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短文。文章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抒发了“我”对美丽的荷花的喜爱之情。读课文,会有一种身临其境,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的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文章是叶老写的,可读起来,完全是孩子的视觉、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感情、孩子的语言。了解这一点,对达成课堂有效对话很有意义。
文章的语言浅易得近乎直白,却描绘出了优美的画卷,表达出了真切的感情,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和真情的表达,是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而这一点似乎也是作者想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感悟的。
词句解读:
第1自然段:“一进门”、“就”,说明荷花的清香飘得很远,借清香浓郁写出荷花开得好,开得艳;“赶紧”是说“我”由闻到清香想到了荷花一定开得很艳很美,迫不及待想看到它。未见其花,先闻其香,为美丽的荷花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也让读者感悟嗅觉观察的作用。
第2自然段:“冒”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联系上下文,就容易理解了: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大圆盘”,所以白荷花要“冒”,才能长出来,说明白荷花充满生命力;“冒”字还写出了白荷花穿过密密层层的荷叶往上长的样子:一是长得快,像突然长出来一样;二是白色的花朵衬着绿叶显得格外耀眼;三是花朵高出荷叶,亭亭玉立,卓尔不群。在孩子们看来,“冒”还可以说明白荷花活泼、顽皮,很可爱。后面三句写出了白荷花的三种姿态:半开的、全开的、快要开的。“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出了花骨朵的动态美,是传神之笔。
第3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一句如果和“这么多的白荷花姿态各异,朵朵美丽”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的妙处:前一句写出了荷花美得让“我”看不过来的感觉,情景相连,十分生动,而用词却平易自然;后一句词句整饬,却只见景美不见情动。这一段的末尾句,以活的画作比,写出了一池荷花的美丽动人。
第4自然段:以“我”的想象带出对荷花的动态描写,写出了微风吹拂时荷花婀娜多姿的动态美。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蜻蜓为什么会快乐?小鱼为什么能做好梦?全是因为这池荷花太美了。实际上,这段话是在借“我”的感觉、蜻蜓的快乐、小鱼的好梦间接描写荷花的美。
第5自然段:“过了一会儿”,是说刚才“我”被荷花的美深深迷住了。
基于以上的解读,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朗读,充分感知课文语言美,培养语感。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句子长短起伏,有韵律美,内容充满童真童趣,十分适合儿童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材料。如果过多地讲解,理性地认识这些语言特点,有悖于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教学时要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特点,丰富感性积累,增强语感。引导朗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郾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老师普通话好且朗读水平高的,可自己范读;学生平时朗读训练有素的,也可请学生范读,也可放录音代替范读。范读的目的是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朗读和表达感情的规范,让学生感知正确的语感,感知正确的表达方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这一点和个性化阅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据笔者了解,不正确的朗读、不协调的语调、不恰当的抒情在许多班级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学生正确语感的形成。发挥范读的作用,就是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本,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能力和良好语感能力的形成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
2?郾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这是学生全面感知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以自己的方式感悟课文的基本方法。注意读前有要求,如,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后说一说自己觉得哪里写得最好,或找出写荷花美丽的样子的句子,或边读边想象荷池的美景等等。也可以读前不作要求,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由其喜好自己发挥,给学生流连于字里行间的自由。往往在这种时候,你不要求学生想象,学生会更自由地想象,想象更有个性;你不要求学生感悟,学生会更无束缚地感悟,感悟更为深切。
3?郾含意丰富的词句,要适当作解读指导。举例如下:
例一:指导解读“赶紧”。
师:请同学起来读第1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多位学生读,直到把“赶紧”读突出了,老师才说:“读得真好。谁能说说为什么把‘赶紧读重一点就读得好呢?”(引导学生说出“我”刚进公园门口,一闻到清香,就想到荷花一定开得很艳,想赶快看到荷花。)
这个过程意在由读导悟,立足语感能力的培养,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例二:指导解读“冒”,可多种方法并用来突破这个难点。
(1)让学生把“冒”换成“钻”比较一下,理解“冒”有“一下子”、“突然”的含义。
(2)设问:“为什么你觉得‘冒字用得好呢?”启发学生理解:“冒”字写出了白荷花颜色显眼、高出荷叶、非常美丽的样子。
(3)设问:“白荷花为什么在‘冒呢?”启发学生联系上文“荷叶挨挨挤挤”、“大圆盘”的描写,理解:又大又密的荷叶挡住了它,所以要“冒”,培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习惯。
(4)设问:“白荷花冒出层层荷叶之上,如果你是白荷花,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体会白荷花卓尔不群的美。
(5)让学生读读句子,看谁能把“冒”的感觉读出来,一旦学生读出“冒”的感觉,接着进行全班齐读、自由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加深感悟。
例三:指导解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以后设问:“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蜻蜓为什么快乐?小鱼为什么会做好梦?让学生读文、思考、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理解:都是因为这池荷花太美了,不仅人们看了会入神,就是小动物们生活在这里也无比快乐。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对课文前后联系的理解,加深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感悟,丰富语感积累。
例四:指导解读第3自然段末尾句。
设问: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先让学生自由说说,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从白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嫩黄的小莲蓬、清清的池水,可以看出这池荷花色彩美;从挨挨挤挤、圆盘、冒、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全开、还是花骨朵等描写,可以看出荷花荷叶的姿态美和形状美;从翩翩起舞、蜻蜓飞、小鱼游,可以看出这池荷花的动态美,所以,“我”说这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应当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讲解是必要的,否则,学生读得再多也只是“平面滑行”,理解能力难以提高,但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应当以启发感悟为主,不要满堂讲解、满堂问,讲不到不放心,讲不透不放心,学生偏离老师的预设答案不放心。也要防止做脱离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拓展延伸,应给学生留出个性化理解的空间和个性化感悟的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
二、培养想象能力。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比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素材,要给予重视。比如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想象自己是荷花写荷花的动态美等等,可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说说自己读时看到的景象等形式来感受想象的美妙,从而培养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教科所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