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抵御美国的粮食武器

2009-05-12 15:40
环球时报 2009-05-12
关键词:粮食战略农民

周 立

五种战略让美国掌握粮食武器

美国可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制定了将粮食、能源、金融、军事、外交、价值观宣传等捆绑在一起的全球战略并有能力实施的国家。中国可以有粮食战略,可以有金融战略,可以有军事战略,甚至也可以利用孔子学院等进行软实力的建设和国家宣传,但是,中国目前所有的战略,还没有做到相互配合,战略能力上也只能立足于自保。美国的战略则相互联系,进可攻,退可守,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在全球每个角落、每个领域中进攻性地使用。

以粮食为例,至少有五种战略手段使得粮食成为一种武器。我们知道,美国的耕地条件、就业结构、资本条件和能源条件的配合,使得美国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过剩产能和过剩产品,这都需要释放。在过去,美国主要利用粮食援助、粮食贸易自由化、粮食补贴这三种手段,去运用国家战略,加强粮食体系的控制力,并消化其过剩产能。如今,美国又掌握了生物能源(第四种手段),这一类似粮价遥控器的致命武器使美国在控制粮食价格上,更加游刃有余了。

有人说,全球粮食产量那么大,经销商那么多,说一个国家,或少数公司就可以控制粮食体系,是不是太过于夸张了?实际上,这是对粮食属性不太了解带来的。这要从粮食的生存必需品属性谈起。生存必需品意味着什么?少一点不成,多一点吃不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粮食供应稍有不足,马上“米贵伤民”,如同2008年37个发展中国家爆发由粮食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甚至政治动荡一样;稍微有余,就会“谷贱伤农”,如同绿色革命以来亚非拉各个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1996年以来,已经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因为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而工业品和服务品、投资品等,主要是满足心理需求的。生理需求的有限性,使得谁能掌握粮食供求平衡点上的那最后一点,就可以控制价格。世界上,唯独美国能够掌握全球粮食供求的平衡点。而生物能源,恰恰是极其方便的,可以用来撬动这一平衡点的按钮,就像遥控器一样。想让粮食价格上涨,非常简单,只要宣布加快生物能源的实施计划即可;想让粮食价格跌,则可以宣布暂缓实施生物能源计划。

转基因技术,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变成第五种战略手段,使得极少数有能力实施进攻性粮食战略的国家,又掌握了更为致命的技术手段,甚至是生物武器。通过类似微软视窗的平台垄断和捆绑销售,不仅实现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掌握了战略时机的主动权,掌握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权。这是转基因技术的后发国家无法具备的。其中道理,和实施核计划,进行核威胁类似。

中国农民是“不带枪的士兵”

粮食问题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存主权的角度,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清楚的认知。

在人类参与生产的物品中,粮食是唯一的生存必需品,除此之外,粮食还是战略品。人类分邦列国之后,粮食就由其生存必需品的第一属性,衍生出其作为战略品的第二属性。一个主权国家,必须有能力确保粮食的持续稳定供给。对外,要不受他国或其他势力(如产业资本或金融资本)要挟,对一个大国而言,就需要将粮食的进口,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粮食的第三个社会属性是国家公共物品。一个国家如果缺上一天的粮食,就会引发恐慌。一旦面临抢购风潮,粮食体系就会出现暂时性的坍塌,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定,马上受到严重威胁。具体到中国,由于粮食体系多年来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的持续稳定供给,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提供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角色上,中国农民可以说是“不带枪的士兵,不领饷的警察”。没有他们,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没有国家暂时性的基本安定。但不幸的是,农民提供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主权功能,并没有被认识到,甚至连农民自己,恐怕都没认识到自己向全社会提供了这种功能。

农业不该和二三产业打擂台

1996年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粮食价格下跌明显,谷贱伤农的现象普遍发生。当这种现象连年持续时,农民弃耕、抛荒或转作其他作物生产的意愿开始形成并增强。

当农民种粮意愿普遍下降,而国家粮食需求却无法缩减,反而伴随收入上升而进行营养升级时,肉禽蛋奶生产的间接用粮大量上升。国家要想确保粮食安全,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或者是行政命令保护耕地,严禁弃耕,或者是最低收购价托市,或者是大量提高种粮补贴,以提升农民种粮意愿。但是,在财力不足和意识不够的粮食市场紧平衡国家,政策调整的代价,往往由农民和市民承担。要么是谷贱伤农,要么是米贵伤民。已经维持了粮食多年紧平衡的中国,大体上处在这样一种状态。进入21世纪以来的全球粮食供求状况,大体也处在这样的状态。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粮食属性的认知出现了单一化的趋势。在农业产业化的主流趋势下,只有生产功能被强调。巨大的粮食认知偏差背后潜伏了巨大的粮食危机隐患。因此,必须认识粮食的战略品属性,必须认识粮食的多功能性,必须认识农业的多功能性。

很明显,农业是提供食物的部门,但又不仅仅是提供食物的部门。除了提供食物这一生产功能之外,农业至少还有生态、生活、就业、文化教育、稳定国家和社会运行等多种功能。如果仅仅把农业理解为一个产业部门,就不可避免地片面强调其产业功能,从而损坏了其他功能的发挥。当前,作为多功能的农业,被单一化为产业部门,就不得不走上与二三产业同台打擂的道路,从而导致了农民成为弱者,农村成为弱势,农业成为弱质。粮食走向了产业化和市场化,这对于促进粮食的持续稳定供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好在中央层面对粮食问题有十分清楚的认知,“稳粮”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社会各领域也必须就粮食的多功能性,达成清楚的认识,并对粮食作为战略品的应用手段达成清楚的认知,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人民的生存主权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粮食战略农民
耕牛和农民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农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