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松
全球化当前遇到的问题不是全球化自身的问题,而是作为领导者的美国的问题。危机的全球化并不是全球化的危机,事实上,全球化正以更坚定的脚步前进。
和1929年伴随着大规模保护主义并引发全面灾难的危机不同,这次各国没有仅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世贸组织成员几乎都意识到,全球已经形成了互相依赖的整体,一国垮台会殃及别国,一国成功是别国成功的前提。各主要经济体为此集合在合作救市的目标之下,对保护主义的迁就变成了胆怯的而非理直气壮的行为。这次危机实际上证明了,金融交易、投资、贸易等等形成的国家间密切联系的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原有的认识。不仅在经济危机面前除了合作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毫无疑问的是,世界面临的其他所有最严峻的挑战在本质上也都是全球性的。因此,全球化正在形成新的基础。
今后,全球化将以新的面貌出现。眼前的经济现实压垮了美国一代人的政治雄心。多年的资本主义教化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关于全球化的大部分教条已经失去意义。对西方来说,它们主导的全球化启动了人类不可控制的力量,造成了新型竞争者的崛起。今后,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主要行为者可能不再是美国和它的西方伙伴了。
可以想见的是,新一轮的全球化将更加民主。世界不再接受某种强加的意志。其次,它将不再是无政府状态的,那种“要使国家繁荣,除了自由的市场以外不需要其他东西”的观念将被纠正。全球化需要监管和瞭望哨。第三,它将对大多数国家有利,包括先前那些被全球化遗忘的国家。
面对下一波全球化,中国应该做好准备。中国不是一下子认识到全球化的意义的。工业社会出现以后,我们曾有几个世纪的时间一直为顺应还是抗拒这一进程而犹疑。而今天,中国民众对全球化这个词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全球化对中国无比重要的意义在哪里,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自身经历和国家30年的巨变中找到答案。
鼓励内需丝毫不表明中国将减少和全球化的联系。通过改革开放加入全球进程的中国其生产能力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国内需求为目标,中国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都是全球性的,国家越发展这一点就越被强化。更重要的是,中国尚处在探索尝试中的新型经济模式也需要在全球经济进程中锻造升华。
当全球化曾经的领导者逐渐丧失领导能力时,中国应勇于承担起引导全球化的重担。中国对未来世界的尊重应该包含着通过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来换取全球公民利益的内容。大国不仅要维护自己国家的个体利益,还要有能力带领别国迎接世界各种困难的挑战并使其获益。中国应该是这种新型全球化的带头人。▲ (作者是连云港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