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2009-05-12 05:58谢泽慧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圆锥体创设情境

谢泽慧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吸引性、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场。这样的问题场应以问题为载体,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明显的问题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嵌入真实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互相讨论,分析问题,增进理解,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郾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进而生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情境中真实体验“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郾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恰当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类比、猜测、归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变“学会”数学为“会学”数学。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出示方块积木、魔方、罐头、陀螺、跳棋等,先让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已学过的形体,接着指出像陀螺、跳棋这种形状的物体叫圆锥体,再让学生用物摸一摸,用心想一想:圆锥体有什么特征,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通过演示、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3?郾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寻找兴奋点,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嵌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了后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当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的问题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同样多。”教师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学生的认识产生冲突和碰撞,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郾创设挑战性问题情境。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一个旅游团有23人去到某景点,儿童和成人门票一律每张50元,景区规定团体25人以上可打八折,导游付给售票员1100元,够吗?”让学生懂得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践问题,提高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5?郾创设建构知识性问题情境。情境中的问题设置要选择最佳切入点,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教师请座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座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这时,教师设疑:怎么有4个同学的两只手起举起来了?此情此景,学生想说但说不清楚,在这“愤悱”之时,教师适时引导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质疑——释疑——解惑”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只要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曹文◇

猜你喜欢
圆锥体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以“圆锥体”的概念解析家委会的职能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