某的宅基,镇财政所多次上门催交契税未果。在5日的远教学习日上,包村干部张敏清特意安排学习了课件《自酿的后果》,引导张某了解“买地不税契,诉讼没凭据”的意义,说服张某主动交税办理了契证。
结合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淄角镇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到各村巡回当“解说员”。若受理事项属村“两委”办理,当场集体讨论研究办结;不属村级办理的,包村指导员按照审批程序到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办理。“说事室”建起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截至目前,该镇“说事室”已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难题600多个,解决村民矛盾纠纷近百起,信访案件同比下降80%。
“远教俱乐部”唱响农村文化新旋律
几位农民,几件简单的乐器,再加上一摞摞科技、文化书刊报纸,牢牢拴住了乡亲们的心,给新农村吹来清新持久的文明新风。
“富民政策真正好,两免一补三取消,八荣八耻要记牢,科学发展最重要……”每天锣鼓一响,大年陈乡李坊村的村民们就去“远教俱乐部”看热闹。刚开始俱乐部只是几位村民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新农村建设启动后,他们又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排练出了一系列节目,说唱周围人身边事,深受群众喜爱。同时结合“科技书屋”建设,购进书报杂志,好“静”的村民们看完远程教育节目,围坐在一起,或静静翻阅书籍,或交流致富经验,或探讨果树管理诀窍。
牌桌酒桌变书桌,欢歌笑语响村落。“远教俱乐部”的蓬勃兴起,不但丰富了农村单调的文化生活,改善了社会风气,而且很多农民通过这个“家”,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按照书上的介绍,果农李尊成苹果套袋后不再像过去那样不管不顾,而是定期将苹果调向。由于阳光照射均匀,结果他家的苹果又大又红,着色匀称,价格比周围的邻居高出一大截,狠狠地发了笔“知识财”。“设备里没有书本里找,涉农专家等你‘考”!李尊成成了“远教俱乐部”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