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开云
5·12整一年后,青川县已在当地安置绝大多数受灾农户,剩下的近600人却因为他们的耕地、宅基地已全部毁坏,无法重返家园,当地政府想到了申请外迁异地安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成都邛崃市南宝山农场成为这些灾民跨市移民选择的地方。经过动员和考察,约有152户、572人自愿移民到这里。
跪别家乡
把美好的记忆留在心底
3月26日,是首批80户297名灾民正式移民的前一天。
下午3时,彭华庭抱着3岁的孙女,来到东河口郑家山脚。浑浊的双眼向远方注视了一会儿后,他双腿跪下,对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郑家山山顶双手合十,说:“再见了,祖辈们!”随后,他又用双手刨着四周的乡土,放在花布里包好、扎死,然后对着小孙女说:“孩子,记住这是你出生的地方!”
62岁的青川县红光乡村民彭华庭的家是当地难得的四世同堂,上有91岁的老人、下有已步入中年的4个子女以及3个小孙女,5·12大地震,使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然而,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
当看到武警战士将行李一箱箱地往车上搬时,彭华庭心里那份对故土的留恋是外人无法体验的。
86岁的马应珍婆婆也是红光乡东河口村最幸运的老人,她在地震中压入废墟里被邻居救了出来,可她位于东河口后院社的20位亲人却瞬间被破碎的大山埋到了110米深的地下。如今,他们的家园早已变成了堰塞湖,她和43岁的儿子李发军一家移居南宝山是唯一的选择。
由于地震时遭到重压,马婆婆身体很差,走几步路就必须坐下休息。尽管如此,老人仍坚持走之前在女儿的陪伴下去和逝去的亲人们告别。来到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老人沉默不语,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一切——曾经绿油油的庄稼,曾经清朗朗的山脉,而今早已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座大山包。突然,老人用手指着远方说:“这里以前是一个平坝,这里曾经有座桥……”
生活在青川的人有个习惯,出远门前要随身带走一把黄土,在到达新的地方后,才会更快地适应当地水土。于是,许多人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祈求在新的土地上能很好地休养生息。而今天这些即将移居的乡亲们带走一把黄土时,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带走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思念!
村民杨海琼和她的母亲蒋万琼向我们展示了一张照片:东河口村的原貌,照片中的东河口风光旖旎,民居散落在一片片农田中,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但眼前只有巨石和泥土堆积的一个个小山包。如今,当地政府将这块地震废墟保存下来,作为地震遗址公园。红光乡东河口村是最为集中的地震遗址群,占地800余亩的遗址群到处是“爆炸坑”,现在每个景点只是用简单的木篱笆圈住,除了必要的说明和指示牌,没有刻意进行装点。无论站在遗址群的哪个地方,你总会看到十字架,十字架的下面曾经是村委会、医院和院落。
3月27日早上8时30分,297人分别坐上10辆大客车,连同装运他们行李的45辆大型军车已集结待命。此时,数千发鞭炮被点燃,乡亲们挥手依依惜别。车内的小孩,纷纷跳到客车的挡风玻璃前,不停地挥着手。10多名高龄老人乘座的是政府安排的3辆救护车,车上的医护人员对老人们关怀备至。
行程约7个小时,车队在下午3时到达目的地。特别是在进入邛崃市境内后,沿途所经之处,遇有乡村,必有村民敲锣打鼓在路边迎接新邻居的到来。
陌生的家
柴米油盐备齐处处透着温馨
新家是一个很大的、错落有致的院子。房子刚刚粉刷一新,门的上方印有牌号和户主姓名,每一户都是客厅、卧室、厨房分开设置,每排新房旁边都有崭新的卫生间、安有燃气设备的洗澡间。院子里栽有七八种花草,还安置了许多体育设施,院门口就是社区警务室。走出院子是一片山坡,山坡下,樱花掩映中不时可见当地村民的民房。在举行了有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及成都市、广元市、邛崃市等主要领导出席的欢迎仪式后,村民们在热情的志愿者引导下,很快领到了新家的钥匙。
61岁的陈明汉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领到了新家的钥匙,眼前的一幕使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里干净整洁,一张小方桌上,放着白面、大米、青油,甚至连蔬菜、卫生纸、香皂都准备齐了,把电视机信号线插上,不论是中央台还是四川台,甚至一些外省的电视台,都正在播放着他们移民的新闻……
“没想到新家这么漂亮,但不知我两个女儿读书方不方便?”来自青川石坝乡的郭玉秀与丈夫文国清一来到新家,立即被新家的漂亮吸引住了,不过他们也担心两个女儿读书的事情。此时,正值邛崃市教育局成人教育科科长张永红在场,他连忙解释说,离居住地不远的油榨乡,有一座九年制的学校,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将安排在那里暂时入读。过不了多久,在他们的安置点将就近建起带有幼儿园的小学,届时,小学生可以就近读书,而初中生可到油榨乡就读。郭玉秀一下子笑了起来。
有治安室、卫生所、花园、健身路径……这分明就是一个城里人生活的环境,什么样的疑问都会有人回答,什么样的问题都会有人解决,移居来的村民们就这样被幸福包围着。烧水、做饭,取下挂在屋梁上的腊肉……80多户移民家庭的屋顶很快就飘起了炊烟。
展望未来
他们听到了幸福的脚步声
笔者了解到,用于安置地震灾区移民的邛崃市南宝山农场地处邛崃市南宝山山上,分属邛崃市油榨乡和南宝乡,农场于2005年迁走,留下了近7000亩茶场、耕地和林地。南宝山距离成都市100公里,离邛崃市区48公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被纳入旅游开发规划。根据初步规划,绵阳市北川县和广元市青川县等地的1000多名失地农民将安置在南宝山农场的D区、C区和A区,首批入住的青川移民居住在农场A区,有关方面正在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可耕土地分配到户。
邛崃市民政局副局长高健介绍,南宝山农场依山傍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上千亩原属国有的茶园、菜地可分配给移民直接耕种,每人最低能分到2亩茶地、1亩山林、半亩菜地,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眼下正值春茶采摘之时,他们将考虑组织移民们加入到采茶队伍中来,每天有几十元的收入。等这些群众安顿下来后,将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就业培训,组织他们就业。而邛崃市国土局副局长陈兴蓉也表示,政府将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移民纳入低保体系,并同等享受成都市极重灾区受灾群众优惠政策,还享受邛崃市相关的惠农政策。
晚饭后,彭大爷立即组织几个子女开会,要求大家尽快去打工、采茶、做生意。他认为,尽管当地政府提供了半年的生活过渡物资,吃穿不愁,但要抓住机会,尽快把想法付诸实践。
有着像彭大爷这样想法的人很多,他们很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把地震造成的损失尽快夺回来。他们都盼望着、酝酿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