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坚
变天堑为夷途,遏横流为中川。11月下旬,中国大陆第四大岛——舟山岛的大陆连岛工程将正式通车,万顷海波上已联接起五座颜色各异、造型独特的跨海大桥,约50公里长海上通途将在海岛与大陆之间构筑起一条全天候的通道,从此结束舟山陆岛交通障碍的历史。
舟山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但因海岛与大陆交通的局限性,成为制约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千百年来,建一座连接陆岛的跨海大桥成为舟山魂牵梦萦的念想。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从1999年9月打下第一根桩到2009年11月建成通车,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
10年的光阴,舟山的百万军民望穿秋水;10年里,辛劳的工程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建造起了这座总投资逾百亿元的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起于舟山本岛,途经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于宁波镇海炼化厂西侧登陆的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天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五座跨海大桥不仅以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还创造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十个第一”,其精湛的桥梁艺术堪载入21世纪的中国桥梁工程史册。
十年“磨”一梦创奇迹
长期以来,素有“千岛之城”美称的舟山群岛与宁波虽然相距很近,但咫尺海峡,因为没有便捷的通道相连,对舟山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上世纪80年代在政策春风的召唤下,当时的舟山市委、市政府第一次提出了建跨海大桥的设想,但囿于当时财力及技术水平,这一设想无法付诸实施。
进入90年代,随着普陀山民航机场的动工建设及全长2706米的朱家尖海峡大桥因势而建,为舟山跨海大桥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成为实施大陆连岛工程的成功试点,让社会各界尤其是舟山的决策者,重新点燃建设连岛工程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一系列科学的论证和准备,1999年9月26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一座大桥一——岑港大桥正式开工,宣告连岛工程建设全面开工。从岑港大桥打下第一根桩算起,到桃天门大桥的合龙,前后仅3年半时间,大陆连岛一期工程便完成过半。2005年春节前夕,连岛二期工程中的主干部分——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被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立项。2009年7月,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索塔部分完成涂装,昭示着五座大桥全部建成并可实现全线通车。
连岛工程中有两座21世纪中国桥梁建设的代表作西堠门大桥、全塘大桥。西堠门大桥桥长2588米,行车道跨度24.5米,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概算总投资约23.6亿兀。
西堠门大桥主桥为两跨连续钢箱梁全飘浮体系悬索桥,大桥主跨1650米,塔身高211.286米,是中国悬索桥第一高塔,堪称神州第一塔,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世界上首座分体式钢箱梁悬索桥,也是跨径世界第二、国内第一的特大桥梁,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
通体金色的西堠门大桥寓意舟山普陀佛教文化圣地的“万道霞光”,而涂装漂亮的海蓝色的金塘大桥象征舟山独特的海洋经济和丰富的海洋文化优势。
五桥连陆岛融商圉
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开通,陆岛连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标志着舟山从此告别孤悬海上的历史,迎来跨历史的大桥时代,使得舟山在环杭州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陆岛工程的连接也会给舟山带来几何级的发展变数。
连岛大桥通车后,舟甬两地的交通,从现在的2个多小时车程缩短到约1个小时。这不单是时间和距离上的缩短那么简单,更意味着舟山未来将步入崭新的大桥时代。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版图上,离“龙头”上海愈近的城市,受到的辐射和拉动力就愈强。
在大桥时代,舟山战略空间的这一障碍排除了。通过大陆连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东海大桥,舟山与上海将形成“3小时经济圈”,与杭州将形成“2小时经济圈”,与宁波将形成“1小时经济圈”。
而舟山也从交通最末端的地区变成通往海洋的最前沿,从本岛不到600平方公里的腹地延伸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交通格局的变化,将大大提高舟山与内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时效,促进生产要素向舟山集聚,提升舟山生产力。
大桥的建成,无疑使舟山成为大陆伸向海洋的港口城市,由此将根本带动舟山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要素流通、港口优势发展、各类产业升级,有利于把舟山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
借跨海大桥的开通,深水海岸资源与内陆腹地得以实现联姻,因此能够接受更多的来自内陆地区的经济辐射。而舟山可与沿海内陆城市实现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对接,优势互补。
陆岛连通后,位处海岸带区域经济的舟山,其临港工业物流和国家重要能源物质中转站、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的功能亦得到极大的强化,海港、海景、海渔等独特的海洋资源将迅速被市场开发,昔日半封闭的海岛城市舟山未来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主战场。
舟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表示:“舟山跨海大桥不仅是一种交通现象。经济现象,更是城市化现象、人文环境现象,大桥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产业对接、空间发展,还将是在思想观念、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对接和辐射。”
破思想藩篱迎发展
从一个遥不可及的造桥梦到陆岛联通的不变现实,舟山跨越了整整10年。
最先连接这个梦想的是从船到桥,是一种交通品质的提升,群岛变半岛,是一种地理包括地域概念的转化。而最终要实现舟山经济腾飞,还需架通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大桥”,架通走向世界的大桥。
舟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国辉说,岛城舟山必须抛弃狭隘地域观念,克服海岛时代的文化心理障碍和因循守旧、小富即安、无所作为等意识,拆除各种阻碍发展的藩篱,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开放合作意识,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从更宽的领域、更深的程度融入全省,融入长三角。
从大桥开始建设起,事实上的大桥效应已经显现,从岑港到册子岛再到金塘,桥墩在哪里竖起,哪里就变成了热土:企业竞相投资,别墅价格翻倍,集装箱公司效益倍增。为进一步发挥大桥效应,舟山积极实施浙江省委提出的“港航强省”战略,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为支柱,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去年海洋经济总产出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海洋旅游方面,全力推出了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群岛海上游、渔农家乐游、佛教文化体验游等“八大游”精品工程建设。
在舟山六横东部岛屿、大长涂东部岛屿和嵊山岛、枸杞岛、庙子湖岛等区域,二期钓场建设已启动。舟山市将组织培训一批渔业双转导钓队伍,建立钓讯信息系统,成立海钓管理机构,打响“海钓天堂”品牌。
舟山海鲜美食是吸引都市人民前往海岛旅游的一大诱因。舟山市计划在朱家尖岛、岱山岛、泗礁岛等地选择一批渔文化浓郁的渔村,建造渔村海鲜品尝点;营造“餐、娱”结合,“动、静”结合,“土、洋”结合的用餐服务氛围。
作为舟山海洋旅游文化的看点,舟山锣鼓、舟山渔歌、跳蚤舞、翁州走书、木偶戏等群众文化艺术是来舟山旅游的人们必看的特色节目。目前舟山将总结借鉴佛岛普陀山的成功经验,打造沙岛朱家尖、侠岛桃花、渔岛嵊山、泥岛秀山等一系列主题旅游岛。
另外,独具舟山普陀佛教文化特点的禅修体验游项目内容也将进一步深化。普陀推出“三日出家”、“五日出家”、“七日出家”等住寺体验项目,同时,坐禅、听经、看经、抄经、食素等不住寺体验活动也向游客开放。各种素斋文化和渔家乐项目也将蓬勃展开。
舟山因海而立,必将依海而兴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