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艳丽 谢荣采 张 楠
摘要影视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方面体验: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二、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三、影视的风格、韵味。这三点对提高广大观众的鉴赏水平,对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鉴赏者
影视是视听组合的综合艺术,他的一切表现手段,诸如人物表演、影响造型、镜头运动,画面组合、音响和音乐、光照和色彩,都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信息,造成对于某种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的“逼真幻觉”,影视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大的方面体验。
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
对于鉴赏者来说,只有善于通过鉴赏对象的形象外壳,敏锐地把其内在的感情脉络,与人物或作者获得心灵的契合,才有可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进而领会其思想意蕴或社会意义,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鉴赏,都是从鉴赏对象在鉴赏者身上所激起的某种感情体验开始的。譬如日本电影《生死恋》的结尾:夏子死于意外事故。悲痛欲绝的大宫神情木然的来到网球场,呆呆地倚在看台的栏杆上,突然,“噗!噗!噗……”的打网球声出现了,接着,夏子那“你好,请多关照!”的甜美话音在空无一人的球场上回荡不已,这一声画结合的空境头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影评者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说它是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原因即在于人们本来已对男主人公的真挚爱情产生了同情与关注的心理。此时。则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大宫心中那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强烈悲痛及对于夏子的无限思恋。
二、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
艺术的创造,从鉴赏的角度来说。读者与作者,观众与舞台或银幕的沟通。不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经生成就永远定性的东西,而是多层次的,具有能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譬如卓别林的著名电影《大独裁者》、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以及美国在越南战争以后出现的《现代启示录》、《生逢7月4日》等影片,它们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掘上,都有一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的“风俗志”或“精神史”的视野和气势,能给观众带来“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
再如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观看以后,为什么会感到那不仅是桑提亚哥老人自身的一段特殊经历,而是整个人的所谓“海明威精神”或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的哲理思索的形象体现呢?这里面,既和影片故事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性格特征所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某种具有普通意义的人生体验有关,也和某些观众对于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以及影视形象的象征表意功能比较熟悉或爱好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感受也就会大不相同。由此可见。尽管每个电影、电视观众最后都会对于他所观赏的故事、人物的性质、意义获得某种感受,作出某种判断,但是,真要穿透故事的表层情绪,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获得更高一个层次的审美享受,也不是一件人人都容易做到的事情。
三、影视的风格、韵味
从鉴赏的角度来看,风格的体察和评定,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最高层面,它不仅需要敏锐的艺术感觉力。还要有相应的思想洞察力和理论概括力。了解风格,先要了解人,了解人,又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同时,对于鉴赏对象的审美评价,往往也是鉴赏者自己的胸襟和素养的折光。就拿以前几年关于谢晋电影的讨论为例子:他的片子一般都比较注意贴近时代生活和重视反映普遍人的命运。特别象《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拓上能以鲜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审视现实。反思历史。通过对某些重大社会矛盾的扫描,聚焦在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思想热点上,力图把人民的爱憎苦乐和生活的主旋律融为一体。
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无疑应随着生活。时代以及艺术观念,艺术实践的发展同步前进。有眼光的观赏者应能敏锐发现,热情鼓励影视艺术家所做出的每一个新的努力和取得的新的成就。例如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在保持浓烈的乡土生活气息以及轻喜剧的轻松幽默感伤,它们是前后一贯的:而在情节与矛盾造成冲突的结构技巧上,却一部有一部的变化:《喜盈门》紧紧围绕强英的转变组织矛盾,是传统而规范的线性结构《牛百岁》利用多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造成的波澜起伏,结尾时还为田福的转变留了个“尾巴”,明显是由线到面的开放性变化《咱们的退伍兵》则更为从容,洒脱,使得影片的结构形态更加立体化,丰富了作品的情趣和生活容量。这样的变化,既是编导者深入生活,拓宽事业的结果。也和广大观众不断发展着的欣赏能力审美心理相一致,因而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因此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提高广大观众的影视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对于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