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殿臣
牛,说来也真够巧的,在十二生肖和家养六畜中,均位居第二,独具名列前茅之光彩。由于它勤耕耘,善拉车,可骑用,并有牺牲精神,故而深得诗人的青睐,歌之咏之,历久不衰。
牛入诗歌,最早见于《诗经》,凡有五章句。如《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小雅·黍苗》:“我任我辇,我车我牛”等。此后,咏牛诗不绝如缕,多有名篇佳句。
唐宋诸家咏牛,多着眼于其耕犁之勤,劳作之苦,诗篇充溢着褒奖怜爱之情。如李白诗:“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白居易诗:“牛困人乏日已高,市南城外泥中歇”;元结诗:“耕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相伴有田父,相欢唯牧童”;钱秉澄诗:“典犊初教成,我锄子则犁,犁锄岂不苦,食衣道在兹”等。其中,孔平仲的《禾熟》诗,则是这方面的传世之作:“百里西风禾黍香,呜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这首诗以细腻观察和形象描绘而见长。何以禾泰飘香、五谷登场?不都是老牛辛勤耕耘劳作的结果吗?
在众多咏牛诗中,那些赞扬其牺牲精神之作,尤为值得称道。如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就是比较好的一首:“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十箱实”。这里的一“无”一“有”,把老牛的勤奋、贡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纲的《病牛》诗,更是脍炙人口,为世所传:“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由于老牛的奋力耕犁,才会收获千箱粮食。为了众生的饱暖,它不惜病卧残阳,死而后已,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牺牲精神!联系李纲一生转战南北,抗敌御侮,不辞劳苦的实际情况,这后两句诗也正是他自我牺牲精神的写照呢!
咏牛诗中的放牧篇章,也颇有佳作可读,值得玩赏。杨万里的《过大皋渡》,景象开阔,视角新颖,写出了行船中遥望放牧牛群的独特感受:“隔岸横州十里青,黄牛无数放春晴。船行非与牛相背,何事黄牛却倒行。”若不是船行之速,怎能有“倒行”之妙笔?雷震的《晚村》写得更是情趣横生,妙解人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绝句意境优美,语言活泼,笔笔写景,句句含情,为我们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牧童晚归图”,表现了一种天真无忧的童趣,故被选入《千家诗》,流传极广。
托物言志的咏牛诗,当首推鲁迅先生《自嘲》中的名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里诗人运用典故,一经
锤炼,遂成誓语,被人们广泛引用。更为值得赞扬的是臧克家的那首颇为著名的《老黄牛》诗:“块块荒田土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诗的前两句描写生动,旨在突出老牛的勤于耕作的精神。后两句议论精彩,托物言志,借牛自喻,表现了老逢盛世更加勤奋上进的品格,结句尤为警策,不少老同志把它当作“座右铭”
责任编辑/田苗