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东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2-0025-01
1发病情况
建始县兴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和高坪乡某养牛大户分别于2008年10月3日和2009年7月3日自山东吉林引进2~4月龄肉牛各50头,均在引回后第2天开始发现个别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略高(39~40℃),场内技术员采用柴胡和青霉素进行治疗,至第4天时,约60%的牛出现体温升高达40.0~41.3℃,全群采食量下降,咳嗽明显,特别是在清晨和采食后表现最为突出,以剧烈性干咳为主,毛皮湿润,有黏液性化脓性眼鼻分泌物,呼吸急迫,胸部听诊有吹哨样啰音。到第6天时出现死亡,场内技术员遂采用大量抗生素和止咳类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治疗略有好转,但反复现象严重,至15d时全群几乎均发病,表现为咳嗽和发热,总计死亡4头,畜主到县局求援,笔者当即到现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及病理学诊断,经3个疗程的治疗,兴和专业合作社牛场疫情得到控制,未再发现死亡现象。高坪乡养牛大户的牛在发病后第7天开始接受治疗,21d后疫情得到控制。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牛2头。其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脏大面积化脓,切开肺可见脓汁流出,少部分可见像豆腐渣样坏死,肺与胸膜粘连,少量积液,心包积水,呈浅黄色。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表现和病理剖检综合分析,初步诊为疑似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未进一步作实验室确诊。
4防治措施
4.1治疗原则
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实施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为原则,加强护理,提高治愈率。
4.2治疗方法
(1)选用氟苯尼考或支原净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拌料饲喂和对水灌服,双管齐下,全群治疗,坚持3个疗程共21d。具体用法如下:每吨饲料用10%氟苯尼考400~800g拌料或10%的支原净1 000g拌料,加50%黄芪多糖250g,另用50%黄芪多糖100g对水800kg,电解多维1kg对水1 000kg,1个疗程7d,连用3个疗程。
(2)选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加林可毒素、泰乐菌素、头孢噻呋钠等药物全群治疗,交替使用。轻症者连用3d,重症者连用5~7d。具体用法如下:兽医宝典(河北奥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mL/kg或迈得、欧克10mL/头,加30%的氟苯尼考0.05mL/kg或20%林可霉素0.1~0.2mL/kg,加头孢噻呋钠100mg/100kg。
(3)加强护理,投放易消化的青绿饲料,添加适当精料补充营养。
4.3治疗效果
兴和养牛专业合作社的牛自接手治疗后无死亡,于2008年底全部育肥出售。高坪乡养牛大户的牛自发病1周后接受治疗,至目前(2009年8月20日)未再见新的病例,一切平稳,长势良好。
5思考
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是新发现的以坏死性肺炎为特征的肉牛呼吸道传染病,两起病例中所发病肉牛均来自于山东吉林,据报道在恩施州和湖北的其他地区从山东引进的肉牛均发生过以咳嗽为主要特征的病例,且死亡率高。据资料介绍,该病系牛支原体引起的以坏死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肉牛呼吸道传染病。在实践中发现该病以感染6月龄以下的小牛为主,成年牛一般不表现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区分。要防止该病的发生和流行,除改善饲养管理,消除不利环境因素外,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1)严格检疫监管,一是建立引畜申报审批管理制度,凡需在外地引进牛时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请,严禁从疫区引进牛。二是做好支原体、牛结核、泰勒焦虫等病的检疫检测和相关疫病的预防接种,防止引进处于潜伏期的牛和病牛。三是引进牛群应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无病后方可与健康牛群混群。
(2)严格封闭管理。养牛场要实行全封闭式和“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杜绝闲杂人等随意进出传播疫病。
(3)严格处置程序。对已发病的牛场,一是要严格封锁,对病牛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二是对无价值的重病牛实施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严格消毒灭源。对牛场及周边环境实行定期消毒,加强对病死牛及其污染物、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灭蚊、扑鼠工作防止疫病传播。
(5)严格饲养管理,提高牛群抗病力,保持牛舍通风、清洁、干燥,调整密度,避免拥挤,消除一切应激因素,适当补充精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日粮营养全面,有效提高牛群抗病力,可避免该病的发生。
(6)加强基层兽医队伍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武装实验室设备,提高对动物疫病的确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